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心湖上的倒影
Reflections on a Mountain Lake

作者:丹津‧葩默

譯者:葉文可,審訂:鄭振煌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大智慧

規格:25開 / 穿線膠裝 / 400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750032

ISBN:9789575984632

定價:NT$400

會員價:NT$340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譯後語

↑TOP
●清澈如水的聲音 ◎葉文可

由於翻譯《雪洞──丹津‧葩默悟道歷程》,與法鼓文化出版社結緣,得到翻譯丹津‧葩默演講集《心湖上的倒影》的機會,繼而有幸親近聖嚴法師的法語(譯者正翻譯聖嚴法師的《圓覺經註釋》),這一連串事件帶來的感受,細細回想,蘊義無窮。

《心湖上的倒影》彙集了藏傳佛教噶舉派比丘尼丹津‧葩默的一系列演講,相較於英國女記者維琪‧麥肯基所撰述的丹津‧葩默悟道歷程《雪洞》,感受到兩種不同的「聲音」。在《雪洞》中,維琪‧麥肯基好像雕鑿一塊巨石般,描繪出一名堅毅卓絕、超然物外,獨自在喜瑪拉雅雪山苦修十二年的女性身影,令人感到敬畏與不可思議,丹津‧葩默儼然化現為眾人(尤其對女性而言)心目中鼓舞精神獨立的象徵。

維琪‧麥肯基是社會人士,她看待事務偏向相對的性質,如果沒有《雪洞》這本書的出版,缺少了維琪‧麥肯基以較接近世間的眼光來述說丹津‧葩默,讀者便難見到這位女性在喜瑪拉雅山苦修的不凡。我想起《雪洞》中,維琪‧麥肯基描述第一次看見丹津‧葩默,「她輕鬆的處於眾人之間,看來好像沒做過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只是剛剛購物完畢,從一輛巴士走下來。」當丹津‧葩默的閉關結束,她在洞裡請訪客吃自己烘製的麵包,那種氣氛彷彿是在英國飲下午茶一般。訪客問她的閉關收穫是什麼,她只說了一句話:「我可以告訴你一件事,我從來不覺得無聊。」或許,對丹津‧葩默而言,這種驚人的閉關生活其實是一件平常事。這種連她自己都渾然不覺的平常中的不平常,或許就是她特殊的地方。

閱讀《心湖上的倒影》,丹津‧葩默甚至在書一開頭,就說她最不愛談的其實是在山洞的閉關。她從自己的生長過程說起,娓娓道來,語調平易近人,彷彿一條潺潺輕語的小溪,涉足一條無碎石鋪底的小河,喝一碗熬煮得清稠無渣的米粥,不知不覺間被她的言語攝受,心湖愈趨穩定與清明,即使她談到「開悟」這件深奧的事情,描述的方式也很親切,令人感覺開悟並非遙不可及的事情,它能夠被瞭解也可能會發生。

丹津‧葩默個人的修行,最初始於南傳佛教,其後進入金剛乘(密乘)。她闡述內關的修練,並以令人容易理解、比較現代化、生活化的方式來介紹密乘。密乘的修行首要就是利他,她提到有一次當自己修法疲累,猛然提醒自己修行是為了他人,豈可鬆懈!她用身陷泥淖譬喻人類的處境,而當你修行成功脫離泥沼,豈會忍心將自己的親人留諸身後?

