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750期 / 2018年04月18日‧每週三發行

來看看素超人吧!寬容:另一種選擇

當我們在表達怒氣時,我們的言語及行為很容易會傷害他人。

此外,表達憤怒並不能讓我們免於憤怒。

相反的,每一次當我們將敵意表達出來時,即使只是打一個枕頭或是在曠野裡大叫,都會增強要釋放暴力能量的感覺和行為的這種習慣。

如果有一天,手邊沒有枕頭可打,附近也找不到可以大叫的曠野,而身邊都是人的時候,怎麼辦?

另一方面,壓抑憤怒也是無法消除憤怒的,它仍可能會爆發出來,有時甚至是在我們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爆發;而且,壓抑憤怒可能還會造成自己身體或心理的傷害。

表達憤怒是一種極端,壓抑憤怒則是另一種極端,不論哪一種方法,其實都仍然保有憤怒的習慣。

寬容則是另一種選擇,它是在面對傷害或困難的時候,內心能夠不受干擾,仍然保持平靜的能力。梵文中的kshanti在英文中找不到對等的字,在這裡我們用"patience"來表達,但是 kshanti也包含了容忍、內心平靜及堅忍等意思。

因此,本書所謂的「寬容」(patience),也包含了這些特質。

寬容並不是要我們在心中滿懷恨意的時候,在臉上貼著一張虛偽的笑臉。

寬容能化解憤怒的能量,而使它不再存在;讓我們能以清醒的頭腦,去評估各種不同的替代方式,然後決定該說些什麼或做些什麼以做為補救。

----------------------

憤怒像瘟疫一樣,影響著個人、國家及國際社會。當它僅存於一個人的腦海中時,整個世界可能就會受到波及,更遑論是存在一群人或是一個民族的心中時,可能造成的後果。

當我們檢視自己心靈深處,並對這份令人不安的情緒多瞭解一些時,我們便能認知它那不切實際的投射,而不會輕易受其左右。

如此,我們就能不靠壓抑或是發洩,而能漸漸地疏遠這個痛苦的情緒,而以更完整、有益的心理狀態來取代它;也就是說,耐心、包容、愛和慈悲,就會在內心滋長。

——摘自:圖丹卻准《誰惹你生氣

 
 

對於新進者,
讓他們深刻地認識企業文化,
並領會將來性的使命感,
但不要揠苗助長,愛之適足以害之;
進步快當然很好,走得慢些也是正常。
對他們的期許要高,訓練要認真,
質的要求不能太高,使他們充滿希望,
卻沒有心理上的壓力。

是非要溫柔

 

奧瑪的抉擇&我要去美國——掙脫高牆與牢籠

《奧瑪的選擇》與《我要去美國》都是透過真實故事,
呈現世界不同國度的青年,面臨愛情、友情、夢想抉擇時,
如何從有形的高牆、牢籠逃脫,進而跨越人性考驗的無形高牆。
主角奧瑪與璜的抉擇,無論當雙面間諜或偷渡客,
都是為了實踐夢想、圓滿愛情,雖一再地落空,
苦難的黑暗依然難掩人性光輝,在逆境中更凸顯出慈悲的可貴。

■ 文/李鴻文 圖/美昇國際影業股份、聯影cineplex提供

人無不渴望自由與追求幸福,卻常不自覺地築起各種有形、無形的高牆或牢籠,表面看似自我保護,其實不僅阻礙了彼此發展的自由,也製造更多紛爭和仇恨。如此不斷惡性循環,反而把幸福的願景推得更遠,更加遙不可及。近期上映的二部影片《奧瑪的抉擇》(Omar)和《我要去美國》(la jaula de oro),雖然題材截然不同,卻同時觸及人類對於自由與幸福的渴望和追求,以及深受高牆及牢籠的圍困,動彈不得所發出的哀鳴,著實值得我們深思與警惕。

歷史宿命的高牆

榮獲2013年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的《奧瑪的抉擇》,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這二個民族千古以來難解的衝突議題,透過簡單的故事和高明的手法,讓身處其中人民的困境,赤裸裸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自2002年起,以色列為減緩衝突,便在邊境上築起綿延數百公尺的水泥高牆,有些小城鎮被冰冷的高牆畫分成二邊,硬生生地將居住當地的巴勒斯坦人阻隔開來。而出身巴勒斯坦的導演哈尼阿布阿塞德(Hany Abu-Assad),經由多年觀察,發現翻牆已成為以巴邊境的某種全民運動。因此影片一開場,我們就看到男主角奧瑪冒著生命危險,不顧可怕的槍林彈雨,攀越高聳的圍牆,就為了和生活在另一邊的好友跟愛人會面。

