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682期 / 2016年12月28日‧每週三發行

來看看素超人吧!有菩薩告訴素超人,他很能修忍辱行,脾氣很不好,但為了迎和別人,他都盡量忍耐不發脾氣,反而自己壓抑自己的情緒,自己得內傷、受委曲......

分享聖嚴法師在《學佛群疑》中對忍辱行的說明,希望能幫助所有得內傷,不開心的菩薩們,心開意解,常常法喜充滿~ ^0^

忍氣吞聲就是修忍辱行嗎?

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過煩惱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確也有忍氣吞聲的意思。比如《遺教經》說︰「能行忍者,乃可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瑜伽師地論》卷五七也說︰「云何忍辱?謂由三種行相應知︰1.不忿怒,2.不抱怨,3.不懷惡。」另《大智度論》卷六亦云︰「眾生種種加惡,心不瞋恚;種種恭敬供養,心不歡喜。……是為眾生中忍。」同書卷一五也有:「忍諸恭敬供養眾生,及諸瞋惱淫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養恭敬法,及瞋惱欲法,是為法忍。」在《優婆塞戒經》卷七也另示如下︰忍有兩種︰第一是世間忍,就是能忍飢、渴、寒、熱、苦、樂;第二是出世間忍,即能忍信、戒、施、聞、智慧、正見無謬,忍佛、法、僧,忍罵詈、撾打、惡口、惡事、貪、瞋、癡等,能忍難忍,能施難施。

從以上所引經論內容看來,忍辱二字的涵義甚廣,有拒受諸樂而接受諸苦之意。無理的侮辱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拒絕美女的投懷送抱,也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而信受佛法中的種種法門,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夠辦得到的。一般而言,若與自己無關的事,大致能夠忍受;若與切身的名利、眷屬、男女等相關諸事,那就不容易忍了。

佛法不僅為個人忍,也要為眾生忍。到達無諍的程度時,就成了八風吹不動,即對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的八種現象,無一不能忍的境界。所以解脫的菩薩稱為已得無生法忍。對於內六情的眼、耳、鼻、舌、身、意等不著,於外六塵的色、聲、香、味、觸、法能不受,即稱為法忍。如能遇迫害而不瞋,受供養而不喜,既無能受的我,也無使我接受的他,能達如此,則稱生忍。此不僅是聖位菩薩的境界,也是修行佛法的目的。能忍就能安己安人、和眾共濟,所以忍辱是建立和樂人間的最佳準則。

根據這樣的標準,好像忍辱就是忍氣吞聲,一切的冤枉、侮辱、毀謗、打擊,都應該全部接受,沒有反抗的餘地似的。然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必須注意,如果不是出於智慧的忍辱,很可能造成更大的災難,因此透過智慧的觀照,應當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說,風雨水火的襲擊,是無法控制的;但是仍可以未雨綢繆,設法避免,來減少傷害、損失。業報是要正面接受它,但也可以經過努力,來改變業報的程度和方式。

所以,若對雙方無損並且有益的事物,那是必須接受的;如果對他有益,於己無益,也應考慮接受的;若對雙方都是有害而無益,那就需要設法避免或轉變它了。例如︰明明知道對方是醉象、瘋狗、狂人,見人就咬、逢人就殺,就當然要設法制止,因對方已經不幸,切莫讓他再製造更多的不幸。但也不可存著「以牙還牙」的報復心態,應是基於慈悲的原則,自己時時加以反省和慚愧懺悔。對於喪失理性的人,應該通過制約、教化等方式和方法,使他們得以恢復正常。這對他們自己本身,以及整個社會,乃至所有的眾生,都是有大功德的。

 
 

挫折與艱辛未嘗不是好事,
這段人生的際遇,
正好是重新思考的契機。
任何時候都抱持希望的心,
即使覺得處於失敗的狀態下,
也不要向失敗妥協。

人間世

 

花都魅影——業力與願力在自心

巴黎,是一座讓人充滿想像的城市,
《花都魅影》將想像發揮至極,
戲中戲,人生戲碼是誰在演戲?誰在看戲?
劇情的流轉猶如世間的輪迴,
能否超越業力的牽引,關鍵在於心中願力的啟動!