她並提醒我們要活在當下,眼前一刻即是修行,並非每個人都必須如她在洞穴修道。她聽來輕描淡寫的言語,隱隱傳遞了深遠的心靈能量。閱讀此書好像可以連續不斷地跟隨下去,丹津‧葩默的聲音令人感覺十分地「舒服」。反覆閱讀她的話語,跟隨她帶領的修持方法,靜默之中就是一種靈修,不知不覺地,心湖清淨,能量提高。

譯者於二○○二年九月間,在美國灣區見到丹津‧葩默女士。那是她在美國的巡迴演講,一次演講地點在山景城的東西出版社,這是一所專門出售靈性書籍,經常舉辦心靈講座的書店。那日當我到達書店,演講會場已聚滿聽眾。有一位同修在前方招呼著我,原來她發現前面側座竟完全無人,於是我在講台右側第一排第一個位子坐下。當丹津‧葩默來到現場在講台坐定,恰在我的右正前方,我們之間是會場中說者與聽者最近的距離,我清楚地看見她的容顏。當她演說時,眼光幾度落在我的身上。後來這位招呼我坐到前方的同修告知,丹津‧葩默曾對已與她見過面的這位同修表示,希望見到《雪洞》的譯者。我的同修從我的身後對她指點著我,丹津‧葩默即明白我是譯者。

當丹津‧葩默在演說中,她的眼神幾度從我的面龐掃過,我專心望著她,不知不覺,突然間,我看到一對母親的眼睛,我看見這對眼睛裡的關懷、留意、專注、深度,她的眼神,使我想起我母親的眼神。或許,她的眼睛本來就是一對如母的眼睛,在她的眼神,她的神情裡,我開始想念正在遠方的母親,我知道她一向最愛她的子女。一想到這裡,我開始不停地流下眼淚來。《心湖上的倒影》有一段話:「因為母親的本性就是以這種方式來愛她的孩子。如同佛陀所說,就像母親愛她的獨子一樣,我們也要將愛擴及到所有眾生中。」我不由得想起她為了道久迦薩林寺院的年輕比丘尼們,在世界各地辛苦奔波,只是希望她們能夠獲得她當年所沒有得到的機會,這不正是一顆母親的心!當丹津‧葩默演講完畢,我到台前向她致意,她用那雙纖長無比的大手(這雙手又使我想起外婆的手),將我的雙手整個握入她的手掌裡,然後用額頭頂住
我的額頭,為我祝福。

第二次見到她,是她在加州發加盼尼中心的另一場演講,此地是耶喜圖騰喇嘛的舍利塔所在地。維琪‧麥肯基書寫《雪洞》的期間,曾與丹津‧葩默在此地留住多日,做冗長的問答。當天晚間的演講,聽眾全數是外國人,只有我們四個結伴而去的女子是中國人。丹津‧葩默在演講中,幾度提到她前往台灣的經歷。她幽默的說,不曾意料《雪洞》這部靈修作品竟然成為台灣的「暢銷書」,她所到之處,許多人向她詢問修道的事情。她的言語中,對台灣的修道生態與修行人非常的讚歎。而我們這唯一的一群台灣女孩,在台下清楚感受到她投注過來的愛。

翻譯《雪洞》時,曾想過有朝一日將有機會見到丹津.葩默。此刻,這位現代女瑜伽士就在眼前!她不似十一世紀在洞穴苦修的密勒日巴尊者,世人很難有機會與他相見。丹津.葩默在喜瑪拉雅山閉關時曾想過,如果她能到世界上另一個地方,她希望去哪裡?她沒有任何其他想去的地方,她在洞穴中感到完全的滿足。外人看似艱苦的閉關生活,對她是喜樂、容易的。

如今,她離開洞穴致力於創建比丘尼寺院,這對她反而是一項艱鉅的任務。然而,她已走上這條辛苦漫長的道路。丹津.葩默的示現,提供人們另一個思考的角度。如她在《心湖上的倒影》有一段話:「閉關時一切都會很順利,我們會覺得很平和,很容易充滿愛、寬大、美好的念頭和慈悲。困擾我們的唯一問題,可能是外面幾隻狼的嚎叫,這沒有什麼關係。但是當我們進入「真正」的世界(它不是真的更加真實,只是一個不同的世界),必須應付反對、困難和各種問題,這就是我們真正認識自己的時候了。應付和解決這些壓力的方法,將顯示我們心中是不是真的有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