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化
首頁書籍影音修行‧生活電子書城購買心田點數

佛教的修行法門有八萬四千種,可說是無量無數,是因人有無數無量的煩惱需要化解的方法。梵唄不但能止息煩惱火焰,身心清涼,也能讓人同霑法雨,可說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

  

梵是清淨的聲音,唄是止斷妄念,唱誦能達到這樣的功能,才是真的梵唄,才能淨化人心、淨化社會,這也是梵唄所要達到的目的。梵唄可以說是一種心靈環保,當人心轉染為淨,自然而然就能落實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所處的世界就是人間淨土。

  

當人生遇到瓶頸時,不妨來參加法會共修,梵唄不但能讓你脫離煩惱漩渦,並能感受身心煥然一新,得到重新出發的力量,不再徬徨。因為,人不免陷入自我煩惱之中,梵唱能讓我們喚醒智慧、慈悲與願心,不再心煩意亂。所以,不論是工作不如意、生活不順心,或是剛學佛總覺得修行難入門,可以先放下萬緣,讓梵唄給自己一個轉機希望。

  

我剛出家時,身心狀況很難協調,不但常常和人相處不和諧,甚至也不知如何調整自己。幸好聖嚴師父都會針對弟子們的狀況給予對治方法,而師父那時建議我的調整方法,竟然是每天到荷花田唱梵唄。當時農禪寺的周圍環境,恰好是一整片空曠無人的荷花田,所以很適合練習梵唄,當然,在這裡的聽眾,就只有青蛙了。

  

對於師父的教法,我是依教奉行的,利用每天的清晨或黃昏,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練習各種梵唄功課。雖說每天梵唄都是唱給青蛙聽,唱再久青蛙也不會頑石點頭做回應,但是自己的收穫卻是最大的,除打下梵唄唱誦的基礎外,並且清楚感受到自己的身心已經慢慢地調和,少了衝突和煩惱。

  

也因而體會聖嚴師父所說,確實真實不虛。梵唄雖非世俗的歌唱,卻同樣具有歌詠的效果。自己唱誦是個人的修持,聽別人唱誦則是成就他人的修持,都是一種修行。如果有人不喜歡唱誦,是因為不了解梵唄的功用。

  

佛教祖師認為梵唄具有歌頌與讚歎三寶的功德,除此之外,梵唄其實也是修定和安心的方法。特別是有些年輕人容易血氣方剛,若沒有調節和釋放的出口,體力與悶氣難以紓解,可以運用梵唄來自我調整,一方面可讚歎三寶的功德,另一方面又可調和身心。

  

僧團每日的朝暮課誦,看似日復一日地一成不變,其實無形裡成為僧團安定的力量,無論有多少煩惱不安,都消融於大眾的音聲海裡。梵唄定課也成為了支持佛教千百年來穩定和諧、開枝散葉的重要根基所在。

  

梵唄除可用於安自己的心,也可用於安別人的心。例如有次晚課結束後,一位居士特別來感謝我們,由於他來做義工幫忙除草,因有心事感到十分不耐煩,聽聞課誦聲約半小時,一顆煩躁的心便被梵唄淨化了,能夠心平氣和,讓他覺得太不可思議。

  

而對我來說,我第一次對梵唄產生全然不同的看法,是在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時,梵唄不再只是日常定課,而是真正能超度眾生煩惱的濟世妙音。那時我和僧團法師一起進入災區慰問關懷,其中有戶人家只剩一位媽媽浩劫餘生,一直兩眼無神呆坐著不吃、不睡、不說話,無論多少社工前來關懷鼓勵,始終無法讓她開口說話。結果一位法師握住她的手,輕聲唱起了觀世音菩薩聖號:「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當大家一起唱誦幾句後,神奇的事發生了,這位媽媽嚎啕大哭起來,打開封閉已久的心房。面對如此悲痛的災難,很難用言語安慰人,而透過梵唄能讓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力量撫慰人心。

  

梵唄的這一份憾動人心的深刻力量,讓我久久不能忘懷,也以此勉勵自己不能忘失這一慈悲心。畢竟,不論是練習梵唱或法器,只要努力都能日漸熟悉,但是在熟悉以後,學佛修行的初發心是否還在呢?

