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747期 / 2018年03月28日‧每週三發行

2018年世界地球日◆【減塑行動‧要做的N件事】

來看看素超人吧!無法逃避的人生課題

我們在一生中會經歷無數次的生離與死別
每次的離別(搬家、離職、失戀、轉學、親友過世 ……)
都會在不同層面帶來不同程度的失落
過去的失落經驗會影響我們現在面對失落事件的處理和反應

正視「死亡」

在生命的過程當中,死亡是極其自然的事情。

如果我們能將死亡視為生命過程中的一部分,不再避諱談論死亡,當死亡真正臨到之際就比較能夠坦然面對。「所有的死亡都事關失落,而經歷悲傷是無可避免的艱困工作。必須待其完成此經歷--即接納失落,為它賦予在我們生命的意義,方能讓自己帶著新生的力量重新生活!」(Doka)

能夠勇敢地面對死亡以及死亡所帶來的哀傷,就可以有勇氣去面對生命中的任何境遇。

------------------------------------------------------------------------------------------ 我們雖哭著來到世上,卻可以笑著離開

我活著,是為了什麼?我死了,又會去哪裡?

就算不去想這種人生大哉問,一般人還是能「馬照跑,舞照跳」,不妨礙生活。

但是,死亡來了。

我們失去曾經擁有的一切:健康的身體、舒適的生活,不管做什麼治療、花多少錢,都回不去從前了,這是最大的痛苦!不但病人苦,家屬也苦,漫長的悲傷,不知何時才到盡頭。

我曾遇見一位中年女性病人,因為無法接受疾病末期的現實,極度憂鬱,不跟任何人說一句話。家中的姊妹、年長父母、先生都一籌莫展。眼看著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病人清醒的時間,不知還有沒有三天。居家護理師急了,找我去看她。

雖然只能單向互動,我問病人,「如果你租了一間非常喜歡的別墅,租約即將到期,你是願意事先打點好行李,優雅的、好整以暇的欣賞最後一眼,從容的離開,還是等房東來趕人,家具被硬生生的丟出,倉皇狼狽的離開?」

病人聽懂我的話,慢慢回神,之後分別向家人交代了一些話。後來,聽說那是她生命裡最後的日子。

另外,一位六十二歲的媽媽,診斷出胰臟癌末期之後,連續五天五夜不吃、不喝、不說一句話,病人苦楚,家人更是備受煎熬。有一天,她突然想通了,「高興也是一天,悲傷也是一天!我決定,只要活著,那怕只剩二分鐘、一分鐘,我都要當社會的志工,利益他人。」

平靜喜悅與悲傷憂鬱的距離,可能很遙遠,也可能僅在一念之間。

死亡,可能是人生最大的失落,但有沒有可能,是人生最大的布施?如果我們平常對生命本身多一點觀照,如果我們願意多陪伴病人,並且在他需要的時候,提供討論的機會。

我在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擔任臨床宗教師,以及宗教師培訓的帶領法師,長達十年。二○一四年起,我走出醫院,走入社區,卻發現太多人不知道什麼是臨終關懷,更不知道什麼是靈性照顧。許多病人在家、在醫院、甚至在救護車或急診候床的過程中,驚恐不安的往生;而家屬獨自背負著遺憾,看不到悲傷的盡頭……

如果我們能將死亡視為生命過程中的一部分,不再避諱談論死亡,當死亡真正臨到之際就比較能夠坦然面對。「所有的死亡都事關失落,而經歷悲傷是無可避免的艱困工作。必須待其完成此經歷--即接納失落,為它賦予在我們生命的意義,方能讓自己帶著新生的力量重新生活!」(Doka)「死亡」是我們在一生當中會面對的最大的失落,能夠勇敢地面對死亡以及死亡所帶來的哀傷,就可以有勇氣去面對生命中的任何境遇。

#我們雖哭著來到世上,卻可以笑著離開
◎摘自:《生死奧祕:十六個生命的靈性對話與臨終學習》 [作者序]

推薦閱讀:◎【老實念佛,沐浴清淨佛心】念佛特惠75折起~

 
 

做屬下的人應該多替主管設想,
在工作上發生困難時,
首先要自行克服,
不要時常提出問題讓主管頭痛。

是非要溫柔

 

精進的人生 美好的晚年——讀齊邦媛教授日記有感(下)

