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759期 / 2018年06月20日‧每週三發行

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大字版>

來看看素超人吧!每一個生命都有缺陷,接受它並善待它,好好珍惜上天給你的那份恩典,你的人生絕對會快樂豁達許多......

網路上流傳的一則好文,跟大家分享:

作者:張忠謀

在一個講究包裝的社會裡,我們常禁不住羨慕別人光鮮華麗的外表,而對自己的欠缺耿耿於懷。 就我多年觀察,我發現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完整無缺的,每一個人的生命多少都缺了一些甚麼東西。

有人夫妻恩愛、月入數十萬元,卻遇到嚴重的不孕症;有人看似好命、能幹多財,情字路上卻是坎坷難行;有人家財萬貫,卻是子孫不孝;有人看似好命,可是一輩子卻腦袋空空,所學無術。 每個人的生命,都被上蒼劃上了一道缺口貼了一個標籤,你不想要它,它卻如影隨形跟著你。

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但現在我卻能寬心接受,生活自如,因為我體認到生命中的缺口,彷若我們背上的一根刺,時時提醒著我們要謙卑,要懂得憐恤他人。

若沒有苦難,我們不知不覺會驕傲,沒有滄桑,我們更不會以同理心去安慰不幸的人。

我也相信,人生不要太圓滿,有個缺口讓福氣流向別人是很美的一件事,你不需擁有全部的東西,若你樣樣俱全,你怎麼會去管別人吃什麼東西呢?

我也體會到每一個生命都有缺陷,所以我不會再與別人作無謂的比較,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我這輩子所結交的達官顯貴不知凡幾,他們的外表高貴亮麗實在很令人羨慕,但深究其裡,每個人內心都有一本難念的經,甚至苦不堪言。」

所以,不必要去羨慕別人的如何如何,只要好好珍惜上天給你的那份恩典就好了,你會發現你所擁有的絕對比沒有的要多出許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雖不可愛,卻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並善待它,你的人生絕對會快樂豁達許多。

如果你是一個蚌,你願意受盡一生的痛苦而凝結出一粒珍珠,還是不要珍珠,寧願舒舒服服的活著?

如果你是一隻老鼠,你發覺你已經被關進捕鼠籠裡,而你前面卻有一塊香噴噴的蛋糕,這時,你究竟是吃還是不吃呢?

早期的撲滿都是用陶磁作的,一旦存滿了錢幣,就要被人一聲敲碎;如果有這麼一隻撲滿,始終沒有錢幣投進來,一直瓦全到今天,它就變成了一個貴重的古董,那你願意做哪一種撲滿?

你每想到一個問題就記下你的答案,直到有一天你的答案固定不再變動,那就是你已經成熟了。

在生命中我們有時候會選擇裝傻,不論是面對生活、愛情、甚至自我。

***生命中簡單的被親人關心的那種感覺是甜美的 ***

一位退休教授,跟老妻過著優遊的生活,早上一起爬上小山崗舒展筋骨,下午他料理陽台上的花草,或看看雜誌,妻子則和朋友到咖啡室聊天。他們唯一的女兒,在美國定居。

月前一個晚上,朦朧間他感到床墊濕了,是老妻尿床。
他推推她,發覺她已沒有反應。「節哀順變。」不少親戚朋友說。
「謝謝關心,我會的。」他極有禮貌地回答,沒失方寸,一派學者風範。暗地裡,他部署一切。 花草贈送給鄰居,向人借的書籍郵寄送還,然後走上律師事務所,全部準備好了。

在月圓的夜晚,銀光薄薄的灑滿一室,他亮起微黃的檯燈,寫下最後的話語。面前,是一瓶藥丸。

就在他打開瓶蓋的時候,電話聲突然響起。他拿起電話筒,一陣溫柔而又熟悉的聲音傳了過來:「爸爸,我在機場,我好想陪陪你。」他猛然覺醒。老教授向我說完這段故事,接著喝一口香片茶後,緩緩道:「其實最有效防止自殺的方法,不是高深的學術修養,不是著名的心理醫生,不是豐厚傲人的財富,原來只是一種簡簡單單被關心的那種甜美的感覺而已。」

讀完文章,您想起了誰?記得有機會多關心身邊的人,一句溫柔體貼的關心,勝過世間一切的名利與財富。 跟大家分享~

◎延伸閱讀:《福慧傳家:修福修慧,安心安家;六度萬行,傳心傳家。

 
 

對怨家及傷害我們的人修忍辱行,
是讓自己和對方不受傷害。

何必氣炸自己

 

「譯」往情深,精進不已--追念翻譯家余光中老師(下)

精「譯」求精是余光中先生對翻譯的態度,
許多文壇後輩皆曾受到余老師譯作的熏習。
他在詩歌、散文、評論、翻譯四個領域,
留下豐厚的遺產與耀眼的成績,
如今已進入文學史冊的光中,「把臉龐隱藏在星座之間」。

