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期‧2018年08月02日 (每月一次,固定週四發報) 免費訂閱佛法詢問台電子報
     
 
 

〈普賢十大願王〉提到「恆順眾生」,該怎麼掌握這項大願的原則與態度?

   

A:「恆順眾生」是普賢菩薩十大願中的第九願,是指菩薩在接引眾生時,因應眾生的種種性格、心向、欲求與需要,而善用智慧引導眾生,以平等的心念、平等的慈悲,對眾生提供沒有揀擇的幫助,最終目的在使眾生接受佛法,得到佛法的利益。

簡言之,「恆順眾生」即是善順眾生的根性,平等普化;然而字面意義卻很容易被誤解。例如父母教養小孩,若小孩想吃什麼、玩什麼,父母便不假思索,完全順著孩子的脾氣和想要而供給,或是隨著父母自己的習氣行事,而沒有想過小孩的需要與該要,最後則可能教養出驕縱任性的孩子。

聖嚴法師便認為:「恆順眾生,不是順應對方的『想要』,而是基於當前的處境,做未雨綢繆的考量,順應對方真正的『需要』。」即是在不違背佛法的原則下隨順因緣,順其所需。比如發覺孩子喜歡音樂,父母便提供資源,培養孩子去學習;在孩子受挫折、想偷懶的時候,父母不放任其偷懶懈怠,而是用愛心鼓勵孩子繼續學習。

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可以練習如何「恆順眾生」。便是在待人處事時細心觀察眾生的需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運用智慧做出正確又恰當的判斷,並且學習菩薩的宏闊心量,不論是幫助人度過危難,或是鼓勵人發起良善的願心,都以如敬父母、如奉師長的態度,平等無異地給予關懷愛顧,心念常存著一分供養的虔敬,也就能夠做出對眾生有益的事。

摘自:人生363期《太虛大師 人生佛教真實踐》

 
菩薩行願:觀音、地藏、普賢菩薩法門講記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曾說, 發願不但是一種生命的態度, 更是生命的方向和動力。 書中三位菩薩的聖德與行願, 就是指引我們人生方向的一盞最亮的明燈。 《菩薩行願》的內容分為〈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大願法門、〈普賢菩薩行願讚〉以及普賢菩薩十大願四大部分......more

人成即佛成:太虛大師傳 /劉漢龍、史雙元

面對清末初中國遭遇前所未有的劇烈震盪,民初中國佛教革新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太虛大師。 面對清末初中國遭遇前所未有的劇烈震盪,民初中國佛教革新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太虛大師,挑戰時代的逆流,以身投入,發出巨吼。因著時代思潮之激發,大師力圖改革佛教......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8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