單德興與齊邦媛教授結緣,始於口述歷史錄音,
卻也從旁看到一個走過動盪時代的女子,
那向老生活裡平凡中的不平凡,
為世人示範了美好的晚年。

■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由於當初是我提議為齊老師進行口述歷史錄音,並找人繕打,李惠綿與簡媜自告奮勇協助整理回憶錄,三人一路伴隨,因此她稱我們為「乘著歌聲的翅膀」降臨的「三位天使」,兩位女士更是「超級志願軍」。

其實,我並沒上過齊老師的課,李惠綿因病未能正式修課,成了「『錯過了卻跑不了』的學生」,而簡媜大一就讀哲學系時,從外文系齊老師手中接過臺大文學獎,嚴格說來三人與齊老師並無正式的師生名分,卻因為這部回憶錄結下了不解之緣,看似難以理解,說穿了卻很簡單。

因為齊老師多年來努力在國內提倡英美文學與比較文學,向國際推廣臺灣文學,成果有目共睹,讓許多人衷心敬佩,在需要協助時自然有人出現。簡言之,這就是「善緣吸引善緣」的磁吸原理,也證明了文學與文字因緣的不可思議。

此外,她個人的決心與「山村的孤立隱蔽和距離」,提供了絕佳的心境與環境。在眾緣和合之下,齊老師得以四年埋首寫作回憶錄,初稿完成之日,心中充滿了感恩與感謝:「我如今充滿極少人有的感恩心情。因為我在這四年中一字一句,一章一節寫的書,已敢寫上The End,初稿已完成。」回首這段奮力寫作的暮年歲月,「感謝上天給我這四年的時間,心中日夜回想多年的逃避與終於面對、奮鬥、堅持,也感念單德興、惠綿、簡媜這般的緣分。無以為報,只能說這一切都有天意在!」

即使戀世也不為一己活著

知足感恩自然容易喜悅,不僅看到身邊值得喜悅的事,也會欣賞外界美好的人、事、物。齊老師光是對於自己活著就感到欣喜,「能起床已是件吉祥的事了。自己誠實地想,對活著仍然高興」,但緊接著又省思,這種高興若是戀世的話,那與個人自稱「並不貪戀這世界」,是否為「一種大虛偽呢?」

其實,這種想法未免過慮,因為她這樣努力認真,不只是為自己活著,還心存大願要為同時代的人留下紀錄,即使是戀世,也不是為了一己的小我,而是為了同代的大我,可算是另類的戀世了。更何況遠離塵囂,不貪著世俗名利,因此即使在山村燈下諦聽,也「有自身安寧的感覺,和前兩年獨居蕭索情況相比,說不明白活著的喜悅」。

有些喜悅甚至來自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如散步時隨緣撿拾沿路飄落的紅葉,又如寫稿「居然寫乾了一支原子筆芯!……真是頗有『成就感』啊」。花兩天時間寫出兩千字的文章,「使我自信心大增」。與文友舊交相聚時體會到「快樂是沒有年齡限制的」。甚至將學生寄禮物的包裝紙「不免舊習,撫平捲起」,並自我解釋這是「一生的習慣,小小的喜悅,亦不必,或不能以理智切斷或訕笑」。

依然保持好奇心

這種另類的戀世,也表現於對知識與世界的好奇心。她初到養生村時,「在寬敞明亮的迴廊間,怡然散步,對一切充滿了好奇」。雖然移居山中,卻不改讀書人敬重知識、關懷世界的心態。

多次從麗水街帶去的書籍,反映了她晚年的興趣與珍愛。重讀舊書,「竟然又有新的解悟。六十多年後又廢寢忘食,新讀/新悟。」此外,她不是趁著回臺北時赴書店買書,就是請人幫忙找書,也有人主動寄書或當面贈書,讓她「又落入『年輕』時見書心喜之情,多麼感謝這些書緣!」

這些書中,有些是寫回憶錄需要參考的資料,有些則是文學名著、歷史傳記或個人興趣。足見她即使忙於寫作,依然不忘讀書,或為查詢資料,或為汲取靈感,甚至只為自娛排遣,都成為生命與寫作的重要資糧。至於每日的報紙,尤其各報的副刊,更是多年重視臺灣文壇動態的齊老師所必讀,經常把佳作剪下收藏。英文書報雜誌也在她的閱讀範圍內,如「居然又買到了新的Time。在醫院地下室的7-Eleven 買到英文的Taipei Times,喜孜孜捧回養生室,看得津津有味,戒不掉對外面世界的關懷,大約只是對自己證明,此心仍活著」。

