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719期 / 2017年09月13日‧每週三發行

◆《人生》雜誌409期09月號◆學佛爸媽囧很大?

來看看素超人吧! 咒語是諸佛菩薩與護法善神所發的誓願,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持咒的目的,在於幫助眾生超越生死,離諸障礙。凡夫在生活中,多少會遇到自身力有未逮的事,或出現無法過關的修行障礙,期盼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幫助。

面對人生的種種難關,佛教的祖師大德建議人們可以持咒幫助自己度過難關,聖嚴師父有時也鼓勵人持誦〈準提咒〉二十萬遍來克服障礙。然而,持咒不是為了讓佛菩薩幫我們承擔責任,而是學習佛菩薩的願力,讓我們透過咒語安定自己的身心,找到轉危為安的方法。

記得我剛出家時,有一次農禪寺來了四位訪客,聖嚴師父要我前去處理。他叮嚀我要告訴他們:「我剛出家,什麼都不懂。」我見到他們時,還來不及開口,其中的二男一女已開始「起乩」,完全沒有溝通機會,我只好持誦〈大悲咒〉。結果一遍〈大悲咒〉還未念完,他們就突然走了。

當時會持誦〈大悲咒〉,是因為實在想不到其他方法,並無意用來對付訪客,只是〈大悲咒〉的不可思議力量,讓他們無法鬧事。無所求的專心念咒,讓我不但能保持安定不慌亂,也與佛菩薩的願力相應,不起煩惱。

雖然咒語有非常殊勝的力量,但是我們不能動輒拿咒語來當作靠山,壓制別人。佛教咒語和一般咒術的不同處,便在於持咒的動機不是用於對付壞人或鬼神,而在於讓自己與眾生都能平息煩惱,自然而然,所謂的「壞人」,因煩惱而產生的邪念、惡行也會平息,不再自害害人,而變成「好人」。即使是遇到凶神惡煞,也可能因此轉為護法善神,不再恣意捉弄人,但是關鍵在於我們持咒的心。

咒語就像佛光,本來就是平等地普照眾生,能化除眾生的煩惱。佛光不會只照耀自己,而不照所謂的「壞人」。如同聖嚴師父在〈慈悲〉這首歌所說:「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壞人,偶爾起了煩惱;做了壞事,說了壞話,原諒他吧。」因此,世界上只有壞事,沒有壞人,我們要慈悲他們,而他們也正是菩薩要度的眾生。

因此,持咒要能與佛菩薩的慈悲願力相應,才能發揮最大的超度力量,幫助自己與眾生都離苦得樂。

學習咒語,目的在學習諸佛菩薩的慈悲願力,希望眾生能解脫生死煩惱,自己也能在學佛過程中,減少一點障礙。那麼要如何從咒語裡,體驗到佛菩薩的慈悲願力呢?

西元一九九七年,聖嚴師父為設立獎學金以紀念東初老人冥誕二十週年,第一次舉辦梁皇寶懺法會,及瑜伽焰口施食法會。我自己也因緣際會參與其中,從此跟咒語、手印結了二十年的緣。在焰口施食儀軌裡,有三十多種咒語及手印,金剛上師必須身、口、意三業相應,身體打手印、口念咒語,內心做觀想,如果一不專心就會打錯、念錯,所以無形中也訓練出專注力。

瑜伽焰口施食,除了開咽喉印、〈變食真言〉,令餓鬼眾生得以無障礙地飲用食物,還要引導他們懺悔業障、皈依三寶、發菩提心、受三昧耶戒……。順著儀軌修持,冥陽兩利,讓自己與眾生都浸淫在安詳、愉悅的慈悲心海裡。

整個儀軌念咒語、打手印、觀想,處處都在修慈悲心,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相當於《金剛經》所講的:「云何降伏其心?……,若卵生、若胎生……,所有眾生界,眾生所攝,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降伏其心」所降伏的,不只是其他有形、無形眾生的心,最重要的是降伏自己的煩惱心。當心困於煩惱中,便無法感受到法喜,無法同理別人的苦難,專注持咒能讓我們的心既溫暖光明,又明澈如鏡。不但鬼道眾生能結得度因緣,自己不知不覺中,也長養了慈悲心,每施放一次,等於複習一次的慈悲心,與有緣的靈界眾生結緣一次。

至於剛開始學咒語,先學哪個咒語最好呢?建議可以挑選與自己相應的,或是經常會使用到的,例如〈大悲咒〉、〈往生咒〉都是佛教常用的咒語。能夠常常持念,久而久之,自然就能背誦起來。

只要用心持咒,即使尚不能熟背咒語,也不解其中奧義,終能心開意解。我們的心,會與佛菩薩心心相印;我們的願,會與佛菩薩願願相續。

——摘自:《咒語50問》持咒和佛菩薩心心相印/果醒法師 導讀

 
 

