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行,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八十六期‧2016年02月11日
每月一次,固定週四發報
免費訂閱法鼓文化修行電子報:
 

■ 心靈法語

過去生中跟很多的人廣結善緣,
現生就有貴人支助,
再加上這一生的努力,
便得好運的結果;
過去生中跟很多的人結仇結怨,
此一生中便會遇到逆境折磨。

摘自:《禪門

從印度禪到中國禪(一)

調心有方,即可得到一心,而至失心入定。但這尚不是中國禪宗的方法。禪在中國,初期所傳,與印度的佛教無異,對於禪定的修行,在中國的發展,分成兩大流,一是綜合印度的大小乘的方法,加以開發而成天臺宗的止觀;一是從印度傳來的大乘禪或如來禪,加以開發而成禪宗的話頭(公案)禪及默照禪。

一、印度禪的方法

印度禪的修行方法,從小乘到大乘,頗可見到其演進的過程,現在略舉如下:

(一)小乘禪法

1.止觀

欲得四禪八定,必須用某種方法,收攝心神,並用智慧,觀照實際,此正所謂定與慧等持等修,始能入道證真。止是消極地將心神凝聚於一處,觀是積極地活用智慧觀照實相真理,二者如車之二輪,並駕前進,不可偏廢。此在《增一阿含經‧六重品》、〈有無品〉、〈慚愧品〉,《雜阿含經》卷三、同經〈因誦第三品〉,《中阿含經‧林品自觀心經》第三,以及《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三,均有述及止觀的名相與修法。中國天臺宗的止觀法門,即是依據印度小乘止觀,予以發揮而成。

2.三昧

不偏於止,不偏於觀,進入深定,心態正直平等,不動相續,觀智成熟,照境清明,稱為三昧。也就是由定中的智慧,反映於外境時所起的功用。大略可分二類:(1)從所觀的對象得名者,例如空三昧、無相三昧、無願三昧、慈三昧、火三昧、水三昧等。(2)從三昧的功能現象得名者,例如不動明王三昧、金剛三昧、獅子奮迅三昧等。此可以由《增一阿含經‧高幢品》、同經〈馬王品〉、《雜阿含經》卷二○等處見到。並於《增一阿含經‧十不善品》中,介紹說:「若有比丘,得金剛三昧者,火所不燒,刀所不入,水所不漂,不為他所中傷。」

因此,梵文的三昧(samādhi)這個名詞,至少含有三層意思:一是入定的本身,二是由定所生的慧對外反映的功能,三是神通的力量。故在翻譯之時,極易混淆。

從修行者的善根類別不同及層次不同,所得的三昧,也不盡相同。此在《增一阿含經》的〈弟子品〉及〈清信女品〉等處的記載,可以見到。在大乘的《付法藏因緣傳》卷一則說:「如來三昧,諸辟支佛不識其名;緣覺三昧,一切聲聞莫能解了;大目犍連、舍利弗等所入三昧,其餘羅漢,不能測度。」

3.十念與二甘露門

止觀是修定時用的兩種交互並行的方法,三昧是修行禪定後所產生的功能。現在再介紹修行禪定的方法。

(1)十念:以心念繫縛於某一種特定的事物或功能上,便可進入定境。所謂十念是: ➀一心專念於佛的身相、面相,及其殊勝的聖德。➁一心專念於佛的正法,因其能除眾生的煩惱渴求之心。➂一心專念如來的聖僧大眾,因其具有持戒、智慧、解脫的聖德。➃一心專念清淨的戒律,因其有無為無欲之功德。➄一心專念做大布施,若人罵我,不發怒,若人打我、殺我,不瞋恨,施捨歡喜,全無餘想。➅一心專念天神的身相光明,讚歎其善行的果報。⑦一心專念於休息,心意止息,樂住於安閒寧靜而入三昧。⑧一心專念於呼吸的出入,了了分明。⑨一心專念於身體的垢穢不淨,終歸無常。⑩一心專念於身體死亡的現象。從《增一阿含經》卷一的〈十念品〉所見,以上的十念,各各都是一種獨立的法門。

此十念,均係用來修行禪定的方法,後來的大乘淨土宗,便以念佛的身相、面相,以及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以期修成念佛三昧。

