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738期 / 2018年01月24日‧每週三發行

來看看素超人吧!「生命只可在目前的這一刻找到,但我們卻很少真心投入此刻。相反地,我們喜歡追逐昨天的回憶和明天的夢想,而唯一去與生命重新接觸的機會,就是回到當下這一刻。只有當你重回這一刻,你才會覺醒過來,也只有在這時候,你才能夠找回真我。」──摘自:《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Ⅰ‧縛悉底篇》

不會褪滅的美

雨季安居結束前兩個星期,一位異常美麗的女子來拜訪佛陀,她乘著一輛由兩匹白馬拖行的白色馬車前來。陪同她一起來的,是一個大概十六歲的少年。她的衣著和舉止風度都十分高貴典雅。她請一個年輕比丘帶路前往佛陀的房舍,但他們到達時,卻發現佛陀仍在行襌,尚未歸來。於是,那年輕比丘便請他們先坐在佛陀屋外的竹椅上等候。

沒多久,佛陀便在迦鹿荼離、舍利弗和那先沙摩羅的陪同下回來了。那女子和少年都站起來恭敬地鞠躬作禮,佛陀請他們坐下來後,自己便坐在另一張竹椅上。原來這位女子就是阿摩巴離,而少年就是頻婆娑羅王的兒子,戌博迦。 迦鹿荼離從來都沒有見過這樣美麗的女子。他才剛受比丘戒一個月,一時間不知道應否直視美人,於是他便把眼睛垂下來,望著地上,那先沙摩羅也是同樣的反應,只有佛陀和舍利弗直接看著這女子的眼睛。

舍利弗望著阿摩巴離,然後再望望著佛陀。他看到佛陀自然輕鬆的目光,臉龐就像個美麗的圓月。佛陀的眼睛清澈慈祥,舍利弗感到佛陀的從容、自在和喜悅,都在那一剎那間滲進了他的內心。

阿摩巴離也是直接望著佛陀的眼睛,而從沒有人像佛陀這樣看過她。在她的記憶中,所有的男人見到她都會感到不大自在或對她生起欲念。但佛陀看她的目光,就好像他在望著一片雲、一條河,或一朵花,她覺得佛陀似乎可以看到她心裡深處在想些什麼。於是,她合起掌來,把向每個人介紹自己和兒子。「我是阿摩巴離,這就是我學醫的兒子,戌博迦。我們已久仰各位的大名,一直都盼望著今天這與你們會面的時刻。」

佛陀問戌博迦有關他學業上和日常生活的問題,戌博迦都一一禮貌地回答。佛陀看得出他是一個善良、聰穎的少年,雖然與阿闍世太子同父異母,但他的性格顯然比太子更具深度。戌博迦對佛陀充滿敬仰與愛慕,他告訴自己,將來完成學業後,必定要定居竹林附近,以便親近佛陀。

未見佛陀之前,阿摩巴離以為他不過就像她所見過的其他著名導師,但她現在發覺自己從未遇過像佛陀這樣的人。他的眼神充滿著難以形容的慈和,似乎全然瞭解埋藏在她內心深處的痛苦。僅僅是佛陀對她的凝望,已經把她的苦痛溶解了一大部分了。她淚光盈睫,對著佛陀說:「大師,我一向命苦。雖然我衣食無缺,錢財豐足,但一直以來,我的生命毫無意義,直至今天,才是我生命中最快樂的一天。」

阿摩巴離原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歌舞家,但她並不隨便為人表演。行為態度惡劣或不合她心意的人,就算肯給她再多金錢,她也不會為他們表演。她在十六歲的時候,經歷了一次令人心碎的戀愛,之後,她遇到了當時還很年輕的頻婆娑羅太子,雙雙墜入愛河,生下了他們的兒子戌博迦。然而,宮中卻沒有一個人肯接納阿摩巴離和她的兒子,一些王族成員更揚言,戌博迦只是太子在路邊的一個大桶子旁撿回來的棄嬰。這些侮蔑大大傷害了阿摩巴離的自尊心,而因為宮中的人對她萬般嫉妒,她也只得忍辱負眾。最後,她發覺只有自己的自由才是唯一值得維護的,於是她從此便不願意住在王宮裡,也發願永遠不會再放棄她的自由。

佛陀溫和地對她說:「美麗的生和滅,正如其他現象一樣,與名和利,都完全無異。只有從襌定中得來的平和、喜悅與自由,才是真正的快樂。阿摩巴離,從今以後你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刻,不要讓自己迷失在不覺察或無意義的娛樂之中,這是十分重要的。」