由此可見,青春或衰老的主要判準,不在於生理年齡,而是心態。只要一直維持著對人、事、物的好奇,日新又新,與時俱進,既使生理上已臻老年,但心境依然可以青春活潑。

文學教育的耕耘者

喜樂的另一來源來自奉獻與分享。齊老師從大學畢業後便一直在奉獻自己所長,服務他人,在文學教育上貢獻尤多,是將臺灣文學傳播國際的重要推手,數十年如一日。她遷居養生村寫出回憶錄《巨流河》,分享時代的經驗,讀者群從十歲到百歲都有。

她的慷慨大度見於將多年藏書捐贈給臺大臺文所,成立齊邦媛圖書室,嘉惠莘莘學子,並在捐贈儀式的演講中,語重心長地期勉年輕學子「一定要好好珍惜中文」、「一定要有寬廣的胸襟」。

如果說贈書是「財施」,那麼贈言就是「法施」了。而她贈書時也多所用心,如「在山村偶遇〔東北同鄉〕李敖,談後贈他四本書:《最後的黃埔》、《一生中的一天》是個人的關懷,但贈他李喬的《大地之母》(《寒夜》精華本),卻希望他對本土作品有一些時間了解,而贈他單德興譯的《格理弗遊記》,則是說明我對學術工作的期許,這許多年我投身在文學教育的花果收穫,心情是肯定所有的耕耘者,不能一切以政治觀點論評。」

齊老師畢生對文學的喜愛與貢獻,更是令人敬佩。除了多年講授英美文學之外,在國立編譯館任職時修訂國語文教科書,多方納入現當代文學作品;主持中譯英的計畫,讓臺灣文學走出去;譯介外國經典,讓華文讀者能與偉大的心靈為伍;以中華民國筆會總編輯的身分,向國際譯介臺灣文學長達十年之久;退隱到山上之後,還與王德威共同主持臺灣文學英文翻譯計畫,寫出《亞細亞孤兒》的英譯本序時表示,「完稿之時的欣喜是最大的酬勞」。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411期

熟年真好

/楊蓓



熟年是人生的成熟期,應該豐收一生的辛勞,但為何有人一無所得,有人滿載而歸?如何愈老愈成熟,愈活愈年輕?面對熟年的功課,如何自在過關?楊蓓教授以其心理輔導專業、多年禪修體驗,親身經歷現身說法,陪伴讀者一起面對熟年課題:一、熟年真相:認識熟年;二、熟年準備:啟動自我統整;三、熟年功課:接受無常別離;四、熟年真好
……<more>

 

幸運到老

/第9世堪千創古仁波切

仔細想想,能夠活到老,其實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如果我們在很年輕時就過世了,也就不可能會邁入老年⋯⋯

書中有簡要又易於入門的修行方式,包括平時的修行、慈悲的修行、持咒的修行、病痛的修行,以及最後一程的修行準備,是一本專為老年人講述的修行入門手冊。祝福因此書而得遇佛法的讀者,擁有無比……<more>

 
◆《拈花微笑》◆新書上市78折!
 
 

〈破魔變〉中英對照校注

/洪振洲等著

《〈破魔變〉中英對照校注》為敦煌寫卷的重要研究,〈破魔變〉講述佛陀成道時,遭逢魔王擾亂修行的故事。變文是受到佛教影響而興起的一種文學體裁,改寫佛經故事,讓故事更通俗易懂,將佛法的精神與意義深印人心,此種講唱佛經的方式,深深影響了中國文學和戲劇的發展。

為方便中、西方讀者閱讀,書中附有〈破魔變〉寫卷彩圖,並將寫卷內容楷定成現代通用的正字……<more>

 

金剛經的理論與修行法門

/慧昭法師

佛光山寺副住持慧昭法師,二十多年來一心鑽研《金剛經》,跳脫一般對義理研究的文字桎梏,不斷從日常中實踐《金剛經》的義理,更因慧昭法師身為禪者的老婆心切,掏心剖肺娓娓道來一路修持《金剛經》的親身體悟,精采易懂,詼諧直白的生活體證更是讓人會心一笑,讓予人深奧難懂的《金剛經》有了全新的面貌。

《金剛經的理論與修行法門》共有十四章,喜愛研究……<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8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