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化
首頁書籍館影音館修行‧生活電子書城購買心田點數
 
【禪&心靈環保】主題閱讀138

 

【覺有情】——心靈本質不變
 

◇資料來源:安心禪跨越自尊陷阱用正念擁抱恐懼

       

不安,是生命的特質,也是活力的泉源。覺察無常與恐懼,即是探究情緒、煩惱及習氣的修練。

儘管人生充滿幸福的條件,我們卻難得全然的喜樂。猶如許多人將愛視為天性,卻忽略親情、友情、愛情等人我關係,可能連結希望與夢想,也可能隱含暴力、傷痛與絕望。

真愛確實存在,但它兼具美好、平凡、開朗、封閉、衝突等多重面向。理想化的愛與慈悲,將使我們在混亂與矛盾的跌宕中,失去「愛、取、有」的觀照,無法調適自己、尊重差異性,不能寬容自他的不完美,甚至與真實世界斷裂、解離。

聖嚴法師說:心靈的本質永遠不變。信念,是相信自己、相信別人、相信事實的統合。個人內在的完整性、穩定度及自主力,與情緒管理、潛能開發息息相關,亦是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的軸心。

正直,是智慧的洞見與實踐,不只是觀念的灌輸,必須根植於困境與壓力當前,一個人如何持續地行動、反應並修正,所沉澱下來的思想、情感、行為模式。因此,品格的鍛鍊與同理心的涵養,即是穿越負面觀感及挫敗經驗的導航機制,透過普世價值與道德習性的培育,漸漸深化為心與境的直覺、反射動能。

禪修,不一定能化解情緒。輕微的情緒可以藉由靜坐舒緩,情緒激烈波動時,勉強打坐是沒有效果的。因為定的修持,立基於慈悲喜捨的心量上,當修行者常常從「觸、受」階段便練習正念和轉念,被情識襲捲的機會自然降低。

 
◎ 延伸閱讀:【潛意識】——無常的超越
 

◇資料來源:《放下的幸福》《覺情書》《禪在哪裡?》

 

行為及情緒的失控,與個人的業識有關。我們的體能與心力,常處於起伏狀態,所有的能量變化,都有直接或間接的互動關係。

潛意識,是業力的一部分。有些人過去世所累積的身、語、意習慣很深厚,到了這一生,對某些事物的認知、理解、記憶就特別強,這些訊息很自然、很深刻地進入頭腦,從內在產生一些觀念,於是成為潛伏的心念活動。當我們關注身心運作的過程與細節,自知力和覺照力便會提昇,突發性狀況就會愈來愈少。

內心脆弱的人,總是漠視、逃避、壓抑自己真正的感受,因此喪失快樂的本能。聖嚴法師說:情緒是可以轉化的。凡夫有造惡的情緒,也有修善的情緒;所謂正向情緒,基本上還是以自我中心為出發點,再區分為自利、利他二種導向。修行的精進心,也稱為「大憤心」。從「有情」進化為「覺有情」的動能,便是煩惱與情緒的淨化及再生。如果不懂這種轉換原理,行善或鍊心很容易半途而廢。

佛法說的心魔與外魔,皆起於不安與執著。禪修與念佛的動機要單純,開悟與淨土是修行的果德,不是預設的目標。學佛只需要在戒定慧或信解行證上下工夫,不需要以意識心去揣測或想像佛智慧。若能時時觀想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就能培養無畏的心,即使魔境現前,也不攻自破。

心的定境,來自輕安心的增長,平靜心的持續。初學者可於專注念佛中,體驗到相似的清明。布施、供養、懺悔等方法,也能消除業障,但是一般人的願心是薄弱的,所以作用小,如果具備觀想或念佛的基礎,轉境的力量則相對深廣。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
7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