佛陀告訴阿摩巴離如何重新安排她每天的生活──修習呼吸、靜坐、留心專注地工作並遵守五戒,她很高興能獲得佛陀這些寶貴的告誡。離開之前,她說:「我在城外有個芒果林,那裡十分清涼恬靜。我希望您和您的比丘能考慮到那兒一遊,那將會是我和兒子的莫大榮幸。佛陀世尊,請您考慮我的邀請吧。」 佛陀微笑接受。

阿摩巴離離開之後,迦鹿荼離稟請坐在佛陀旁邊。那先沙摩羅請舍利弗坐在另一張椅子上,他自己則站著,有幾個經過的比丘也前來加入他們的談話。舍利弗望著迦鹿荼離微笑,再望著那先沙摩羅微笑。然後,他對佛陀說道:「世尊,一個僧人應如何對待美色呢?美,尤其是女人的美,會障礙修行嗎?」

佛陀微笑,他知道舍利弗這個問題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其他的比丘而問的。他答道:「比丘們,一切法的真性,是超越美麗和醜陋的,美與醜都只是我們心中所創造的觀念,它們與五蘊是難分難解的。在一個藝術家的眼中,什麼都可以是美麗,什麼也都可以是醜陋的。一條河、一片雲、一片葉子、一朵花、一線陽光、或一個金黃色的下午,全都具備不同的美,我們這兒旁邊的金竹也非常美麗,但也許沒有任何美麗,會比一個女人的美更容易使一個男人動心。如果他被美色迷倒的話,便會失去道業。

「比丘們,當你們已因看透而得道,你們會看到美的依然是美,醜的也仍然是醜,但因你們都已證得解脫,便不會被繫縛於其中任何一邊。當一個解脫了的人看到美,他也同時會看到其中包含著不美的部分。這個人已經明白萬物,包括美與醜,其本質都是無常與空性,因此他不會被美所迷惑,也不會抗拒醜陋。

唯一不會褪滅和產生苦惱的美,就是慈悲和已得解脫的心。慈悲就是無條件、無希求的愛心,已得解脫的心是不受環境和外來因素所影響的。慈悲和已得解脫的心才是最真的美。那美中的平和與喜悅就是真正的平和與喜悅。比丘們,精進地修行吧!如此你們便會證得真正的美。」

迦鹿荼離和其他比丘都覺得佛陀這番話對非常令人受用。 雨季終於過去了。佛陀提議迦鹿荼離和車匿先回迦毘羅衛國傳報佛陀即將回去的消息,於是迦鹿荼離和車匿便立刻準備動身。迦鹿荼離現在已是個穩重祥和的比丘了,他知道城裡的人看見他現在的模樣,一定會十分驚訝。他期待著宣布佛陀回鄉的消息,但要離開只有短暫小住的竹林,心中不免感到有些遺憾。

一行禪師 佛陀故事

推薦閱讀:《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Ⅰ‧縛悉底篇

2018【千種佛書 暢銷展】◆發現佛法DNA◆啟動幸福關鍵智!
暢銷書籍花、鈔經本:78折,任選2本75折!

 
 

如果在家庭中能把握住倫理觀,
夫唱婦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每一個人都能各盡其分、各盡其責、
各自負起自己應負的責任,
不要只要求其他成員要負什麼樣的責任,
那麼家庭中的人際關係就會很圓滿。

是非要溫柔

 

八月心風暴——愛與傷害的家庭角力

家人永遠血濃於水?關係疏離是自我保護?
《八月心風暴》由父親的喪禮展開,
家人好不容易相聚,
但家庭祕密的引爆,炸得眾人遍體鱗傷,
沒有面對的勇氣,更無放下的原諒,
終究還是只能選擇逃避,希望躲過家庭風暴……

■ 文/曾偉禎 圖/威望國際CatchPlay提供

《八月心風暴》(August:Osage County)是一部令人看完後筋疲力盡的影片,心被掏空了。當金獎影后茱莉亞羅勃茲(Julia Fiona Roberts)飾演的大女兒芭芭拉,再也受不了,奪門而出,毫無目的地急駛在空曠的奧克拉荷馬平原上,觀眾也不禁長嘆了一口氣,這家族的悲歌何時能了?療癒的可能在何處?

