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732期 / 2017年12月13日‧每週三發行

安全實用的禪修方法、正知正見的佛法觀念◆《聖嚴法師教禪坐》(大字版)◆新書上市78折!

來看看素超人吧! 禪修,走進了我的生命

■ 陳素鑾

不熟悉的朋友對我好奇,熟悉的朋友不敢問我,而經歷相同故事的父母,小心翼翼問我:「多久可以走出傷痛?」我的回答是:「我並沒有走出傷痛,但是,我在練習面對它,我的力量來自禪修的體驗。」

2009年,聖嚴師父圓寂的消息經報導後,原以為自己很堅強可以不哭,實際上卻痛哭流涕。原以為這是今生最痛的悲傷,誰知道更痛的接踵而至,同年三月,大女兒突然生病,八月往生,我的世界一片空白。我的生命,在哪裡?

當時法師一句棒喝:「素鑾,你學佛這麼多年,大家都在看你。」悲痛之際,突然想起女兒臥病期間與我所談的內容,如何報答所有關心的長輩及朋友?當時我們的共同想法是:做義工回饋。雖然女兒已遠去,這個願卻是為人母親的我應該圓滿的。

2010年,接下了林口區召委,一份繁忙的義工職務,讓我沒有時間痛哭。為了讓自己更快上手,每個活動都不缺席,心中只有報眾生恩的念頭;原本望而止步的禪修,這時走進我的生命,禪修不是只管打坐,而是真實地體驗生命。

記得2001年親近法鼓山,便是從禪修指引入門,上了禪訓班後,本想好好學打坐,但每次都被腿痛打敗,從此與禪修成了平行線。召委任內為了接引禪眾,參加地區禪坐共修,即使做完八式動禪再打坐,腿還是痛不堪忍;但是,這次我沒有卻步,再大的痛都抵不過喪女的痛,這個力量讓我克服了腿痛。從此我愛上禪修,開始在禪修中尋找生命的答案。

卸任召委後,參加了二次念佛禪七,感受到的心靈寧靜,無法言說,唯有親身體驗過才有共鳴。禪修一點兒都不神秘,它在生活中的每個轉角,當你面對種種外境變化,可以清楚內心的波動,能輕鬆地面對而不被牽絆。禪修讓我瞭解生命的緣起緣滅,如實面對自己,不去掩飾外在現實的變化。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你走過悲傷了嗎?」我的回答還是:「沒有。」但在禪修的體驗中,我清清楚楚地學習面對它。

(摘錄自:《法鼓雜誌》279期)

 
 

和孩子做朋友最能夠得到他們的信賴,
能夠得到孩子信賴,
你就可以幫助到他們。

和孩子做朋友

 

合乎因果的追求

■ 聖嚴法師

一般人常以為,佛法要我們什麼都不求,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佛法雖然教我們不要「貪求」,但卻教我們要「求願」,如此一來,個人不會失去奮鬥的目標,社會也才有繼續進步的動力。

「求願」就是許願、發願,願自己朝著某個方向走,或是完成某件事。例如,佛教的「四弘誓願」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無論是要度無邊的眾生、斷無盡的煩惱,或是要學無量的法門,都是一種為眾生無止盡學習的願心和願力。因此,求願是活到老、學到老,一輩子持續不斷地學習,並且要求自己種福、培福、多付出,也讓自己更進步。

不顧因果的貪求

而「貪求」則是無止盡的欲求,無論看見別人擁有什麼,自己都想擁有。例如,看見別人有一棟房子,就興起想要擁有一棟房子的念頭;如果別人擁有一輛進口車,則又轉念想要擁有一輛進口車。無論該不該要、能不能要、需不需要,凡是自己想要的,就要得到手。所以,貪求並沒有什麼道理,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求,是不切實際的。

有些人利欲熏心,為了貪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走旁門左道,結果往往因而倒大楣。例如,金光黨就是專門利用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弱點,引誘人上當,來達成詐財的目的。此外,有些人雖不向人求,卻轉而向鬼神、佛菩薩求。例如到廟裡許願,等自己真的發財了,再回到廟裡還願,為神明「安金身」。不過,這種短暫利益的交換,只是一種賄賂神明的手段罷了。

