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行,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三十期•2009年8月13日
每月一次,固定週四發報
免費訂閱法鼓文化修行電子報:
 

■ 心靈法語

如果人心有所寄託,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
心都能安定下來 ,
所以救人必先救心 。

摘自:《平安的人間

禪修的要領
發菩提心

禪修是為開悟成佛,如何才能開悟成佛?除了具備正知、正見、正確的方法,也要有健全的人格和穩定的心境。

除了坐墊上的工夫,更應借境修心、緣境修行。境界在你面前出現時,還能保持清淨心、平等心,不為所動、不受左右,還能修福修慧,才算是工夫。

人格的健全,需要用發菩提心來培養,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自身未度先度人,便是菩薩初發心。禪修者先當捨除自私自利的心,才能放下貪瞋痴慢的心;煩惱心愈薄,菩提心愈重,開悟見性的可能性愈高。

菩薩初發菩提心,當以四弘誓願為起點:願度一切眾生,願斷一切煩惱,願學一切佛法,願成無上佛道。以佛法來度眾生是慈悲心增上,以佛法來斷煩惱,是智慧心增上,悲智雙運至福慧圓滿,便成無上的正等正覺。佛是人格的完成者,人成即佛成,故成佛之前,先要建立健全的人格。禪修者當藉佛的智慧,學習佛的慈悲,以關懷眾生來建立自我的立場,再放下自我,才能悟見佛性。

鬆緊得宜

禪修者精進用功,要鬆緊得宜,太鬆成懈怠,太緊成疲累。當身體很累,心很散亂時,不妨閉目養神,暫時不用方法。休息幾分鐘,乃至一炷香,消除疲憊之後,繼續努力。

禪修期中,當體能不繼,用不著力時,可把用功當作一種遊戲來看。例如兒時玩捉迷藏,要怎麼找也找不到躲藏的人,才有意思,很容易被抓到的人,一定不夠讓你高興。以這種心態用功,會使你感到修行是輕鬆愉快的事,怎麼會疲累厭倦呢!

禪宗對於不會修行的人,用兩句話來形容兩種情況:

一是「打樁搖櫓」,意思是說,搖櫓行船,應在水中,如果是在陸地打個樁、架上櫓,即使搖斷了氣,永遠都在原地而沒有進步。

二是「冷水泡石頭」,意思是說,坐在蒲團上,心中沒有事,清淨、安靜,既無妄念,又不起煩惱,風平浪靜,享受清福。其實,這不是在用功,更不算工夫,這種情況的人,一定會欣靜而厭鬧。坐在靜境中,看來穩如磐石,往往一坐幾個小時;一旦到了鬧境中,就會被境所動。因此而有「寧攪千江水,不動道人心」的警語。

真正會禪修的人,一定懂得如何從用功之中不斷地取得改進的經驗,善用方法而不致於「打樁搖櫓」。同時,靜中的工夫,就是要運用到動中的環境,靜中攝心,動中也攝心;靜中雖不起妄想,並不是躲在無事殼中不用功;故在靜中,並不等於「冷水泡石頭」。

禪修菁華集(全套七本)
 
《禪修菁華集》

禪坐的基礎方法

少一些妄想,加一點正念,則智慧日增,可開慧眼。慧眼開了,必然是煩惱和困擾的消除。唯有心得穩定,才能減少煩惱。唯有練習身心合一、心口一致,則心中的煩惱必然日減。當外在的境界困擾時,你只要注意自己心裡在想什麼?眼睛在看什麼?耳朵在聽什麼?如此,注意觀看,煩惱就不存在,結果是該聽的聽到,該看的也看到......

 
 
《四弘誓願》/聖嚴法師講

成就三世一切諸佛之菩提通願,對學佛之人行菩薩道的最高指導原則。

聖嚴法師以平易近人的文辭,引領現代學佛人在度眾生、斷煩惱、學法修持間,落實《四弘誓願》的內在深義......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聖嚴法師

《維摩經.佛國品》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佛法教人改造環境,首先在於改造自心。

秉持建設「人間淨土」的初衷,聖嚴法師在本書中,透過與各領域專家以及企業家的對話,除了針對生活物質環境諸多議題,闡揚愛生、惜生的實踐理念之外;更進一步提倡正本清源......

 
友善列印 我要轉寄
除修行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09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轉載請洽:data@ddc.com.tw
客服問題請洽:market@ddc.com.tw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