真正的圓融一定先講「正直」,
有所為、有所不為,
同時又能有一種包容性,
即使自己受到些許損害,也能包容;
更不會動輒「得理不饒人」。

是非要溫柔

 

看山看水‧看人看心--大陸禪宗祖庭巡禮札記

走過江蘇定山寺,再到江西雲居山真如寺,
從山之巔到水中央,從繁華鬧市到深山腹地,
從看山看水,看見最美的風景是人,
最深的感動是——法依舊在。

■劉岩

終於,踏上了禪宗祖庭朝聖之旅,彷彿一切都無關緊要,一心只想親歷祖師大德示現過的地方。

朝聖 尋找答案

學佛十幾年來,遇過禪宗多個分支,也經歷過多個法門教授,一路上似乎是隨緣聽法,沒有揀擇。猛然回頭,才發覺自己一直在尋著佛法真諦的方向。疑惑雖被一層層打破,卻還有一個疑問放不下,那就是禪宗雖好,大多數人卻無法入門,禪宗究竟能傳多久?雖說禪法最終要讓人了脫,卻常常多年無法受用,連改一點小習氣都好難!

朝聖,走進祖師大德的世界,也許正能為我解惑。幸好先生鼎力支持,免除家庭責任的後顧之憂,於是早早下定決心參加。可是,從報名到通知錄取,都顯得那麼不確定。最後雖然買了機票,可是到了十月,工作又亮起紅燈!但是我帶著義無反顧的嚮往,選擇換工作。爾後,事情卻不可思議地順利:在決定換工作後的兩週,便覓得了更合意的新工作,也順利地有了一個月的假期。於是,滿懷風蕭蕭兮,一去不復返的決心,終於踏上了旅程。

到了上海,或熟悉或陌生的師兄姊們齊聚一堂,緊湊的行程開始了。一路走,一路不斷地感到恩澤。從廣教寺聖嚴法師紀念堂到六祖落髮的光孝寺,每天參訪二到四間寺院,每晚到四或五星的飯店休憩,隨時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安排……無論碰撞或默契,縈繞著震撼與感動,十四天的旅程像一首交響樂,留在記憶的長河裡。

還是先記幾處吧!

法依舊在

江蘇南京定山寺

車停在大殿廣場,一下車便被蒼茫暮色中的純木建築震攝住了。那圓潤淳厚的寺院,在暮靄中泛著光,彷彿已經矗立千年,與山色混為一體,靜默著;開闊的殿臺,在清涼的空氣中,似乎瀰漫著木頭的味道,那是一個讓人能夠觸摸「道」的地方。

江蘇南京定山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建於南梁,初祖達摩一葦過江後的駐錫地,是禪宗發祥地及祖庭之一,有達摩岩,最早達摩造像碑(西元1491年)等古蹟。2012年重建,唐風建築,全部採用非洲紅花梨,據說能保存千年。

住持智光法師盛情接待我們,並開示了近一小時。講到基督教與佛教的文化基礎與差別,在於其根植於神性或真理;從中國文化講到禪在中國的傳播與本土化;從理學建立到科學與基督教的相容性等等。大家耳目一新,很是讚歎,看到有如此博聞而實修的法師和道場,內心非常感動。

更值一提的是,法師盛情留大家吃麵。四位法師招待七、八十人,自己種的,醬的東西,軟硬鹹淡恰到好處,呈現出每種食物該有的味道,真的很好吃!寺院還在建設中,條件很艱苦,卻充滿活力,偶遇上山找師父喝茶的幾位年輕人,也來幫忙招待我們,能經常親近善知識,真是幸福!

江西雲居山

「傳說」中的雲居山,因其山峰常年籠罩在雲霧之中而得名。於我,那是一種自在,超然的名字,令人嚮往。雲居山真如寺是虛雲老和尚重建的祖庭之一,也是老和尚最後的駐錫地。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車輛盤旋到山路的盡頭,是一片平地,可以停幾輛大巴士。四周山巒環列,宛如屏障,雲出雲入於岫間,好一個「雲居」之處。

一片院牆中間有一道拱門──趙州關。進得門去,突見偌大一泓湖水,湖波微微,一時竟不知是出門還是進門。雨霧濛濛,竹枝樹葉卻綠得真切,如文字描述:「山坡綠草如茵,灌木成林,沿坡上有溪水環流,水色清碧,終年不涸,名為碧溪。佛印橋飛架碧溪,宛然為一處遠離塵囂,清靜幽雅之處。」那恣意生長的植物和潺潺環流的溪水,空氣中的溫潤,讓人湧動著活力,彷彿每一個細胞都在笑。不由得想到臨別時,湖中有一行鴨,一路奔著來與我們送行,嘎嘎呼喚聲,迴盪四周。