  

在出家人的成長教育裡,梵唄是一門很專業且不可缺的學習功課。以往的學習方式,較偏重於敲打唱念。至於為何敲?怎麼敲?為何唱?怎麼唱?相關的理論說明與觀念提醒,則較為少見。有了《梵唄50問》一書的出版流通,將梵唄的歷史發展、基本觀念、要領方法,做一重點整理與分享,相信能讓大家學習梵唄更加得心應手。

  

最後僅以《法華經》的偈子,祝福大家都能受用梵唄妙法:「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釋果慨
法鼓山弘化發展專案總召集人

一切眾生原本皆具如來智慧,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如能永離妄想執著,便能發現自身的廣大智慧與佛無異。雖然修學梵唄,不太可能參加一次法會,就斷盡煩惱,但是卻可以達到類似「一念清淨一念佛」、「念念清淨念念佛」的漸修效果,至少當下一念是智慧光明。

  

梵唄對於修行的幫助,不但當下就能受用,而且可直接整體轉化我們的身、口、意行為,不但自己的身心柔軟自在,這份安定力量也能感染周遭環境人們同得平安。可以說,身心莊嚴了,環境也莊嚴了,這不正是成就了一方人間淨土?


五種益處幫助修行

佛陀曾說:「唄有五利益:身體不疲、不忘所憶、心不疲勞、聲音不壞、語言易解。」這五種益處都能儲備我們的修行資糧: 

 

1.身體不疲:身體不疲倦,就能夠有體力精進修行。

2.不忘所憶:能牢記經典法語,便能活用智慧轉煩惱。

3.心不疲勞:法喜充滿,道心堅定不退。

4.聲音不壞:聲音不損傷,口業清淨。

5.語言易解:說話有智慧,溝通無礙。

  

梵唄對於我們個人修行的直接幫助為:

1.讚歎三寶可修福:梵唄本身即是在讚歎三寶功德,而透過讚歎的熏習,不但能累積我們的修行功德,也能潛移默化、見賢思齊。

2.攝心息緣可修定:修學梵唄必是放下萬緣,專注當下,身心自然安定。

3.觀照法義可修慧:依文起觀,聞法思惟,自能開啟成佛智慧。

4.懺悔改過可修戒:梵唄能引發內在的真誠懺悔,悔過自新,自能日漸清淨身、口、意。

  

而就弘法利生來說,梵唄更是教化眾生的方便,不但能讓社會大眾樂於聞法,感受學佛修行的種種好處,更提供法會共修的機會。


學習佛的梵音相

  

學佛是學習成佛之道,修學梵唄即是通往成佛之道。佛的功德圓滿,而我們為煩惱纏身,應從何修改起呢?不妨就先從改變自己的說話聲音開始吧!透過練唱梵唄,體會何為清淨的梵音?思考佛的聲音為何能功德莊嚴?

  

如果我們的聲音能像梵音,甚深如雷、清澈遠聞、聞者悅樂、入心敬愛、諦了易解、聽者無厭,接引人親近佛法的機會也就增多,不就如同代佛說法?雖無佛的廣長舌,但願以清淨法音供養有緣眾生!

一般學習唱歌或樂器,無不希望能快速掌握技巧,讓自己的表現能夠一鳴驚人或與眾不同,得到讚美掌聲。然而,梵唄卻大為不同,最重要的不在於技巧,而在於發心與修行,因此從音聲呈現裡,即能聽出對修行的體會如何。

因此,練唱梵唄需要掌握的關鍵不在於技巧,而在於三個重點:

一、發菩提心、出離心

梵唄也是成佛之道的方法之一,但是如果不發起成佛的菩提心,願隨梵音出離煩惱,所走的道路自然不會是佛道。正如用功修行時,十字街頭好參禪,處處都是可用功的道場。發心也是修行的動機,是為自利利他而發,希望自己能透過梵唄清淨身、口、意三業,以此成就眾生。發了心,梵唄所唱的每一字都是光明普照的佛音,都是解脫煩惱的法音,修行力量自然源源不絕而來。

二、知梵唄法義與儀軌精神

梵唄制唄,為方便記憶、理解法義,而中國佛教祖師制懺,也是為透過依文起觀,讓人可以領悟佛理,生起慚愧、懺悔的情操。因此,音聲只是一種修行助緣,法義才是梵唄真正的核心。如果不解法義,只是隨眾唱和,便無法理解佛法的智慧。若不能如理思惟、依教奉行,參加完法會依然故我,錯失成長的機會,豈不可惜?

