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743期 / 2018年02月28日‧每週三發行

◆《福慧自在——金剛經生活》(大字版)◆新書上市78折!

來看看素超人吧!◆【平安無事】禪宗的安心法

■ 聖嚴法法師

禪宗說:「參禪不在腿。」這是說,參禪不一定要靠打坐,而開悟也不一定是因為修行,只要心得平安,萬事便容易解決。

禪宗二祖慧可見初祖菩提達摩時,希望初祖為他安心,菩提達摩說:「將心拿來,我與你安。」結果慧可覓心不可得。達摩就說:「已經給你把心安了。」心即是念,考察每一個念頭,若不是屬於過去就是屬於未來的。過去已成過去,未來尚未出現,所以永遠也找不到現在的念頭。

牛頭法融是禪宗五祖弘忍的同門,當他見到四祖道信時,四祖問他:「誰在觀心?心是何物?」二祖慧可都找不到心,當然牛頭法融也一樣地找不到心,因此牛頭聽了四祖的問話就開悟了。

《六祖壇經》說:「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當愛與憎都與你無關之時,你就可以伸長兩條腿,好好睡覺了。這並不表示開悟的人無事可做,而是說心中無事可煩。例如當雲巖禪師問百丈大師說:「你終日為誰忙碌?」百丈答道:「因為我自己已無事可做,所以專為需要他的人而忙碌。」

如果我們能用佛教的觀念及修行的方法使得自己內心平衡、安定,那麼我們所見的外在世界,必然也是和平的。我們更要努力地幫助別人,使得所有與佛法有緣的人,也能同樣地得到心內心外的平靜與和平,世界上的紛爭,也會因此而減少再減少了。

(一九九O年十月二十九日講於北加州的Ukiah Sarwa Dharma,屬於西藏白教系統的西方人團體,講出時的英文題目是" Inner Peace and Outer Peace",由哈佛大學的音樂博士Dr.LoniBaur女士擔任英語翻譯。嗣後由甘桂穗居士根據我的演講大綱及錄音帶,分別整理成為中英文稿)

◎ 本文摘錄自:《禪與悟》 / ◎ 延伸閱讀:《平安無事

 
 

有智慧者,
懂得以和婉的態度與旁人溝通協調,
做人群中的潤滑劑,巧妙解決紛爭;
然後,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讓自己的理念,得到認同,
集聚眾人的力量,共同完成理想。
這不但成就了理想,也成就了眾人。

人行道

 

精進的人生 美好的晚年

讀齊邦媛教授日記有感(上)

2009年,85歲的齊邦媛教授出版了回憶錄《巨流河》,
近期新版的散文暨日記《一生中的一天》,
描述了在老病中書寫《巨流河》的艱辛與喜樂,
字裡行間在在反映當事人的生命情趣與處世態度,
曾為齊老師做口述歷史錄音的單德興讀後,寫下深深的感動。

■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我不是坐吃等死或怨天尤人者,我仍有一些文人的理想,死亡尚未征服。

                    ──齊邦媛,2008年9月6日

2005年3月16日,臺大外文系名譽教授齊邦媛老師由兒子開車,載著她和基本的行李,從長住了三十六年的臺北市麗水街臺鐵宿舍,移居桃園縣龜山鄉長庚養生文化村。高齡八十的她不顧家人的不捨,自願「流放至此深山」,是為了完成她多年的心願──寫出記錄自己、家族和整個世代的回憶錄,否則「死不瞑目」(套用其妹齊寧媛的說法)。

2009年7月7日,皇皇二十五萬言的《巨流河》問世,風行海內外,廣受海峽兩岸重視,齊老師也因終身奉獻文學教育,推廣臺灣文學,先後榮獲總統文化獎與行政院文化獎,以及佛光大學、中興大學、臺灣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接踵而來的殊榮令人豔羨,然而直到讀了新版《一生中的一天》輯二的日記,眾人才知道寫作《巨流河》的艱辛,這晚年的榮耀與風光其實來自不斷的努力、心血與貢獻。正如我在撰寫此文時,齊老師在電話裡說明此日記的意義:「出了這本書,至少把《巨流河》的情況說了,把老年的生活也說了一些。」

齊老師住進養生村時,隨身攜帶、也是心中最牽掛的,就是我和趙綺娜與她進行近二十次口述歷史的錄音謄稿,因為她的最大心願就是要把它改寫成書,為一代人留下歷史紀錄。在撰寫過程中她一再向我強調,自己寫的是「回憶錄」,不是「自傳」,因為她自認只是大時代中的一個小人物,不值得如此大書特書,但是若不透過個人回憶把那段歷史記錄下來,很多的人與事會就此湮沒,永不為人知。