面對衝突不斷的生存環境,生長於以巴地區的人民,在耳濡目染之下,似乎很難跳脫彼此仇視與對抗的文化洗禮。而影片藉由奧瑪一再翻越高牆的鮮明意象,一來說明當地人的困境與無奈,二來傳達他們為了爭取愛與自由的權利,不惜犧牲生命的強烈意志。年輕氣盛的奧瑪和好友塔瑞及安札,為了和以色列人對抗,一同加入地下游擊組織。在一次攻擊行動之後,奧瑪意外被抓,警方以嚴刑逼迫奧瑪供出其他組織成員,否則將面臨長達九十年的牢獄之災。

緊接著高牆之後,編導再次使出另一高招──魔鬼的交易。以色列情報頭子拉米先是喬裝成獄中的巴勒斯坦長者,好心提醒他,千萬別亂說話。不料奧瑪才回答一句:「我才不會承認。」立即被他們當做是犯罪的證明。拉米接著要他當內鬼,回去揪出其他成員。一時之間,面對友誼、愛情、自身安危,甚至國族之間的仇恨,奧瑪究竟該如何抉擇呢?

扭轉命運的抉擇

當奧瑪被釋放出獄,塔瑞等人自然會有所懷疑。但奧瑪表面上雖與魔鬼交易,實際上卻是想協助塔瑞抓出組織裡面真正的內賊。於是編導又丟出「背叛」的戲碼,並將愛情、友情,和雙面間諜三者攪和在一起,更顯得奧瑪的為難與煎熬。奧瑪的愛人娜迪雅是塔瑞的妹妹,而好友安札也很喜歡娜迪雅,但他們彼此卻又互相猜疑,無法信任,直到最後安札告訴奧瑪,娜迪雅已懷有他的孩子。奧瑪聞言,簡直崩潰,沒想到他對於友情、愛情,以及國族的忠誠,卻換來一連串的背叛、欺騙與出賣。

影片中,安札曾提到一個非洲人設「陷阱」抓猴子的寓言,因此,「陷阱」也成了本片最後的高潮。以色列情報頭子拉米不斷設立陷阱,讓奧瑪深陷其中無法動彈,因此奧瑪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先是解除拉米的心防,再將他推入陷阱之中,最後一聲槍響,彷彿為這齣時代的悲劇畫上休止符。然而,以牙還牙、以暴制暴的方式,永遠也不可能帶來和平,否則,以巴的衝突也不會永無寧日了。

天真編織美國夢

如同《奧瑪的抉擇》將影片背景放在動盪不安的中東,《我要去美國》則是設定在中美洲瓜地馬拉的貧民區,三個青少年男女懷抱天真的夢想,決定遠離家鄉,偷渡到美國尋找美好的未來。

本片導演狄耶哥格馬達狄耶(Diego Quemada-Diez)經過多年對於非法移民的觀察,透過半紀錄片的方式,將他們的苦難,赤裸裸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原片名la jaula de oro是西班牙文,其意為「黃金牢籠」,十分具有象徵意義,究竟他們能否從牢籠中脫出,順利抵達黃金國度,或是掉入其他的牢籠和陷阱呢?

影片開場即是男主角璜走在貧民窟的一條長巷,而女主角莎拉為了掩飾身分,乾脆剪掉長髮女扮男裝,他們意志堅決地和好友山繆一起離家出走,展開一段充滿冒險且令人不忍卒睹的旅程。

他們出發不久,隨即遇上一位語言不通的印地安男孩恰克,由於善良的莎拉歡迎他加入,引起璜心生不滿而處處找他麻煩,但他們還是一起偷搭貨運火車。不料才剛到墨西哥,就被警方抓到遣送回國,此時山繆突然決定不去了,目送其他三人繼續上路。

如雪花般一場空

再次偷搭貨運火車,他們和其他偷渡客一起擠在火車頂上,卻在邊境遇到警方襲擊,於是一行人趕緊跳車,倉皇逃難。幸好有農民及時將他們藏匿起來,又給他們打工機會,他們才能夠短暫喘息。但璜和恰克卻為了莎拉而不時爭風吃醋。