■ 文/李鴻文 圖/采昌國際提供

如果你坐在黑暗的戲院中看電影,突然看到銀幕裡的觀眾也在看著你,是不是會產生錯覺,到底誰在看誰?誰才是演員?誰在演戲?演的又是什麼戲?

睽違影壇多年的法國導演李歐卡霍(Leos Carax),2012年自編自導的新作《花都魅影》(Holy Motors),彷彿莊周夢蝶一般詭譎,一開場就極具巧思,由李歐卡霍親自扮演的中年男子,在一個陌生的房間醒來,他經過一番摸索,打開一扇門,居然通往一間戲院,戲院裡高朋滿座,甚至小孩和狗也都被吸引來看戲。

這奇妙的夢境和劇場,便成為本片有趣的基調,究竟人生是夢、非夢?是戲、非戲?孰真、孰假?有我、無我?……這一連串的大哉問,導演透過男主角奧斯卡所從事的角色扮演工作,逐一為我們掰開荒謬怪誕的生活表層,探究生命的本質和存在的意義。

角色扮演孰真孰假?

由李歐卡霍的愛將丹尼拉馮(Denis Lavant)扮演的奧斯卡,他的工作就是角色扮演,加長型禮車是他變裝的後臺,整個花都巴黎則是他大展身手的舞臺。他的女司機同時也身兼他的祕書,載著他四處為客戶服務。

導演運用極為特殊的形式,呈現男主角一天的工作現況,九個case,加上一段意外的情節,以及奧斯卡──這個角色本身就是一種扮演,總共十一個角色,包括路邊乞婦、肢體律動家、野獸怪客、慈父、割喉刺客、流浪樂手、殺手、瀕死老人、戀人,以及夜歸男子等角色,輪番上演一齣又一齣光怪陸離的戲碼。乍看是導演刻意彰顯荒謬的人生百態,仔細品味卻饒有深意。

光看不同的橋段,才氣縱橫的導演以不同的電影類型來表現,就夠令人讚歎。因此觀眾能在一部影片中同時看到,諸如社會寫實劇、驚悚片、槍戰片、歌舞劇、文藝愛情片,以及模擬動畫等;而導演更藉由這些不同電影類型的片段,或向影壇大師致敬,或引經據典,不傷大雅地揶揄調侃同行,令人目不暇給之餘,儼然一部趣味盎然的電影大觀。

真實的人生縮影

如同影片本身在各種電影類型中穿梭遊走,男主角奧斯卡也在一天之內,快速變換不同的身分,而他既要入戲三分,又要懂得出離、退場與轉換,但他表面上雖來去自如,實際上卻有些疲於奔命。導演似乎也有意無意地提醒我們,我們不是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各式各樣的角色,譬如父母、子女、學生、上班族、同事、朋友、戀人等等,如同男主角一樣,從日出到日暮,我們在各種角色之間穿梭、奔波,甚至重疊,一刻也不得停歇。因此,奧斯卡的角色扮演,何嘗不是我們現實人生的縮影,雖怪誕突梯,卻十分真實。

同時,導演也刻意強化奧斯卡各種變裝的過程,突顯角色之間的落差,讓觀眾既明白一切不過都是戲,卻不知不覺墜入真假難辨的情境中,繼而忍不住跟著奧斯卡前女友一起追問:「我們是誰?我們又身在何方?」究竟現實人生中,哪一個角色才是真實的自我?到底有我、無我?而生命的本來面目又為何?猶如參話頭一般,產生對人生的疑情。

細細品味李歐卡霍的《花都魅影》,其真正動人的魅力,不僅在於華美繁複的形式與意象,更在層次豐富且多元的內在意涵,任你以不同的視角,層層剝開與解讀。本片既可以是幻夢、是戲劇,也可以是存在主義對人生的質問與探討,同時也蘊藏了佛法的智慧觀照。

