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761期 / 2018年07月04日‧每週三發行

!

來看看素超人吧!如何做佛事?

所謂佛事是學佛之事,弘揚佛法之事,主要對象是人。課誦、聞法、講經、布施、持戒、修定、八正道和六波羅蜜,都是佛事。

做佛事必須具備虔誠、恭敬、肅穆、莊嚴的條件,最好是亡者的家屬、親友親自持誦、禮拜佛經、懺儀、聖號。必要時,禮請僧眾做為導師,指導、帶領佛事;壇場則不可吵雜、零亂、喧嘩。佛事不是儀式,不可把佛事做為葬儀的一個節目來看。家屬親友必須盡可能地全體參加,能夠跟隨持誦最好,否則亦當陪伴、聆聽、禮拜。依亡者親友的虔誠、恭敬,感應諸佛菩薩,以佛法的神力及佛法的道理,給予亡者救濟及開導。因為做佛事就是召請亡者臨壇聽法,化解煩惱的業力,而得超生離苦。如果親友、眷屬對於佛事漠不關心,既不參與,也不禮敬,對亡者的功用,縰然是有,也極其輕微。

為亡者做佛事,最好是在過世之後,七七四十九天之內。 通常,人在死後,若有重大的惡業,直接下墮三塗;若有眾多的善業,便可立即生天;若修淨業,即可往生淨土。否則的話,就在四十九天之內,等待因緣成熟,隨緣、隨業轉生。在未轉生之前,為他超度,便能轉惡業的力量為善業的基礎,心開意解、積習漸消,便可超生天界,乃至往生淨土。如果已墮三塗,依親友眷屬做佛事的功德力量,也能減少亡者的痛苦,改善三塗的環境。如果已生天界,也能增進亡者在天上所享的褔樂。如果已生淨土,也能使他蓮品高昇。即使是在四十九天之後,當然還是可以做佛事,同樣可使亡者得到超度與救濟的力量。所不同的是,如果死者已經轉生或下墮,就沒有辦法挽回他投生的類別。

根據地藏經的記載,若要超度先亡眷屬,應該恭敬、供養諸佛菩薩,讀誦、受持諸種佛經。如果依照盂蘭盆經的記載,應該布施、供養出家僧眾。綜合而言,以亡者親屬的立場,用亡者遺留的財物盡力布施,供養三寶,救濟貧窮,利益社會,乃至等施一切眾生,使之離苦得樂,都是促成亡者超生離苦,往生佛國的助緣。在七七之內,最好從過世的那一刻起,佛號不斷,是為助念。如果他在世時專修西方淨土的彌陀法門,當然為他專念阿彌陀佛,由數人或者一人一人地輪流助念。如果沒有任何法門是亡者的專修,當然也以阿彌陀佛聖號為其助念。假如生前已有專修的法門,例如常誦某一部經或常持某一尊佛菩薩的聖號,最好是以他所修的法門為其持誦迴向。

以我們中國的習慣,能夠在四十九天每天做佛事,當然最好;否則死後的頭七天或三天,乃至僅僅一天,或者每逢七期的那一天做佛事,都是好的。這要看亡者家屬的人力和物力的條件,可有伸縮增減。萬一人力、物力均不許可禮請僧尼做佛事,就算只有家屬一人,也應該為其誦經;若不會誦經,至少也會為亡者念佛才對。至於焚燒竹紮紙糊的房屋、家具、交通工具等冥器,以及經咒、紙錢、銀箔,乃至生前的衣物,都是民間信仰的習俗,與佛法的佛事無關。唯其有慰靈、祭典的作用, 也不能一概否定。

◎摘自:聖嚴法師《學佛群疑》- 如何做佛事?

◎延伸閱讀:《幸福告別—聖嚴法師談生死關懷

 
 

要化敵為友,必須要有智慧才辦得到。
只是一味的包容,
最後就會變成「包庇」。
就像將毒藥吞進肚子裡,
沒有能力化解毒性,
自己最後反而會被毒死了。

早原諒,早開心

 

中年不是三明治

許多中年人面臨「三明治人生」,兒女的教育是大問題,競爭這麼激烈;父母也開始衰老、生病了,照顧是個問題。中年也有失業風險,壓力太多了,要怎麼度過這樣的三明治人生呢?

