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778期 / 2018年10月31日‧每週三發行

來看看素超人吧!相約法會,您準備好了嗎?

參加法會,
誦經、禮拜、供養、布施……,
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
許多人勤跑法會,卻只是有樣學樣而不解其意,
充其量只是種植善根,實在可惜。
一起來認識法會種種佛事背後的所以然吧!

◎陳慧蓉

觀音法會、藥師法會、地藏法會、《梁皇寶懺》法會、水陸法會……,佛教的法會種類繁多,許多漢傳的佛教徒是由法會入門。法會現場,梵唄清淨莊嚴,人人安詳攝受,往往讓人忘卻塵勞,滿心歡喜,有時還會觸動內心,感動得流下眼淚。因此,很多人都將法會當成定期的修行功課。

不過,初次參加法會的人,對於法會可能是好奇多於受用。一排排鋪著桌巾的長條桌與咖啡色拜墊,該怎麼使用、進出?為什麼人人都穿著看起來像「古裝」的黑色袍子?這樣的擺設與穿著是怎麼來的?東單、西單、相對站,排頭、排尾、面向上……陌生的法會用語,也讓人摸不著頭緒。

面對不熟悉的環境,法會現場通常沒有人介紹儀程、規矩與空間配置,只能自己摸索、體會,初來乍到者不時要擔心會鬧出笑話;當一陣鼓聲響起,法師引吭清唱一小段,眾人才齊聲和上,為什麼要這樣?法會又是誦經、禮拜,又是繞壇、獻供等,不同動作有什麼意義?還有佛前大供、供佛齋天、瑜伽焰口,跟一般的佛事有什麼不同?這些都是新手常有的疑惑。就算是經驗老到的信眾,若沒有進一步研究,也可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儀軌有深意,共修力量大

要解答這些疑惑,就要回到法會的核心精神。最初的法會是佛陀說法的集會,佛陀遊化人間,為了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趣向解脫而說法不輟。佛入滅後,眾人一起諷誦經典,就像再請佛說法一樣,所以法會是聽經聞法的共學時間,這麼做最大的好處是,力量比獨修強得多。

佛法傳到中國之後,歷代祖師們結合經文意義與修行心得編寫出的經懺儀軌,其實就是一套修行的方法。基本上,法會儀軌的基本架構,幾乎都是以隋朝智者大師所作的《法華三昧懺儀》為本,包括嚴淨道場、淨身、三業供養、奉請三寶、讚歎三寶、禮佛、懺悔、行道旋繞、誦經、禪觀等十法。這樣的儀軌編排,不僅是修行心要,也是幫助修行者證道的解脫法門。而法會開始前,還有勸請、前方便、一心精進等功課,更是凝聚心力,累積修行力道的重要準備工夫。

在法會中結合梵唄唱誦的修持,眾人以合聲的方式唱出經句、懺文,讚歎佛的功德,懺悔往昔罪業,常有感動人心的力量;藉由唱誦更能把心靜下來,止息妄念,回復清淨的本來面目。以梵唄教學見長的廣慈老法師就深刻體驗到,梵唄是眾人和合的海潮音,誠心唱、專心聽,使心歸於一處,還能「反聞聞自性」,是參加法會的一大利益。

儘管法會在中國,一度因戰爭、異族統治等種種因緣,淪為只行儀節不重義理,重視消災薦亡、植福延壽的經懺佛事,使修行本質消失殆盡,但法會絕不只是度亡、祈福,更重要的是度生。

連續三年參加水陸法會、梁皇寶懺的企業家陳明珠,起初是為了替往生的公公做佛事而參加法會,莊嚴的法會氛圍中,她真誠懺悔、感恩,為自己和家人敲開親近佛法的大門,她開始修學佛學課程、參加禪七,全家也一起受菩薩戒,成為名副其實的「佛化家庭」。她笑說,心念一轉,朋友都說她的面貌也從「精明幹練」變得「慈眉善目」了。

至於寫牌位超薦亡者、為眷屬消災,並不是法會發祥的本意,而是後來發展出來的接引善巧。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打破傳統媒材與觀念的「雲端牌位」,以及透過視訊同步連線的網路共修,更是當代法會的創舉,使法會得以跨越時空,利益更廣大的群眾。

除了一般的誦經、拜懺儀軌,大型法會還有瑜伽焰口法會、齋天、普佛、功德堂迴向等等佛事,這其實是把關懷祝福的對象擴及六道眾生,希望鬼道、地獄道、天道眾生也能離苦得樂。因此,用心誦持經文,就是在分享佛法的智慧,使他們心開意解。