■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五個月之後的6月30日,我接到余老師寄贈的新版《英美現代詩選》,版權頁註明出版日期為2017年7月,也就是在上市之前就接到老師的贈書。手中捧著近四百頁的書,想到近九十高齡的老師僅隔半年就出版了另一本新版譯詩集,而且是令人期待已久的《英美現代詩選》增訂版,這種對翻譯的投入,尤其是對譯詩的專注與熱愛,實在令人感動。扉頁題詞「德興吾弟留念」迥異於以往,讓我受寵若驚,深感於老師的抬愛,也有些許其他的聯想。

譯者與詩評家的雙重角色

《英美現代詩選》綜合了余老師早年獨譯《英詩譯註》以及與張愛玲、林以亮、邢光祖等人合譯《美國詩選》的經驗與心得,因為前兩本書便是集翻譯、解說、作者生平、時代背景、文學評價於一身。在《英詩譯註》的〈譯者小引〉中,余老師對譯詩有個頗令人翫味的比喻:「事實上,譯詩一如釣魚,釣上一條算一條,要指定譯者非釣上海中那一條魚不可,是很難的。」林以亮在《美國詩選》的〈序〉中沿用了這個比喻,說明譯詩之難,並以狄瑾蓀(Emily Dickinson, 1830~1886)為例說明,在原先選定的十三首詩中,有五首難以譯出,只得改譯其他五詩,並另外申請版權,而狄瑾蓀的譯者正是余老師。

由此可知,編詩選時盡可挑揀編者心目中的好詩;但編譯詩集則受限於可譯性,因此余老師在接受我訪談時坦言,《英美現代詩選》「是就自己已經翻譯的詩來編。」話雖如此,早年中文世界資訊欠缺,有能力從事譯詩者甚少,能以文學史觀加以品評者更少,所以我在訪談中回應:「你的譯作,包括對作者的生平簡介、詩風介紹、藝術觀、文學觀等等,發揮了滿大的譯介功效。」對此,余老師謙稱:「我只有在自己對詩有特殊看法時才敢下一些斷語,一般都是根據已有的書上的意見,把它介紹過來而已。也就是說,除了一般的介紹之外,只有poetic critic(詩評家)才能做這種事,這時就不只是介紹,而是評介了。」

可見在這些譯詩集中,他兼扮了譯者與詩評家的角色。在揀選各家意見時,針對英美詩史與中文脈絡發揮了綜合與判斷的功力。更何況在他的斷語中既有身兼讀者與譯者的看法,有時也會對照中國古典詩詞加以品評,而這些文字本身的風格與修辭之美,更體現了余老師高超的中文駕馭能力,迥然有別於許多中西學究的掉書袋與食古/洋不化。

這些特色使得余老師的譯詩集多年來獨樹一幟,發揮巨大影響。詩人李進文在提到此書時便說,「準確而有系統的譯詩,可以讓人上天堂」,並認為「年少懵懂」的他,在初讀譯詩就能遇到余老師的譯作甚為幸運。他也指出詩人/譯者陳黎「在《當代世界詩抄》的譯詩雜記中也提到:『上大學時讀余光中先生譯的《英美現代詩選》,覺得受益匪淺。』」(註1) 詩人楊澤「大開眼界,獲益良多」之說,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因為受惠者並不限於從事創作的詩人,多年來難以勝數的讀者、文青,尤其是英文系的學子,都因為余老師的譯詩得到啟蒙,踏進英美詩歌的殿堂。

與讀者立後續之約

如果說余老師早年的譯詩集已有上述特色,那麼睽違半世紀的新版,除了具體可見增加的七十九首詩之外,隱含其中的則是數十年的創作經驗、講授英詩的心得、文學的見地,以及始終如一的譯介熱忱。筆者手邊最早的版本分為兩冊。余老師在不同場合跟我提過,先前兩冊出版的《梵谷傳》容易各奔東西,不利保存。可能因為如此,《英美現代詩選》1980年由時報出版公司發行時合併為一冊。

1968年1月於臺北撰寫的〈譯者序〉之末,譯詩人表示:「書中謬誤,當於再版時逐一改正。至於英美現代詩人,今後仍將繼續譯介,積篇成卷,當再出版二輯,甚或三輯,俾補本書所遺。」可見譯者明白書中必有未臻完美之處,也知譯介的詩人與作品有限,於是與讀者立了這個後續之約。時報版的〈新版序〉結尾重申:「英美現代詩的譯介,是我最關切的一項工作。只要時間許可,我當然樂意持續下去。希望未來的十年內,我能譯到二百首甚至三百首,使這部不斷充實的《英美現代詩選》取材更精,包羅更廣,認識更深。」

這些年來余老師的確在不同場合繼續譯介了一些英美現代詩人的作品,只不過未能如原先所希望的在十年內翻譯兩、三百首,接續出版二輯、三輯,所以《英美現代詩選》新版問世,就某個意義上是履行承諾,只不過未獨立成卷。然而,有鑑於他在詩歌、散文、評論三個領域不斷耕耘,在翻譯領域也譯出包括王爾德所有四部喜劇在內的不同類別作品,因此在耄耋之年依然增訂新版《英美現代詩選》的確是一件令人歡喜讚歎的事。有興趣的學者專家可考證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細究箇中道理,對其「譯」術與文學評斷當有更深的領會。