■ 聖嚴法師

在我看來,如果把這種狀況看成是人生的壓力、負擔,那是錯的,也是自尋煩惱。因為我們的父母也是這樣熬過來的,將來我們的兒女也會面臨這樣的景況,這是必然的,必然就要面對。

對人類來說,每一代都是這樣,既然要結婚、成家生孩子,對兒女就要負起責任;父母年紀大了,我們必須要承擔照顧的職責,這是人倫,是天職,不要當成是「三明治」一樣的壓力。如果能換個念頭:我上有父母、下有兒女,家庭很美滿,心裡就會好過得多。

以兒女的教育來說,量力而為就能減少壓力。比如普通收入的家庭,孩子的教育就要務實。現在孩子的教育,有國民教育,從小學到國中,學費都是政府出的,那麼父母就不要送小孩上私立小學、中學,不必執著,不用怕小孩輸在起跑點上。

有些小孩上了高中、大學,父母實在負擔不起學費,也有變通辦法:讓孩子晚上去上夜校,白天就打工,賺自己的學費。提早有社會的歷練,更珍惜求學時光。有很多孩子過那樣的半工半讀生活,書還是讀得很好。如果有這種天資和決心,在任何艱困狀況下,都能應付。

但是,許多父母認為下一代競爭很激烈,要求孩子一定要上名校,上好的學校、貴的學校,忘了考量自己的負擔能力,這一定苦不堪言。如果進不到好學校,孩子就沒有用了嗎?不一定的。我小時候,父母沒錢給我讀書,但是我現在書讀得還不少。

當子女步入中年,父母大半年紀都大了。老了,不是問題,有些老人很健康,不用人擔心,還可幫忙家事,不一定會變成子女的負擔。

父母需要子女付出的,主要是關心和安慰。我們看古代的二十四孝,裡頭的孝子大半都是窮人,像是孟宗哭竹或是臥冰求鯉的孝子,即使沒有錢財,仍然可以想盡辦法來孝敬父母;反而有時候聽說,富豪之家子女反目,因為只想得到父母的財產,而不是想報養育之恩。對父母的孝心,重要的是心意,能做到什麼程度就做到什麼程度,不要跟有錢人比。給父母溫暖、關心是非常重要的,也不花什麼錢的。

因此,有人說:人人家裡有兩尊佛,是誰呢?就是父母。如果能想:自己邁入中年,還有父母,是非常幸福的事,也就不會有「三明治」的感受了。萬一失業了,也不要失意和失志,天無絕人之路,只要自己不挑剔,生活的方法很多,可以把失業看作是轉業的機會。

本文摘錄自《方外看紅塵

叛逆中年

/楊蓓

中年是一個非常開放、非常自由,充滿各種可能的一個階段,如果仍覺得自己精神萎縮、體力不足等情況時,是誰綁住我們呢?是自己綁住自己。所以我對自己的中年是充滿希望的,為什麼?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真正做自己的時刻,可是要達到做自己的階段,必須要先做很多的事,那些事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可以幫助我們檢視過往的歷程……<more>

 

轉個彎,就是幸福

/游乾桂

快速的步調若不改變,任誰都會忽略了周遭美麗的身影的,不是嗎?為何該停?為只此一生,去了不再重來,如果都忙,便不會有忙,一直低頭,就抬不了頭,沒有傾耳聆聽,鳥兒的鳴唱是不會震盪耳膜的!沒有凝視,春光是不會悄悄潛進眼簾的!沒有嗅聞,哪知花有多香?少了觸碰,真難理解涼熱,這是生命的知覺,少了這些,人生哪來溫度……<more>

 
!
 
 

人生419期:覺悟過生活

/人生雜誌編輯部


覺悟,悟的是什麼?從未覺到覺,是什麼樣的過程?世人對開悟充滿好奇與想像,本期專題摘錄聖嚴師父開示悟的意義、種類、層次、現象與方法,一一釐清「悟與誤」,小心「開悟的陷阱」,就能「悟」而不「誤」,過覺醒的生活。未覺者如何借用覺者的智慧過生活?馬來西亞道場監院常藻法師分享從《七佛略說戒經》,學習諸佛智慧老實修行......<more>

 

正念減壓,有壓力,不煩惱

/第9世堪千創古仁波切

心不斷地在想要及不想要、快樂及不快樂之間飄蕩。當心陷於快樂及憂傷、欲求及排斥的情緒之中時,心就如同被攪動得很厲害的水,充滿了泥土,極度動盪不安。 我們若能去除這些汙染及攪擾,心的真正本性是非常光明、清晰、平靜及平和的。 心性的開展也由智慧開展的程度而定,我們從世俗事物當中得到多少快樂,取決於我們的智慧……<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8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