湖的對面,一處宏偉的建築──真如寺,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傳承了禪宗法脈,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真如寺始建於唐,盛於洞山法系道膺禪師,僧眾多達一千五百餘人,後經幾毀幾興。而對真如寺的嚮往,乃因它是虛雲老和尚最後的駐錫地。1953~59年,虛雲老和尚以百歲高齡,率僧眾開荒墾地,躬耕隴畝,打地拋磚,重建寺院,再塑佛像。

現在的寺址是文革之後重建的,我們參觀了老和尚紀念堂,見到了很多珍貴的照片與實物,如老和尚用過的缽與百衲衣,想到在當時如此艱苦的條件下,老和尚如如不動地堅守,這正是禪的精神。

人 最美的風景

一路走來,從江蘇到廣州,從山之巔到水中央,從繁華鬧市到深山腹地,從寺院毗連到漫荒山路,從初祖過江到花開五葉,從香火鼎盛、人頭攢動到梵音繚繞、門扉緊閉……緊湊的朝聖之旅中,有許多強烈的對比衝擊:有三祖寺對講經法師的培養,有二祖寺長年不輟的禪七,有九華山的佛道共處,有高旻寺的精進禪修,有曹山普利禪寺的國際級接待,有臨濟黃檗禪寺的百廢待興。

什麼是佛教的本來面目?怎樣是菩薩的弘法利生?我一直在尋找的心放下了。佛法無處不在,禪機隨緣而興,只需看住本心,守住戒行,方便善巧,且行且學,還要往哪裡去?

令人欣慰的是,看到各個寺院幾乎都在修復、擴建,有不少法師開示頗有見地,早晚課莊嚴有序,認真參學,甚至實修的人也大大增加,令人倍受鼓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導遊都學佛,他們一路上的待人處事,是那樣細緻、操勞,讓我深受感動;看到學禪的人如此柔軟、慈悲,給了我莫大的鼓舞;再加上眾位師兄姊不經意的關愛、體貼,隻言片語的默契,更是讓我有「回家了」的感動,這真是一趟愛的充電之旅,此外,還能與法師們同行,每天都有開示和分享,濃濃法味,真是太豐盛了!

最後,不得不說的是,參觀聖嚴法師紀念堂的震撼與感動。師父的話語寫在廊樑上,看到時令我震驚,因為師父要說的話都說了,有沒有聽、有沒有做,就是我們的事了。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391期

人生368期

/人生雜誌編輯部


當我們決定向聖地出發,該做什麼準備?本期專題,聖嚴法師教我們朝聖前要做的功課;僧光尼僧團方丈悟因長老尼分享赴印度朝聖所見所聞對佛弟子生命的啟迪與反思。還有聖跡的起源與朝聖形式轉變,接著到印度、中國、西藏、日本、南亞進行一趟朝聖之旅;即使無法親臨聖地,也可透過延伸閱讀來感受朝聖的殊勝。常霖法師分享印度的出家考驗行、旅遊作家邱常梵隨藏民轉神山深入密境、專業導遊葉聰明帶團
……<more>

 

一個人的朝聖

/蕾秋.喬伊斯


一個人活著可以背負多少苦痛,一段遙遠的里程能夠紀錄怎樣的信念,一場與生命正面對話,重拾人生第二次機會與摯愛的旅程!

意外的一封信,讓哈洛決定開始一次荒謬的旅程,從妻兒的不諒解,到陌生人的協助,讓他堅信──只要繼續走下去,自然就會走到。或許有人會因此而活,有人會因此得到救贖。唯有坦然面對自己的過去,才能重啟一段新的人生……<more>

 
◆你今天微笑了嗎◆2017 心靈網路書店 暢銷展!
 
 

承先啟後的孤僧

/釋演正

東初法師(1908-1977),飽參實學,著作等身,重視傳統修持,極具時代意識,富有世界眼光的一代佛教思想史家。畢生在佛教制度、教育、文化、慈善等多重領域,均有過重大貢獻。法統根源,親炙師承靜禪、智光、太虛、虛雲、印光、弘一諸大師門下,僧眾後進,則包含茗山、性空、星雲、煮雲、聖嚴、聖開等多位當代佛教巨擘。本書稱之承先啟後,甚為確當……<more>

 

正念的四個練習

/喜戒禪師

從緬甸當代一位重要論師及禪師─喜戒法師的身上,我找到了一些答案。筆者在民國八九年左右因撰寫博士論文,有機緣承蒙禪師指導解讀巴利文註釋書,而有機會親近、見證一 位在美國資深的南傳長老的行誼風範。他的行事風格改變自己 一向對南傳佛教的刻板印象,以為禪修者只求自我解脫,只管禪修而什麼都不顧。相反的,我所認識的喜戒禪師是一位對佛法深具……<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7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