沒多久,他們再次上路,在火車頂上搖搖晃晃,沿路看盡不同的山水風光,偶爾也會有善心人士提供食物。誰知半路又遭遇持槍搶劫的歹徒,他們甚至擄走了包括莎拉在內的許多婦女,而璜為了解救她而被歹徒砍傷倒地,後來是恰克細心照料他的傷勢,才慢慢化解彼此的隔閡。

在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困境之後,璜和恰克從原本的陌生、排擠,到互相接納、親近,彼此的關係愈來愈緊密,最後成為相濡以沫共患難的夥伴。尤其當恰克落入人蛇詐騙集團手中時,璜不但沒有掉頭走人,反而願意用性命來換取恰克的自由,其患難與共的真情流露,著實令人動容。

當他們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到達墨西哥邊界,只能藉由幫毒梟運毒的方式,跟著摸黑偷渡到美國。不料才踏到美國境內,毒梟隨即將他們丟包,任他們在莽莽荒原自生自滅。此時,突然一聲槍響,恰克竟遭邊境警察槍殺斃命。璜只得拚命逃跑,唯恐枉死異域。

在瀰漫緊張、驚恐的氛圍中,《我要去美國》以公路電影的形式,逐步揭開平民百姓追夢旅程的無知與危險,以及現實的殘酷。他們由最初的四人同行,到最後只剩璜孤單一人抵達美國,甚至影片最後安排璜在大型屠宰場工作,極為諷刺地點出他們一路受盡無情的剝屑與屠宰,猶如牲畜一般。而這趟追夢旅程,到最後卻是純真的消逝、夢想的破滅,就像片尾那白茫茫的雪花,充滿無聲的嘆息,鋪天蓋地落下。

跨越高牆的人性光輝

綜觀《奧瑪的抉擇》和《我要去美國》,同樣環繞愛情、友情、夢想等,卻被有形、無形的高牆與陷阱阻擋,而唯一能越過高牆與擺脫陷阱的,就是高貴的人性光輝。編導無不以悲天憫人的情懷,探討人在種種惡劣的環境中,如何以堅強的意志,克服挑戰,掙脫困難,甚至在困境中發揮人性光輝,犧牲自己,成就他人。令人不禁深深感佩編導對於人性的細膩觀察與描繪,以及深刻的人文關懷,巧妙運用包容與同理心來轉化苦難,也賦予影片更寬大的視野,撫慰世人受傷的心靈。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371

人生368期:朝聖,向心中的靈山出發

/人生雜誌編輯部

佛教徒都嚮往到佛法的源頭──印度巡禮聖跡,朝聖的意義為何?當我們決定向聖地出發,該做什麼準備?本期專題,聖嚴法師教我們朝聖前要做的功課;僧光尼僧團方丈悟因長老尼分享赴印度朝聖所見所聞對佛弟子生命的啟迪與反思。還有聖跡的起源與朝聖
……<more>

 

人生是過堂


/釋妙凡

一個心念,伴隨著念起自來的每個故事,沒有高深的義理,字裡行間盡現日常生活體悟,妙凡法師念念心切地拋出自身經歷,看似日常瑣事,或許……是你的故事,是他的過往,一篇篇翻轉的迷與悟之間,成為自己觀照內心的一股清流,淙淙而過,依然如斯如新……<more>

 
 
 

人生416期:威儀好好

/人生雜誌編輯部

威儀庠序,動靜安和的僧眾或居士,往往能讓人從心靈深處生起虔誠的敬信。什麼是威儀?威儀與禮儀有何不同?本期專題,聖嚴法師從戒律上開示威儀的重要,以及如何從端正心儀到落實在身、口、心儀上。養成好威儀,可由認識身心入手,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主任果暉法師提醒,關鍵就是「身在哪裡,心在……<more>

 

達賴喇嘛談心經【手抄靜心版】

/達賴喇嘛

達賴喇嘛於本書開頭即說道:「生氣與仇恨會破壞我們的平靜。慈悲、寬恕、手足情誼、知足和自律,則是外在與內在平靜的基礎。唯有強化這些內在特質,才可能擁有真正而持久的平靜。」當我們讀誦並努力了解《心經》的深意時,不僅可慢慢感受皈依佛陀的深刻情操,還能從中找到真正讓內心……<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8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