隨時上演的輪迴

導演故意讓奧斯卡在各種角色之間不停變換,忽而乞婦、忽而殺手、忽而慈父、忽而戀人等種種角色,瞬間轉換,猶如一個生命個體在不同的時空,不停地輪迴、流轉。而更令人訝異的是,導演竟在最後一個角色中,讓夜歸的男子回家,但等候他的卻是猩猩老婆和猩猩孩子。

我們當然可解讀那是導演對於達爾文進化論的嘲諷,但若從影片中反覆辯證的所謂「行動之美」,以及英文片名Holy Motors,所謂神聖的引擎或驅動力來推論,何嘗不可看作是一股無明的業力,不斷推著奧斯卡最終輪迴至畜生道。這或許也是導演刻意將這段放在影片的結尾,帶給觀眾一個巨大的震撼,提醒我們千萬別在角色扮演的遊戲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樂此不疲,否則,等到墮入三惡道成為畜生時,已後悔莫及!

不過,觀看本片中的奧斯卡,每在執行任務之前,都會做足功課,明瞭客戶相關資料,方以角色扮演來滿足各方客戶需求,讓人不禁聯想到觀世音菩薩,以種種形象、身分,應化十方,救度一切眾生,即使進入畜生道,仍是為了慈悲的示現與度化。

如是觀之,李歐卡霍的《花都魅影》所表達的,可以是無明的業力,不斷驅動輪迴、流轉;也可以是菩薩的大悲心與大願力,勇敢進入人世間,陪伴眾生、關懷眾生、啟發眾生、度化眾生。

然而,是業力或願力?端看我們的初發心。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354

禪味六十
/釋繼程

酸甜苦辣,禪在當下,人生百味,用心體會,處處都是禪的好滋味。禪,在吃飯睡覺之間,禪,在喜怒哀樂之間,禪,在一呼一吸之間,日復一日不變的生活,如何感受禪味?
繼程法師以六十篇精妙短文,與我們分享人生禪滋味。「生活禪帖」將日常紛擾,轉為禪心片片;「無字禪帖」的十二種「無」字智慧,是化繁為簡的清心妙智;「禪堂禪帖」的禪修歷程,脫胎換骨,處處皆參禪好道場;「頓悟禪帖」只要當下一念覺……<more>

 

哪兒飄來這些雲
/辜琮瑜

花無妍醜,境無淨穢,心無忙閑,千頭萬緒時,看看天上哪兒飄來的雲朵,遠離塵垢,讓身心輕安自在!
心的陪伴者辜琮瑜,秉持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教誨,透過四十二首禪詩偈語,在隨筆短篇珠璣字字之間,引領我們探討生命的功課、理解對待的真義、體會相遇與相別的美好,並在當下活出幸福。辜琮瑜透過平常生活中的細微觀察,分享禪門的達觀與智慧,破除煩惱,寓意蘊深,讀來更勝「樂活」,彷彿是人在內心荒蕪飢渴時……<more>

 
 
 

佛教史叢談散集

/淨海法師

藍毘尼園、鹿野苑、菩提伽耶……,為何總是吸引絡繹不絕的朝聖人潮?東南亞佛教藝術有哪些特色?中國古籍中對於佛教交流的敘述有哪些?泰國王朝的更迭和佛教信仰有關?為了推廣佛法,淨海法師曾留學泰國學習巴利文,鑽研相關史料多年,筆耕不輟。經由長年研究考證,以叢談彙編方式介紹佛教的發源與流傳……<more>

 

正念

夢參老和尚

這些年來,老和尚在五台山圓滿開講《華嚴經》等大乘經論,精神轉為深沉厚重,弘法時聲如洪鐘、底氣十足,往往令聞法者激動欲泣,又能在一股凝重的歷史意識當中,萃煉出清明的學佛信心。為此,我們彙整老和尚九十歲後在海內外各地的隨機講話。文稿內容,由短至長、由淺入深,由世間的事法至出世間的理法,最後總結……<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6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