新版的英國篇有八位詩人,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參戰將士的戰爭觀八首(有興趣的讀者可將這些詩與余老師本人的戰爭詩並讀),美國篇則有十五位詩人。其中最早的詩人是美國的狄瑾蓀與英國的哈代(Thomas Hardy, 1840~1928)(註2),最晚的是賽克絲敦夫人(Anne Sexton, 1928~1974),而魏爾伯(Richard Wilbur, 1921~2017)在余老師執筆寫序時(2016年9月)依然在世,於次年10月14日逝世,已近百歲人瑞。

抱傷仍勉力而為

在短短兩段的新版序中,余老師略述該書出版於1968年,新版增加了七十九首新作,並保留了原先逾萬言的〈譯者序〉作為紀念。新序特別提到:「新版的譯詩到了末期,我因跌跤重傷住院,在高醫接受診治半個月(7月16日迄8月1日),住院後回家靜養,不堪久坐用腦之重負,在遇到格律詩之韻尾有abab組合時,只能照顧到bb之呼應,而置aa於不顧,亦無可奈何。」

此處對受傷只以「跌跤重傷住院」帶過,但熟悉內情的人都知道,余老師因摔傷頭部導致顱內出血,曾住進加護病房一段時日,出院後體力與精神大不如前,在「不堪久坐用腦」的情況下依然勉力譯詩。至於無法完全照顧到韻尾一事,主要在於兩個語文之間轉換時,很難在譯入語同時維持語意的精準與語音的格律,即使年輕力壯時翻譯的《英詩譯註》中,也坦承有時無法完全按照原詩的韻律,不得不換韻。換句話說,在數十年之後,余老師譯詩時依然秉持著謹小慎微、全力以赴的態度,力求再現原詩風貌,未能顧及格律之處也如往昔般坦然相告。此篇序言撰於2016年9月,距離出院一個月,可見即使到了新版譯詩集的最後階段,譯者仍然勤於包括韻尾在內的修訂,務使譯作盡量逼近原作。

與先前譯作不同的是書中透露出的父女之情。序言以欣慰與感謝的口吻提到協助完成此書的女兒:「所幸我有一位得力的助手:我的次女幼珊。她是中山大學外文系的教授,乃我同行,且有曼徹斯特大學的博士學位,專攻華茲華斯。《英美現代詩選》新版的資料蒐集與編輯,得她的協助不少。在此我要鄭重地向她致謝。」幼珊是余老師四個女兒中唯一繼承文學專業的,以英國文學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為研究對象,既同行、又同好、且同事,並以專長協助父親完成多年心願,成就文壇與譯壇的難得佳話,也成為家族的甜美回憶。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416期

修行要義

/釋繼程


本書是實用易懂的修行指南,重點清楚、層次分明,更能破解迷思,助人安心用功。理解修行的三重意義:止惡行善、顯善法力、安忍莊嚴,便能明白修行的意義是淨化出世;清楚修行的層次、意義與實利,明確建立修行目標的方法,以成就清淨脫俗的菩薩法,附錄並提供「修行要義表解」……<more>

 

圓滿生命的實現

/陳柏達

自古以來,實現生命的潛能一直是人類所追尋的目標。所有的宗教與哲學尤致力於此。但從來沒有人能像佛陀那樣,提出一套體系完備、內容精闢、文字優美、義理豐富、而且實用有效的辦法。他曾啟示我們:透過布施、持戒、安 忍、精進、禪定和智慧這六種方式--「六波羅蜜」,人類能破除心智的障礙
……<more>

 
2018◆讀生死書◆預約生命 最吉祥的告別
 
 

禪味細道—日本東北、北陸祕境佛寺之旅


/秦就

日本奧之細道,是文學之道,也是參禪之道,不只通往俳聖松尾芭蕉的文學世界,更帶我們探索東北、北陸佛寺的禪境之美!

人人都嚮往著一條心靈祕徑,日本奧之細道正是這樣的禪徑,能隨著日本文學俳聖松尾芭蕉的行旅風景,體會詩中有禪,禪中有詩,用足跡寫下屬於自己的人生俳句......<more>

 

佛像與寺院解剖圖鑑:教你如何解讀遍布寺院境內的深奧佛意

/studiowork

「佛像」+「寺院」 雙角度切入,讓你在鑑賞佛教藝術之美的同時,還能同步理解隱含在佛像及寺院中的奧秘佈局。

過去被認為與一般人「無緣」 ,常被認為是宗教或文化專門領域才會碰觸到的佛像藝術,在這近十年間卻意外掀起一股熱潮。以「佛女」 這個族群為代表,許多女性及年輕族群紛紛……<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8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