就像在人世間有行賄、受賄的人,在鬼神界也有受賄的鬼神,但是,佛菩薩或是正派的神明是絕對不會受賄的。會受賄的鬼神就像人世間的貪官、污吏一樣,雖然能暫時滿足你的需求,好像真的有點效果,但一時的利益總是像肥皂泡一樣虛幻,很快就消失了,換來的卻是無法自主的未來。即使是「點石成金」的法術,事實上也只是一種障眼法,如果被點的東西本來就是一塊石頭,將來還會是一塊石頭。而神明或佛菩薩真的應許了你的願望,也只是暫時預支自己的福報,以後還是要償還的。

因此,非分的貪求一定會帶來痛苦。即使求到了,也像是舉債借來的,借的愈多,將來要還的就愈多,現在的快樂就是將來的苦果。所以,如果不好好地努力培福、奉獻,罪過是很大的,將來要承受的因果責任難以想像,也許來世做牛做馬都還不起。

求福要先培福

其實,人如果想求福報就要先努力培福,如果不培福,而光是享福,就等於是欠債,就像向他人借款一樣。所以,一個人該擁有多少就擁有多少,沒有人能夠平白無故地賺到錢、得到富貴。如果真能不勞而獲,將來可能還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站在佛法的立場,一般人求學、求職、求富貴都是應該的,但我們的追求應該要合理,而且要付出自己的努力作為代價。其次,要明白權利、義務和責任的關係是並行的,我們如果要求福,就要先培福;要享受權利,就要先盡義務,這就是因果。只有合乎因果道理的追求,才是最好、最可靠的,否則就是貪求,即使勉強得到了,禍患也會跟著來。

所以,我們要用「求願」的方法,為達成目標而努力奉獻,切勿用「貪求」、迷信的方法,否則會得不償失。

本文摘錄自:《福慧傳家》,原文收錄於《真正的快樂》(大字版)。

菩薩行願(大字版)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曾說,發願不但是一種生命的態度,更是生命的方向和動力。書中三位菩薩的聖德與行願,就是指引我們人生方向的一盞最亮的明燈。

《菩薩行願》的內容分為〈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大願法門、〈普賢菩薩行願讚〉以及普賢菩薩十大願四大部分。聖嚴法師在本書針對菩薩行願的主題,將三位菩薩的慈悲願力,以旁徵博引的方式……<more>

 

覺悟有情乘願來

/竹慶本樂仁波切


他們為了一切有情眾生而達到解脫,並且透過在這輪迴世間都會經歷的痛苦、苦難和苦惱,與所有眾生建立心的連結。

這顆無畏之心,充滿了好奇,為了找出真相,不怕深入探索痛苦與苦難的本質,這樣的心就是「願菩提心」,它不是一種證悟的理論,而是我們日常生活、修道的真心體驗。本書由兩大主軸構成……<more>

 
 
 

人生412期:100歲的福慧資糧

/ 人生雜誌編輯部

科學研究證明,宗教信仰為老年人提供了面對病痛、獨居、死亡等人生境況的心靈力量,本期,聖嚴法師教我們如何規畫銀髮生活,預約美好晚年,讓人人「老得有尊嚴」;中研院研究員廖肇亨,以隱元禪師為例,分享禪家豁達的養生觀與人生觀,原來步入老年,還能夠成就一番弘法利生的事業。此外,從經典中......<more>

 

和好:療癒你的內在小孩(二版)

/一行禪師

本書是將佛法實際應用在心靈健康最徹底的一本書,藉由具體的方法導引,讓你一步步回到自己內在最深處、擁抱內在小孩,與自己達成最徹底的和解。

「現代許多人都在學習靜坐,我們靜坐,其實是為了逃離受苦,我們就像是免子一樣跳回到地上的洞裡,好讓自己感覺受到保護……<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7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