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期‧2018年09月13日 (每月一次,固定週四發報) 免費訂閱佛法詢問台電子報
     
 
 

佛教如何看待器官捐贈?

   

A:捐贈器官的目的,在於幫助他人的器官恢復功能,或挽救他人生命,在醫界的鼓勵推動下,已成為現代社會普遍接受的觀念。

然而,許多人對於器官捐贈和往生淨土之間,還存有許多疑慮。醫學判斷已經死亡的人,就佛教的觀點可能不是真正的死亡。有主張認為,人死亡後的十二小時內,神識可能還有感覺,如果立即移動遺體,將因此使亡者感到不適,而生起瞋恨心,影響他轉生的去向或往生淨土。

佛教認為,人往生後,遺體不久就會開始腐敗,對於往生者而言,已經是沒有用的軀殻,如果能及時捐出還有用的器官,幫助一人或數人救命延生,實屬於財布施之一,是慈悲心的展現,也是值得讚歎的菩薩行。佛典中也記載著利他行,有捐出身體而成就他人道業的菩薩行人。

其實,古代醫學尚未發達,還沒有捐贈器官、遺愛人間的觀念,到了現代,佛教界支持器官捐贈者已大有人在。主要的立論在於,若人在生前已立遺囑交代,或志願在死後捐贈器官,已發菩薩誓願,捨身助人,不再貪戀執著於身體,對於器官摘除的程序,心理上已經接受,即使死後仍有知覺,也不會視為痛苦的折磨。

許多公益團體及醫學院校,多鼓勵大眾加入器官捐贈行列,也有鼓勵捐贈大體做研究、教學之用,促進醫學進步,被稱為「大體老師」。社會上對於器官捐贈者或大體捐贈者的義行,多給予讚歎與感佩,是以身體器官利益眾生的大菩薩,不但無礙於往生的去處,反而是往生善處的增上緣。

摘自:人生364期《弘一大師 放下提起平常心》

 
人生沒什麼不可放下:
弘一大師的人生智慧
/弘一大師

人最強大的時候,不是堅持的時候,而是放下的時候。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在本書的50篇故事中,弘一大師教你如何放下那些阻礙你人生幸福的欲望和執念,很多時候,那些義無反顧的執着,那些讓你遍體鱗傷的堅持,最終都將成為浮雲......more

人生406期:凝視死亡 探索生命智慧 /人生雜誌編輯部

凝視死亡 探索生命智慧 當生命即將遠行,臨終如同一期生命最後的修行道場,讓人得以學習生死智慧。從事安寧療護多年的蔡兆勳醫師、翁瑞萱護理師,從病人身上看見醫療極限,學會感恩與謙卑;果見法師陪伴親人走過告別之路,學得同理心,也看見自己對死亡「......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8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