由普利茲獎、東尼獎得主崔西雷茲(Tracy Letts)的舞臺劇所改編的同名家庭劇,《八月心風暴》呈現了一個家庭的崩解,一首無數受傷心靈的掙扎哀歌。全劇戲劇張力十足,原版三小時的舞臺劇濃縮成兩小時電影版,導演找來觀眾熟悉的實力派演員一起飆戲,毫無冷場,讓觀影者看得過癮,心卻不斷下沉。

導演嘗試把舞臺劇還原到故事背景,即西部荒涼、廣大平原的真實空間,濃厚舞臺劇色彩犧牲了可以讓影片更飽滿的空間隱喻,所幸演員群賣力演出譜出不錯的合奏曲。演員的服裝、化妝也適切地呈現張力,如由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飾演維奧莉特的髮型,一是癌症稀疏的白髮,另一是誇張的蓬鬆假髮,都暗示了她不穩定、想駕馭眾人的身心狀態。

喪禮,無奈的團聚

劇情從酗酒詩人畢佛利艾略特聘請一位原住民印地安幫傭喬娜,照護罹患口腔癌的太太維奧莉特後,隨即失蹤。此時,三個女兒與阿姨一家人紛紛回來,後來確定父親死亡,接著舉行葬禮。在家族聚餐中,每個人都想隱藏各自的生命難題與創傷,不論是婚姻、感情、工作、不確定的未來,卻都逃不過母親維奧莉特的眼睛。罹口腔癌並有多種鎮靜、止痛藥藥癮的維奧莉特,刻薄地戳破、挑釁每個人。

燠熱的八月天,維奧莉特不喜歡開冷氣,所有人心浮氣躁,對話逐漸失控轉成譏諷、謾罵、尖叫,最後母女還大打出手。深埋的家族祕密逐漸揭露。當所有人均遍體鱗傷不得不離開,空曠的家如同奧克拉荷馬的荒原,獨留維奧莉特一個人被寂寥、悲傷啃噬。

編劇技巧地於影片開場以美國詩人艾略特(T.S.Eliot)的著名詩句「生命如此漫長」(Life is too long.)串起全劇,本劇男主角叫艾略特,也同為詩人,而艾略特妻子死前曾住精神療養院多年,艾略特自己精神狀況也不穩定,濃濃文學味中的「精神的痛苦」、與「死亡」雙主題,已奠定影片陰暗的調性。

母親,家庭的暴風眼

演技精湛的奧斯卡影后梅莉史翠普,飾演核心角色──母親維奧莉特,是這個家庭中最大的風暴來源。她一出場,即帶來空前高壓,看到詩人老公面試女傭,就藉機嘲諷他是想找年輕女人,準確犀利演出一個挑剔、靈魂不安、鎮日身心痛苦、也不讓他人好過的女人。

唯一可以與母親「抗衡」的是大女兒芭芭拉。芭芭拉與其學者丈夫,因丈夫外遇而分居,與青春期的十四歲女兒也不和;回家後,母親又把丈夫生前消沉歸咎於芭芭拉,因她是父親最摯愛的女兒,卻於多年前隨丈夫離鄉後就很少回來,這樣的指責讓她內心苦悶不已。當她看著母親不斷以高姿態嘲諷眾人,當場不留餘地讓母親出醜,於全家搜出她藏在各角落的藥瓶,她並非不知道那樣等於把母親的身心痛苦裸露在眾人之前,最令她難堪。這樣的回擊,也讓她看到自己的刻薄、挑剔,正是母親的翻版。

相形之下,膚淺而顯得如花癡般的二女兒凱倫,完全擁抱世俗價值,向大姊叨絮自己不順的兩性關係、她努力賺錢過好日子,終於碰到現在的未婚夫要帶她到貝里斯渡蜜月。她不是不知道自己努力賣弄風騷,以及表現幸福模樣,完全是粉飾底層受傷而空虛的內心。

常常回家照顧母親的小妹小薇,則是默默付出,被母親笑不化妝、沒女人味,會找不到男人,她也無所謂,是家中精神內在較穩定的人。然而她卻愛上不該愛的人──被家族視為一事無成的表弟小查理。

最後揭露整個家庭悲劇的起因,乃是多年前畢佛利外遇,對象竟然是維奧莉特的妹妹瑪蒂菲。也就是說,常在家中出入的外甥小查理,竟是老公的兒子。這個不能說的祕密,使畢佛利酗酒度日,而維奧莉特或許因為曾和瑪蒂菲有共同的悲慘童年,不忍揭穿,自己卻無法承受而嗑藥成癮。她對瑪蒂菲的包容或許是唯有的良善幽光,但她卻不阻止瑪蒂菲對小查理精神霸凌。為何瑪蒂菲這麼做?是因為瑪蒂菲無法獲得畢佛利的愛而憤怒轉移嗎?對於無法逆轉的家族悲劇,沉默是對彼此最大的懲罰。

執著,放不下的枷鎖

撕扯彼此的,原來是背叛、指責、推諉,因為無法從心底原諒對方,也無智、無勇懺悔,每個家庭成員都承載過重的傷痛,耽溺在自認無力改變對方的情緒中,因此選擇逃避。當逃避成為習慣,關係的疏離成為必然;家庭成員間的關係只剩下「稱謂」,各自過著自己的生活。這樣的家庭悲怨何時能止息?影片凸顯「人生如此痛苦,卻如此漫長」的無奈。

