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717期 / 2017年08月30日‧每週三發行

◆探索心靈的具體方法◆《公案100》全新改版上市!

來看看素超人吧!

轉化壓力為助力


我們不必非得打倒別人,自己才能站起來,而是要加強自己的能力,化解壓力。

壓力或競爭,看來都是外在的環境,其實都是自己給自己的。人要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活得好,許多人說要培養「抗壓性」,但是更高明的方法,不是硬碰硬地抗拒,而是順勢化解、轉移迴避。

「抗」有對抗的意思,如果弄得不好,就會兩敗俱傷,產生後座力。所以,我主張四兩撥千斤,好像打太極拳,避重就輕,化有為無,轉實為虛。

要怎樣才能做到呢?壓力其實是來自於自己想爭取的,爭取不到;自己想要排除的,卻排除不了,因而取捨失據,這樣壓力就來了。所以,求不得很苦。但是,如果不去求、不去取呢?如果不正面抗拒而側身迴避呢?也就不苦了。

迴避不了 側身走過去

我的行事哲學是:已經有人做、大家搶著做的事,那我就不做;但如果是我不做就沒有人要做的、需要有人做的事,我就去做。如果迴避不了的,我就側身走過去。

還有,如果大家搶破頭都要做的事,他們沒有看出怎麼做比較好,那我就做。如果別人看了,也學我這樣做,又來搶,沒關係,就放手讓人搶去,因為我已經又前進一步了,不用害怕有人來競爭。

所以,我一直在人少的地方開路,常常是獨自一人努力,哪會有競爭呢?這叫「自知之明」,不叫「壓力」。

舉例來說,法鼓山是最早興辦佛學研究所的,剛創辦的時候,臺灣只有這麼一家佛研所;後來,許多道場也覺得,辦佛研所的確是很重要,可以培養很多佛學人才,也紛紛開辦了各式的佛研所。

國內的師生資源有限,佛研所卻愈辦愈多,我們是不是要關門呢?不用,我們可以再想別的路子──由國外多聘老師來,加強師資陣容,提高教學素質。結果,我們的佛研所既可以和國際交流,又可以跟上國際水平。

資源共享 繼續往前走

所以分享資源,並不是壞事,大家資源共享,但我們繼續往前走。競爭不一定是壓力,而是促使你向前的動力。如果你在原地不動,在同一個空間裡和別人爭有限的資源,那一定很痛苦。

我們不必非得打倒別人,自己才能站起來,而是要加強自己的能力,化解壓力。看見壓力與競爭,別當成是壓力,可以當成是轉型的機會,可以成長、突破,轉化壓力為助力,你可以選另一條路,不必為了競爭,和別人擠破頭。好比說,人家都在吃辣椒,你也拚命去吃嗎?不用,你可以選擇別的食物。另外選一種最適合你的食物,豈不也可吃得津津有味?

如果你在學校或辦公室裡,被別人視為假想敵,那很正常,代表你很優秀,應該覺得快樂才是。面對視你為競爭對手的同事,要用智慧化解,可以跟他當面談話,分享你的資源。也就是,不要把對手當做敵人,要做朋友,共享成果。

——摘錄:聖嚴法師《紓壓禪》法鼓文化編輯部選編,二○一四年十月出版

 
 

凡事斤斤計較,
或拿自以為是的標準的尺寸
來衡量他人、要求他人,
看起來好像是屬於理性的,
但卻是很痛苦的感性態度。

禪門

 

把弱者變強棒

在一個團體裡,有些人付出比較多,有些人似乎是依賴者。如何能讓落後、偷懶的成員趕上,變成付出者,也成為團體中的強棒呢?

■ 聖嚴法師

依賴者與付出者,看似兩種類型的人;但換個任務,原本的依賴者卻可能變成付出者,兩種角色可能在同一人身上出現。

比如說:某個人可能因工作興趣,以及工作熱忱和理想、目標,會在工作上全力以赴,盡心付出;但遇到人事與同事相處問題上,可能就會變得很被動,反而成為依賴者。

因此,依賴與付出並不是一成不變。做為領導者或負責人,應該隨時對於多付出的人給予鼓勵、嘉許。對於依賴者,要瞭解造成依賴的真正原因,如果只是一時無法適應,只要狀況改善,就可能從依賴者變成主導者了。

不過,社會上也有一些人從小就依賴別人,不願意付出。這些人也許天生資質較弱,自信心不足,從小到大已習慣依賴別人,做事都是被動的,缺乏積極性。

對於這種個性消極的人,必須要用耐心改變他的習性、觀念,以及對事、對人、對己的態度。要告訴他眾生平等,任何眾生都有機會成佛,但成佛是要靠不斷的努力、修行;所謂的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身心、思想及語言行為,不斷的修正、精進,就能成佛。

如果做人抱持得過且過的態度,一輩子這樣過,兩輩子、三輩子也都是這樣過,那人生就白白浪費,距離成佛之路,就會愈來愈遠。

我們團體裡也有非常被動的人,但畢竟是少數;而且大部分經過訓練後,都能發揮己身的功能。少部分真的無法跟上的,有時也會有人向我建議:「太難調教,不如把他開除算了!」

我說:「殺人的人還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更何況只是疏懶?只要他們不犯大錯,慢慢建立他們的自尊心與團體責任心就可以了。」

有位出家兩、三年的弟子,經常在害病,常像隻病貓似地睡在廚房,弄得一身灰;上課、工作也時常缺席,找了半天,才發現在睡覺。像這樣的人,領導者不該趕走他,而是要協助他調養身體,把病養好。現在他對於所擔任的執事,就做得很好。

因此,對這些依賴者,不要讓他們自生自滅,而要幫助他們,讓他們走出來,成為團體及社會有用的人。

本文摘錄自《方外看紅塵

帶著禪心去上班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的禪式工作學,融合禪修的方法和觀念,在本書中以34則提問,把職場上人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及瓶頸,化為清明的智慧心、柔軟的慈悲心,分享以禪心來工作的良方。在充滿挑戰的職場生活中,有了禪法作為安心的方法,就能找到……<more>

 

心念訓練營

/汀柏.霍克艾

小的智慧對話,大大的改變人生。

作為一個禪修者,汀柏.霍克艾用他這些年來在禪修中的所思、所悟、所得告訴讀者,如何應用佛學的智慧讓自己更懂得感恩、慈悲,用另外一種角度看待伴侶之間的關係、宗教以及成功……<more>

 
【法鼓山鈔經本】以禪入筆,回歸書寫養心的純粹!
 
 

梵網經菩薩戒

/靈源老和尚

本書為繼《梵網經菩薩道》之後,續編近代高僧靈源老和尚著作《佛說梵網經集義句解》後半部,內容為《梵網經‧菩薩心地品》下卷〈心地戒〉的菩薩戒白話註解,原經文與句解採上、下欄編排,條理分明;句解時廣泛參考諸家大師著作,重新詮釋,內容精粹.....<more>

 

不再試著修補生命

/傑夫•福斯特

放下「他人能使自己完整」的期待,想要變得更好,就是認真面對最糟的部分,並發自內心接納它。本書用令人料想不到的方式,引領讀者發掘真我,在學習全然接納的過程中,發現全然的喜悅與靜好,體悟何謂「全然的接納,從日常生活中覺醒」……<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7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