(1)二甘露門:此是後世的小乘佛教徒,從十念之中,抽出了第八的數息觀及第九的不淨觀,作為兩項特別重要的修行法。事實上,散亂心重的人,修行數息觀,淫欲心重的人,修行不淨觀,的確是相當有效的方法。甘露是一種藥名,傳說服食甘露,可得不死。將數息、不淨的兩種方法,稱為甘露之門,意即是修此法門,可以解脫生死。

4.五停心與四正斷

(1)五停心:又名坐禪的五門,《五門禪經要用法》中說:「所以五門者,隨眾生病,若亂心多者,教以安般(數息);若貪愛多者,教以不淨;若瞋恚多者,教以慈心;若著我多者,教以因緣;若心沒者,教以念佛。」

(1)四正斷:又名四正勤、四意止、四意斷。即是: ➀令已生的惡法斷除;➁令未生的惡法不起;➂令已生的善法增長;➃令未生的善法生起。

5.六妙門與十六特勝

(1)六妙門:這是以呼吸作為修定的六種方便法門。根據《大毘婆沙論》卷六的敍述,分條說明如下:

.數息,有五種數法:a從一數到十,稱為滿數;b從多的數目數到少的數目,稱為減數;c從少的數目數到多的數目,稱為增數;d數目數過了第十,或自行確定一串不規律無順序的數目,稱為亂數;e先數五次入息,再數五次出息,稱為淨數。

.隨息,將心念隨著呼吸進出,息至何處,心亦隨之到何處。吸氣時,心隨氣入,逐步由咽喉、心胸、臍輪,乃至直到足趾;呼氣時,心隨氣出,漸漸由近至遠。

.止息,觀想息風,初住鼻口、次住咽喉、次住心胸、次住臍輪,乃至住於足趾。

.觀息,息風到達任何部位,都能審究觀察。

.還息,又名轉息,轉此呼吸,觀想:身不淨、受是苦、心無常、法無我的四念處,用來對治凡夫通病的常、樂、我、淨的四顛倒。

.淨息,一切煩惱盡除,證得聖果之謂。

(1)十六特勝:此亦是呼吸法的一類,《修行道地經》對此有詳細的說明。即 是➀數息增。➁數息減。➂數息時動身,即知有問題。➃數息時身體怠惰沈重, 即知有瞌睡的問題。➄數息時生起歡喜心,即知有問題。➅數息時生起安樂心, 即知有問題。⑦數息時,觀照諸種想及念,了了分明。⑧數息時雖起諸種想及 念,皆柔順於數息的工夫。⑨數息時自心所感覺明了者,即時知道。⑩數息時, 若心歡悅立即知道。⑪ 數息時,若得心定,即時知道。⑫數息時,心得解脫,立即知道。⑬數息時,洞見息是依於無常,即時察知。⑭數息時,觀察息之起滅不已而得離欲之心者,立時知道(離欲界即將入初禪)。⑮觀見氣息滅盡,即時知道(將入第四禪)。⑯數息時,觀見氣息滅盡,離欲清淨,趣向解脫道,立即知道(將離三界生死)。

可見,六妙門與十六特勝,都是以呼吸法來達到禪定乃至解脫一切煩惱的目的。

   
禪修菁華集(全套七本)
 
禪修菁華集(全套七本)軟精裝特惠組合

輕鬆進入禪修之門,重構生命版圖的智慧之書

聖嚴法師在這套【禪修菁華集】中,賦予禪最完整而嚴謹的解說,透過層次分明的主題,便可得禪法面貌的梗概。從禪的簡介開始,縱觀禪宗的法源遷流,橫析禪宗修行方法的精髓,引領讀者在生活中靈活地善用禪法,積極的經營人生,開創內在無私的慈悲與無我的智慧,完成生命的自在與完美......

 
   
 
《禪的體驗.禪的開示》/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詳細解說禪的源流、入門方法、四禪的心理與生理狀態、調心調息等禪的體驗與禪學知識;並點出佛魔分別、何為明師、坐禪功能等內容,講述體驗的層次與禪法的運用,並附上禪七開示錄,是一本值得修行人驗証以及想完整瞭解禪的體驗與知識的讀者看的好書......

 
   
   
 
從印度佛教到中國佛教/冉雲華

本書收有十四篇學術論文,討論的主題是佛教從印度到中國的轉變和發展。中、印兩國的佛教雖是同一傳統,但是歷史命運不一:佛教在印度衰亡,卻盛揚於東亞。這一強烈不同的歷史命運,原因何在,變化過程如何,正是本書要探究的主題......

 
   
除修行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6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