彼此護念,同舟共濟

「如實唱誦,不能摻入『我』的成分。這些『習氣』,都要時時覺照。」經常在法會中擔任維那法師的天南寺常應法師,道出法會唱誦首重和諧,當整體的聲音像海潮一樣厚實持續,才最莊嚴,也點出參加法會的重要原則──以整體為念。法會參加者眾,不僅唱誦時不求突顯自己,在法會中也要聽從監香法師的指示,與大眾同步,時時以大眾的利益為念,不搶快,勿因個人的小動作而影響整體,可見參加法會處處是練習消融自我的機會。

穿上佛教隆重的禮服「海青」,進入壇場以後,就練習著放下萬緣,專心在經文懺本的唱誦和禮拜中,學習佛菩薩感受眾生苦、救度眾生苦的大願悲心,體會無常、無我的經文義理;休息時間也要避免散心雜話,持續專注在念佛、持咒或觀照的方法上,做自己的監香。這樣,不僅護念自己,也是護念著共修的大眾,因為法會正如一艘載著會眾度過生死大海,航向解脫彼岸的法船,與會的會眾、義工、悅眾法師與主法法師,就像船上的槳手、鼓手與舵手,彼此必須目標一致、同心協力,才能朝向目標順利航行。

領受法義,實踐更有力

法會博大精深,從穿著、威儀、唱誦到文本,仔細留心,都能反映各人的心地與修行的狀況,用心體會就是成長自我的因緣。參加之前先了解法會內容,做相關的定課,可以增加自己的精進心、信心、定力,在法會中,就可以更專心領受經文的奧義。信、解之外,還要行、證;在清楚法會的每一個環節、深入經典或懺儀的義涵之後,更要落實在平常生活裡,改變自己的生命、走入人群奉獻利他,才不離佛教重視「實踐」的宗教態度。

法會的受用,每個人都不同。修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用心參加一遍,您就能感受到法會的殊勝。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雜誌375期

=【相約法會,歡喜共修開智慧】 =
前行功課:為共修做準備
法會必備:打開法會隨身包
修行定課:生活中如法修行
>>前往活動頁:https://goo.gl/UmMCVg

 
 

心量越是狹小的人,越放不下自己,
也捨不得奉獻自己,這種人心裡最痛苦。

禪與悟

 

愛的萬物論--相互成就的卓越人生

聞名全球的《時間簡史》作者史蒂芬霍金,
二十三歲時,得了漸凍人症,生命猶如大爆炸,
但前妻潔恩霍金以愛扶持,讓他生命發光發亮,
兩人共同寫下《愛的萬物論》。

■ 文/李鴻文 圖/UIP臺灣影業提供

電影圈一向喜愛拍攝由傳記改編的電影,編劇、導演以自己對傳主的認知,也讓電影有不同的價值觀,情節往往比起虛擬的人生更令人深刻。

《愛的萬物論》可說是一部奇妙又充滿奇蹟的電影,它雖然是描寫當代英國物理學大師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的傳記影片,卻改編自他的前妻潔恩‧霍金(Jane Hawking)的回憶錄《遨遊至天涯海角,我的人生與史蒂芬》(Travelling to Infinity: My Life with Stephen)。

英文片名是硬邦邦的「萬有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指的是一種可以解釋宇宙所有物理現象的理論,但中文片名卻改譯成《愛的萬物論》,更直接呼應本片的精神,是一部透過女性觀點來探討關於愛與生命的萬有理論。

本片既涉及萬有理論,涵蓋面極廣,因此影片從渺小的個人存在的意義,探究到浩瀚無垠的宇宙時空,也頓時拔高觀賞者的視野與胸襟。《愛的萬物論》同時也是一部情感豐沛且細膩的影片,從男、女主角看似矛盾的組合,演繹一段充滿挑戰又相知相惜的生命歷程。

扶持,彼此成就人生

影片由1963年兩人的邂逅細說從頭,當時聰明絕頂的史蒂芬‧霍金(艾迪‧瑞德曼飾,Eddie Redmayne)就讀劍橋大學,研究天文物理;而潔恩(費莉絲蒂‧瓊斯飾,Felicity Jones)就讀倫敦大學,鑽研古典文學。一個理性,一個感性;一個無神論者,一個篤信上帝;一個信仰科學,一個信仰愛,兩個天差地別的生命個體,卻像磁鐵般彼此吸引,深深相愛。

正當史蒂芬的研究計畫順利進行時,他的人生卻如同「宇宙大爆炸」一般,莫名地爆炸開來,原來他罹患了罕見的運動神經元疾病(俗稱漸凍人),不僅肢體動作極端不協調,更被醫生宣告只剩兩年壽命可活。頃刻間,史蒂芬由原本的天之驕子自雲端摔落谷底,真是情何以堪?