日升月落 最後的書房

她也提到,個人有寫日記的習慣,住進山村的「最後的書房」之後,依然隨時記下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其中不乏有關老年的省思,應有些參考價值。因此,我多次勸請她把日記整理出來,將不涉及隱私的部分公諸於世,分享個人的生命經驗與智慧。

日記是隨時隨處的私密書寫,反映了當下的感思,因此透過書中的日記,讀者得以觀察並感受這位退休女教授的生活點滴。由於日記不拘內容,不限長短,具有高度彈性,不同題材輪番出現,看似零碎片段,卻環繞著當事人的興趣與關切,不時遙相呼應,帶有現場感與時序感,可說是進入內心世界最直捷的途徑。在這位年屆八旬的知識分子的日記中,出現了許多重要的人生議題,反映出當事人的生命情趣與處世態度,也就是所謂的「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不僅值得年長者參考,也可供其他年齡層的人了解老年心理,拓展個人視野,提昇人生境界,實為適合不同世代閱讀的難得之作。

日記取名「日升月落 最後的書房」,表達了光陰的流逝與終老山村的決心,因為齊老師選擇在耄耋之年,遠離塵囂,單獨面對餘年以及承載著生命記憶的文稿。書中出現的諸多議題環繞著老年的人生,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老年人的自主權與獨立感。齊老師一生照顧家庭,奉獻教育,提倡文學,向國際推介臺灣文學,在了卻世俗責任之後,身心尚堪負荷的她,捐棄了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發揮自主與獨立的精神,決意要過自己的日子,寫出念茲在茲的回憶錄,光是這份膽識與決心就令人佩服。

隨著這份自主與膽識而來的便是「出離心」。在提到決意遷居僻靜的山村時,齊老師用上「出家」這個比喻。此詞就字面直解就是放下親情繫絆,「『出』離『家』庭」。常人原本就難割捨親情,年老體衰之人尤其如此,因此「出家」這個具有強烈宗教色彩的字眼,強調了她離群索居的決心,只不過此處不是為了特定的宗教──齊老師本人是基督教徒──而是為了完成「生命之書」。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410期

美好的晚年

/聖嚴法師


本書由聖嚴法師親自口述,記載從二○○五年到二○○九年圓寂前的生活點滴。從書中我們看到了聖嚴法師即使幾度面臨生死邊沿,飽受病痛摧折,卻不放棄生命意志,實踐他所發「盡形壽,獻生命」的願;即使抱病,每日活動行程依舊密集。在這幾年中,聖嚴法師抱病以願力超越體力,完成了種種不可能的重任。不論他所經歷的人事如何、所承受的病苦如何,都感覺可愛,也因此
……<more>

 

當我老去

/凱思林.辛

在《好走》中,作者凱思林‧辛深深撼動於「生命走到盡頭之際,人終究能夠朝向靈性發展而去」的事實,但長期鑽研臨終轉化的她不禁想問:為什麼靈性覺醒不能提早發生?我們能否在老化的階段,就讓靈性轉化所伴隨的幸福感充盈生命?

這本書,為每一個希望早點轉化覺醒、享受喜樂晚年的你而寫。作者凱思林‧辛認為,覺醒的渴望……<more>

 
◆法鼓山念佛機【念念自在。念念吉祥】2018年4月底前〈買5送1〉
 
 

拈花微笑

/聖嚴法師

佛陀是大醫王,如何開藥療癒生死病苦?《雜阿含經》病相應群經的妙法,讓我們能以病為師,以法為藥,明白生死難關原來是禪關!

你有自信:老得快樂?病得健康?死得自在?隨願而生?很多人在面對生死病苦時,才赫然發現不知如何運用佛法安身、安心,不知自己多年所學為何?杜正民教授在罹癌後,也曾為此困惑,想了解佛陀……<more>

 

斗室有光

/張光斗

二十三年來點燈走遍各地,哪裡有動人的故事,點燈就紀錄到哪裡。從對人及對土地與社會的感恩為出發點,點燈一直以良善、激勵、正能量的信念,讓每個人在看似黑暗的環境中,能感受到一股感恩的正念、良善的力量存在這個社會中。

透過斗哥的眼睛和雙腳,從新聞主播、武術教練到調酒師,從眷村、鬼怒川、大理到法鼓山……<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8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