無論是急進操弄的攻擊、或消極沉默的怨恨,他們的痛苦是源於「執著」在自己的痛苦上。而「執著」是怎麼來的?是因為不知人生如夢、如戲。然而,這需要深觀宇宙空性的智慧,方能內化靜觀法界動態現象、人間業緣情纏。

其實,行走人生,何人無傷?每人都在等待被肯定、被接納、被愛,但有觀照力的人是能主動包容、肯定及接納身邊的人。

餐前真心祈禱的姨丈查理,永遠鼓勵、擁抱一事無成的兒子小查理;常被人看扁、更被自己母親視為魯蛇(loser,失敗者)的小查理,卻可以為愛的人即表姊小薇作曲表達心意,也是片中少數愛意緩和交流的感人片段;一向就近照顧母親的小薇,溫和無怨,雖然這三人將被最後家族陰暗祕密的揭露而遍體鱗傷,但旁觀者只能祈求老天,讓這些人心中的火苗,可以依然閃爍照耀這灰暗的家族幻影戲臺,即使這光是多麼的微小……

家庭,修行的道場

片末,所有回來的「家人」,最後都離開了,只有「外人」幫傭喬娜留下,摟著女主人維奧莉特,給予她需要的溫暖。原住民如同大地之母的擁抱,隱喻不在話下。

大女兒芭芭拉茫然開車在無垠的奧克拉荷馬平原上,完成在敘事藝術上「那無垠象徵痛苦心境的無限漫長」。如此也讓人心酸地回想,因父親自殺,她到湖邊認屍前,對抽菸又吸大麻的青春期女兒說:「無論妳如何胡搞妳的人生,請一定要活下去。」

影片若能更進一步著墨「傷口該如何癒合」,以及痛苦的靈魂如何能被淨化,或許原著崔西蕾茲認為如此會削弱《八月心風暴》的戲劇張力,但做為觀眾的我們,卻私心希望片末能有些微的療癒光芒,藉以帶給觀眾更深的感動。

每個人都是「無盡的傳記個體」,法不孤起,每個個體都與無數的個體有關。家人,是怨親難解的債主;家庭,是累劫業力糾葛的道場,若明白這些點線面所組成的景象,都抵不過時間之輪的摧毀,有緣起便有緣滅,或許就能從悲情故事幻影中脫身,也就能原諒,傷痕終能癒合;心靈寧靜的獲得,當可開啟無怨的人生。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368

烽火家人:從原生家庭看自我成長


/楊蓓

你為何會是現在的你?你的個性、人際互動、家庭關係,從何而來?原生家庭的成長經驗,形塑出自我價值與人際關係。面對家庭的衝突紛爭,必須與自己和解,也與家人和解,讓家從烽火連天的戰場,化為豐富生命的活水!

如果我們能夠明白,「烽火」,就是家裡的那些紛擾、戰爭,放在不同的結構、層次上,究竟對我們造成了什麼影響時,才比較能夠……<more>

 

回到家,我看見真心:讓家成為修行的空間

/一行禪師

我們整天忙碌,習慣圍著事情團團轉,回到家卻還定不下來,家失去了提供休養生息的氛圍。一行禪師鼓勵我們,可以在空間中融入修行,用修行來轉化空間。不論家大或小,裝潢美觀與否,只要用心,就可以為自己的生活空間做規畫,創造多處放鬆和舒適的空間,你就可以自在地回到自己。

在家裡設立一處禪坐的角落,在那裡,以覺知呼吸釋放情緒……<more>

 
 
 

楞嚴經新詮

/李治華

李治華教授長期專研與講授楞嚴,博覽古今各家注疏論著,致力弘揚楞嚴不輟。全書內容分五講,包括開慧寶典、尋找真心、真空幻有、自性圓滿、超越魔境,將《楞嚴經》的宗旨、全經脈絡搭配經名進行詮釋;並探究摩登伽女、七處徵心、十番顯見、四科七大、阿難開悟、二十五圓通、五陰境界等重要經典主題,同時輔以清晰圖表……<more>

 

普賢行願品大意

/夢參老和尚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是夢參老和尚第一部研習的大乘經典,也是他平常日課的典籍,歷八十餘年,未曾中斷。雖經魔難、病難之苦煉,仍舊以默念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安然度過。本書是夢參老和尚應懺雲老法師之請,講於南投水里蓮因寺。書末收錄〈淺說普賢行願品偈頌〉,這是夢參老和尚在深圳弘法寺的開示內容……<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8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