然而,深愛他的潔恩始終不離不棄,甚至主動開口求婚。這對於已經被宣判死刑的史蒂芬而言,猶如看到一線曙光。有了妻子堅定不移的愛和無微不至的照顧,史蒂芬更加努力以扭曲的身體和時間賽跑,並以「時間」為研究主題,探究宇宙的開端,順利獲得博士學位。同時他也推翻了當初醫師的診斷,奇蹟似地活過許多個兩年,並和潔恩接連生下兩個小孩,過著幸福快樂的家庭生活。

相較於世人的眼光短淺,總為個人利益汲汲營營,史帝芬卻以極為有限的生命,致力於浩瀚時空的研究。若非影片鉅細靡遺地呈現,我們很難想像,史帝芬的食、衣、住、行樣樣都需要妻子和專業護理人員幫忙,究竟他是以怎樣豁達的心境來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並以非凡的意志力,超越身體的巨大障礙,以及各種極限,持續以熱情探索宇宙。

同時,看似嬌弱的潔恩,也以無比的毅力和勇氣承擔起為人妻、為人母的責任,畢竟和一個身體逐漸癱瘓的人共組家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落在她一個人身上。隨著史蒂芬的病情愈來愈惡化,她和丈夫都一樣承受許多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與壓力,遠非他人所能想像。

活著,人生就有希望

直到潔恩再也承受不住,回頭求助於教會,認識了剛喪偶的強納森。強納森只是好意幫忙,減輕潔恩的重擔,不料長期三人行,加上潔恩又在此時產下一子,無端引來流言揣測,為他們的婚姻生活平添許多困擾。

然而生命中的考驗與挑戰不斷接踵而來,當史蒂芬病重失去知覺,必須依靠呼吸器維生,或放棄生命選擇死亡。此時,一向和丈夫相知甚深的潔恩,毅然決然地替他選擇進行氣切手術,雖然史帝芬從此無法說話,卻保留了最珍貴的生命。一來是因為她深愛丈夫,二來是她深信他的才華一定可以為人類繼續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史蒂芬‧霍金一生能有如此卓越成就,潔恩在背後默默支撐的力量確實功不可沒。誠如史蒂芬說的:「不管人生多困難,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378

愛的花園:通往真愛的禪修習題


/賴瑞.華德 等著

一本為夫妻、伴侶而寫的關係指南書,帶領你走向愛與了解的心靈旅程,感受真愛超越時空的無私力量!

你與伴侶的「愛的花園」是何模樣?是否開滿了和諧、喜悅的美麗花朵?或是時而像一座被冷戰、拒絕覆蓋的寒冰地獄,時而又像被激動、爭執燒焦的熱火地獄?這一切的差別,就看你選擇在花園裡栽培什麼樣的種子……<more>

 

過好自己的人生:100則人生離苦的智慧

/延參法師

人生許多事點到為止,給誤會一點點時間,轉身就是另一番風光,不必要為了迎合他人而喪失自我。學會站在煩惱裡看希望,憂傷是一種消極的態度,要及時感覺、及時克服。智慧是生,煩惱是死,學會珍惜人生的每一刻,用心品味生活的美好。

人生之路是一段平坦一段崎嶇,平坦處微笑,崎嶇處更需要微笑,因為此時的微笑才真正有力量……<more>

 
 
 

律制生活
(三版)



/聖嚴法師


處身多變的社會,現代佛教徒如何持守戒律?本書深入探討教制,從出家投師到日常飲食,提供現代人具體可行的生活依止。

佛陀時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當年佛陀在印度所制定的戒律,是否仍能適用於現代的時空環境?聖嚴法師深入大、小乘戒律的研究,古人弘揚戒律,多半是講說與註解戒律,法師則是消化戒律的龐大文獻……<more>

 

仁波切說二諦:《知識寶藏.二諦》釋論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

是的,真理有兩種!一個讓我們過好生活,一個讓我們究竟解脫。一如鳥之雙翼,當世俗與勝義、表相與實相、了義與不了義,這看似相對但從未分離的兩邊,圓滿的相融,如雙翼般均衡揮舞,我們就有機會又了義又接地氣,又智慧又有人味。這是《仁波切說二諦》教我們學會的事。

此外,明白「空」是一回事,禪修「空」又是一回事……<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8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