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學〈楞嚴咒〉 遠離顛倒,超越自我

《楞嚴經》強調,
修行以攝心為戒、安定自心、由定發慧,
修持〈楞嚴咒〉,正是攝心得定的助行之一,
昔日阿難尊者因此咒得以脫離女難,回歸正道;
如今當修行力不從心,障礙現前時,
修習〈楞嚴咒〉,能幫助我們超越自己,修行無障礙。

■ 邱惠敏

妙湛總持不動尊 首楞嚴王世稀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 不歷僧祇獲法身
……
南無薩怛他蘇伽多耶阿囉訶帝三藐三菩陀寫
薩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釤……

天未亮,法鼓山金山園區大殿傳出僧眾做楞嚴早課的梵唄聲,流暢的咒音,讓聽聞者感到攝心、安定。

〈楞嚴咒〉是寺院的五堂功課之一,許多佛教徒也會以〈楞嚴咒〉做早課。楞嚴早課即以〈楞嚴咒〉為主,全咒分五會、427句、2620字,是漢傳佛教徒常持咒語中最長的神咒。

咒中之王,歷久不衰

〈楞嚴咒〉或稱〈大佛頂首楞嚴神咒〉,出自《楞嚴經》卷七,在唐中宗神龍元年(西元705年)隨著《楞嚴經》被譯出。從唐朝末年開始,〈楞嚴咒〉隨著《楞嚴經》受到諸家的重視,尤其經過宋代華嚴學者長水子璿(965~1038年)的注解後,便一直盛行。

特別是南宋和元兩代,叢林每年於結夏安居中訂有三個月的楞嚴會制,每逢節日、祈福、薦亡等都須持〈楞嚴咒〉。到了明、清之際,漸漸成了禪宗各寺的日課之一。清代的續法法師為〈楞嚴咒〉注疏,現今流行的版本就是續法法師的《楞嚴咒疏》。

歷代禪宗祖師都對〈楞嚴咒〉十分重視,甚至也持〈楞嚴咒〉、讀《楞嚴經》而有所悟,例如明末四大師就特別推崇《楞嚴經》,如蕅益智旭大師作《楞嚴經玄義》、《楞嚴經文句》,而〈楞嚴咒〉也是大師每日必持的咒語之一。近代的太虛大師也曾著《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大意、研究》,認為此咒藉由莊嚴道場、結界、三七日中持咒一○八遍等,來幫助我們返妄歸真,遠離顛倒。

《楞嚴經》中,阿難正因被外道的幻術所惑,差點毀戒,佛陀告訴阿難「攝心為戒」,阿難追問如何攝心,佛陀說要先入三摩地,若有宿世習氣無法滅除,可以教人一心誦〈楞嚴咒〉,經中提到,佛陀宣說此咒的作用在於,「於未來世,保護初學諸修行者,入三摩地,身心泰然,得大安穩。」由此可知,此咒無論對初學或老參都很受用,對於跨越修行障礙,很有幫助。

聖嚴法師曾要求出家的弟子一定要熟背此咒,一來此咒是五堂功課之一,二來雖是出家了,但不表示就能很平順地求智慧、得解脫,因為「行」可能著魔,「解」也可能墮入外道邪見,此時若能持此咒來安定心性、清淨身心,就能開展智慧、修行無礙。
美國紐約東初禪寺住持果醒法師,二十多年前出家後,花了四個多月背誦〈楞嚴咒〉,每每聽到聖嚴法師唱誦此咒,就感到身心安定、攝受。由於持誦〈楞嚴咒〉的因緣,法師不僅再從梵文了解〈楞嚴咒〉,且深入《楞嚴經》,體解這部經、咒對修行的助益。

身處現代社會,各種誘惑不比阿難尊者少,更需要攝心、安定的法門,當修行不力或遇到瓶頸時,持〈楞嚴咒〉可幫助我們遠離顛倒、障礙,精進向上。在美國執業的針灸師楊愛爾,早在中國大陸就以〈楞嚴咒〉做定課,赴美後,不慎接觸外道團體,短短半年,肢體動作愈來愈怪,「每天精神昏沉,不在床上睡覺,偏愛睡在地上,人就像迷失了一般」,幸而後來遇到善知識,讓她恢復持〈楞嚴咒〉的定課,得以在正信的佛教道場學佛,從此遠離外道團體。

堅固道心,功德廣大

持〈楞嚴咒〉是很好的修行入門,也是極佳的輔助法門,不過,一想到長長的咒文,還有艱澀的咒語,往往令許多人打退堂鼓。其實學習〈楞嚴咒〉並不難,七十七歲的洪王婉珠,雖然年紀大了才開始學〈楞嚴咒〉,但透過聽、讀、鈔寫、背誦,二個月內學會默持〈楞嚴咒〉。

任職於法鼓文理學院的周邦信,則運用手鈔加上斷句來加強記憶;背誦時,每次只背一句,但背第二句時,會加上第一句,一邊累加,一邊複習,一星期內就將〈楞嚴咒〉背熟了。

佛教學者陳士濱,1998年值遇曾講述《楞嚴咒句偈疏解》的美國萬佛城宣化法師來臺弘法,當年十七歲的陳士濱,在法師座下皈依三寶,並以〈楞嚴咒〉為定課,三十年不輟,他有感而發地說:「學佛愈久,愈明白今生能遇正法是多麼有福報的事。持〈楞嚴咒〉能堅固『道心』,就是最好的感應。」一席話將〈楞嚴咒〉對修行的幫助,做了最佳註解。

聖嚴法師在《學術論考》也指出,持〈楞嚴咒〉,能使「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其精進;未清淨者,令其清淨;無智慧者,令得智慧。乃至若造五逆無間重罪,及諸比丘與比丘尼犯了四棄、八棄,誦此咒已,一切重業,猶如猛風吹散沙聚,悉皆滅除。」可見持咒的功德,是如此廣大殊勝。

如果你還在尋覓修行法門,不妨透過修學〈楞嚴咒〉來安定身心,或將此咒當成恆課,讓心專注、安定,進而開發智慧;當修行遇到障礙時,也可幫助我們超越自己,跨越修行障礙,在正法門中不退轉。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雜誌3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