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從佛教的立場來看,「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是正確的因果觀念,但是拜懺除罪並不違背世間因果。

罪性本空,因果仍在

觀罪性本空,是明瞭罪性由因緣和合而成,非固定不變。罪性雖然是空的,可是因果仍在,所以仍要隨緣消舊業,只是不再造新殃。如果有人自稱悟道,故意先犯罪,再拜懺觀空,說是無罪可懺,顯然只是個大妄語者,既未見性,也不明因果。

懺法所謂的除罪,是指內心不再恐懼惡報,能將世間的善、惡、苦、樂都平等看待,能坦然接受所有因緣,不躲債、逃債,願意對所造惡業負起責任。如果未能觀罪性本空,未能懺罪清淨,則只能被動等待受苦報,所以心中會為此恐懼害怕,忐忑不安。

主動坦然受報

例如東晉的僧肇法師為後秦國王姚興迫害,臨刑前說一偈:「四大原非有,五蘊悉皆空,將頭臨白刃。猶似斬春風。」不論是地、水、火、風四大的世界,或色、受、想、行、識的人身,都是因緣所組合而成,沒有永恆不變的自我,所以已實證空性的僧肇法師,能視死如歸,沒有恐懼,斬首如斬春風般自在。

實證無相懺罪清淨者,能解脫生死煩惱苦,所以是主動乘著願力面對生死,不是因受業報而輪迴生死受苦,即使是受苦受難,心得自在,便不以苦難為苦難,所以能除滅罪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