三、梵唱莊嚴和合

梵唱並不追求美聲,但是聲音應當為和緩平正、深沉攝受、清亮莊嚴、悠遠肅穆的好聲,才能將對三寶的虔敬、對佛法的體會、對過失的懺悔、對眾生的悲憫,由梵唱展現出我們的願心與願力。梵唱的莊嚴,來自全體參與者不分彼此,皆以清淨、虔敬的聲音供養諸佛菩薩,而能眾聲合和一體,所以不應凸顯個人表現,要融入法會全體之中。

有些人以為只有僧人可以學習梵唄,居士只能參加寺院舉辦的法會修行活動。其實有很多道場都提供學習梵唄的課程。因此,可以透過網路查詢選擇正信道場學習。

培養梵唄人才

寺院開設梵唄班教學的原因,主為提供人們認識與學習梵唄的管道,希望接引人學佛。而往往在共修處或助念場合,如無法師在場,便需要居士執掌法器,所以需要培養梵唄人才。因此,除了一般的梵唄班,也可看到助念梵唄法器教學課程。

解行並重學梵唄

梵唄班的課程內容相當豐富,能從中學習唱誦要領與執持法器方法,以及法會儀軌等。課程通常包括:介紹梵唄、認識法器、唱誦方法,並有實際練習。在這些教授與演練裡,不只可認識梵唄與法器,學習技巧,還可以增加對修行的體會,提振道心。

而在完成課程後,不但參加法會共修時,對修行體會能更深一層,並且能隨時協助支援法器。平常自修時,也能更集中專注力,提振悲願心。

法器被稱為「龍天耳目」或「龍天眼目」,因為只要敲動法器,天龍八部眾護法一聽到就會立即遵照號令行事。

讓龍天護法歡喜修福修慧

梵唄課誦對龍天護法來說,是修福修慧的機會。是護持佛弟子順利修行的修福時機,也是聽聞佛法的修慧時機,能引導他們生起歡喜心、恭敬心學法,明白解脫生死的智慧。

因此,練習法器前,必須先向上問訊,雙手合掌說:「弟子某某練習梵唄,請諸護法龍天免參。」避免龍天護法誤以為有法會,而前來聚集護持。畢竟在練習過程中,有時候可能會唱錯經文,或是敲錯板眼,假如龍天護法聽到了,可能會因為佛弟子練習法器不如法,而起了瞋心。

法在恭敬中求

不論是平日練習或正式排班,敲打法器都須懷著虔敬的心,皆應以威儀的態度來對待﹁龍天耳目﹂。如果不用心執掌法器,不但護法龍天不願守護,聽到的人也想退避三舍,便失去了法器讓人歡喜聞法的意義。因此,不管是否有龍天護法的護持,「法在恭敬中求」,就是一種基本的求法態度。

梵唄,不論是自己唱誦,或是聽別人唱誦,都是一種修行。自己唱誦是用功修持,同時也能成就他人的修持。

心懷感恩

每個人的聲音特質都不同,但都同為成就法會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緣,所以對於所有能排除萬難來參加法會者,都應心懷感恩。給別人成長的空間,才能成就自己的修行因緣。

唱誦會對別人產生干擾,往往是因太過大聲,拉開嗓門放聲唱,有的人會走音、破音,或是拖拍、搶拍。通常法會的監香法師發現時,會適時提醒。

平常心對待

有的人以為法會的梵唱聲音應該都很悅耳動聽,其實不論好聽或不好聽,我們都應以平常心對待,聲音只是聲音,不因好聽而喜歡,也不因難聽而討厭,不起情緒煩惱。

如果我們自己因為別人的聲音難聽,而起心動念,要將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更專注於唱誦,這樣便能減少外境的干擾和影響,保持如如不動的清淨心。

TOP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8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問題請洽:market@ddmf.org.tw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