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660期 / 2016年07月27日‧每週三發行

◆《東方初白——東初老人傳》新書上市特惠78折!

來看看素超人吧!「梁皇懺,一卷功德力,願滅信人亡者一障罪。親證菩薩歡喜地,懺文舉處罪花飛。解了冤,懺了罪,消災增福慧,脫苦生忉利。龍華三會願相逢,彌勒佛前親受記。南無龍華會菩薩摩訶薩

我們常以不清淨心造作身、口、意三業的惡業因,在未來受六道輪迴之果。2012年果竣法師於農禪寺梁寶懺以還債、懺悔為喻,勉勵將身業拿來拜佛、禮佛、發菩提心幫助他人,口業用來誦經,意業拿來皈依三寶、讚歎三寶,身口意三業都用在善法上。

梁皇寶懺是漢地佛法的懺王,禮拜《梁皇寶懺》〈解冤釋結〉品,必須用慈心觀來廣修佛法。

聖嚴師父告訴我們:「如何成佛道,菩提心為先,何謂菩提心,利他為第一。」所以我們要發願,唯有發大菩提心,行菩薩道,勤求諸法,利益眾生,才有辦法解冤釋結自利利人。懺文說:「於諸大眾,等無差別,入平等觀,無怨親想。」

果竣法師進一步說明:「身為菩薩行者,一定要努力做到沒有怨親分別之想,也就是盡量做到能夠以平等、無私的心來對待一切人。」法師最後一場開示,特別強調信、願、行,只要專心念佛信心堅定,心誠就能與十方累劫眷屬相應。

聖嚴師父 : 「已經犯的錯,要懺悔;如果自己沒有犯錯,或者不知道自己犯了錯,可是為了要修行——修定、修慧,或者發願受戒,這個時候也要懺悔。就好像是我們吃飯以前,要把餐具洗乾淨,懺悔則是恢復我們三業的清淨。但是,懺悔以後,是不是我們的業就已經了了?我告訴大家,沒有「了」。懺悔是說,我承認自己犯了錯誤,所以要負起責任,來彌補錯誤。 

2016農禪寺一年一度的梁皇寶懺即將開始,菩薩們準備好參加拜懺了嗎?記得一定要先做定課喔!^0^

梁皇寶懺法會-法鼓山農禪寺

 
 

無法逃避的事一定要發生時,
就讓它發生吧!
接受它等於把問題解決了;
如果逃避它,
問題永遠解決不了。

聖嚴說禪

 

我們都是「萬行菩薩」

當義工是以六度、四攝法門修「菩薩萬行」,因此,聖嚴法師稱法鼓山的義工為「萬行菩薩」。雖然我們不能立即具足菩薩的萬行,但只要發菩提心,凡事盡心盡力,一時間無法萬行俱全,能有一行、二行,也就算是菩薩行了。

■ 聖嚴法師

在今(1992年)夏以前,我們對於給法鼓山發心做工而不計薪酬的人,稱為「義工」,乃是指的義務工作者,這是順隨世俗的用法。中國儒家的孔孟之學,即以「仁義」二字,概括道德行為,所以,凡是不計私利而為公益所行的好事,都可稱為仁行義舉。

六度攝萬行,真菩薩

可是在佛法的用語中,與「義工」相當的,便是「菩薩行」,而菩薩行的涵義,比義工更為深廣。何謂菩薩行?便是指的修行「六度」法門及「四攝」法門的發心菩薩。六度的內容,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正知見)的六個項目;四攝的內容,是指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的四個項目。其實此二法門已攝一切善行的一切功德,故在《仁王般若經》卷上,有「六度四攝一切行」的連用語。在中國大乘各宗,便有使用六度攝萬行的語句,例如《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就有這樣的句子說:「諸方說,六度萬行,以為佛法。」這種觀點,在《維摩經》說得更加清楚。

菩薩行,即是眾生成佛的正因,所以《維摩經.佛道品》的末後第三偈說:「如是道無量,所行無有涯,智慧無邊際,度脫無數眾。」其中的第二句「所行無有涯」,便是說成佛之道,當具萬行的意思。然後《維摩經》又於〈菩薩行品〉中說:「如菩薩者,不盡有為,不住無為。」菩薩能夠在淨而淨,處穢而穢,所以不盡有為;菩薩僅是應彼而動,於「我」無關,所以不住無為。「不盡有為」是心無染著,但仍在凡夫的環境中共同生活,「不住無為」是雖已解脫,但卻不會逃離眾生的生死苦海。因此,〈菩薩行品〉又說:「教化眾生,終不厭倦,於四攝法,常念順行,護持正法,不惜軀命;種諸善根,無有疲厭。」這便是說,菩薩行者,當常以四攝法,廣度眾生,永不厭倦;菩薩行者為了護持正法及種一切善根,不僅永遠不會感到疲倦討厭,甚至可以不惜以身相殉。這都是指的菩薩當修一切行,那就是萬行。

盡心又盡力,菩薩行

我們法鼓山的義工群,雖尚都是凡夫,卻已跟未信三寶的凡夫不同;雖不能立即具足菩薩的萬行,我們既是大乘佛教的三寶弟子,既在皈依典禮中,已跟我念誦〈四弘誓願〉,就算已經發了無上菩提心的初發心菩薩,從現在起,能做多少算多少,盡心盡力,不急不怠,到了成佛之時,必定具足萬行。猶如雞在蛋中時,已有成為雞的因素;我們凡夫只要發菩提心,便是具備了成佛的正因;雖不能於一時間萬行俱全,只要盡力做去,能有一行、二行,也就算是菩薩行了。因此,凡夫發心,便成初發心的菩薩,便似蛋中的雞,便已具備了六度萬行的正因,故即可以被人稱為萬行菩薩,也當以萬行菩薩的目標自勉。

基於如上的理念,我們法鼓山的發心菩薩們,都該被稱為「萬行菩薩」。不受薪的,當然是;受薪的,一樣是。我們不把專職受薪的菩薩當雇工,受薪只是為了維持他們的生活所需;他們也不當以雇工的心態來法鼓山論工計酬,他們的目的,同樣是為了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自然也是萬行菩薩了。否則的話,我們法鼓山的理念與共識,在我們內部都無法推行,還能「建設人間淨土」嗎?

本文摘錄自:光明遠大》第四單元〈希望遠大菩薩行〉,原文收錄於《春夏秋冬

菩薩真義
/東初老和尚


觀音菩薩與地藏菩薩是中國人最熟悉、最感親切的兩大菩薩。在遇到困境時,最先求助的對象,往往不是觀音菩薩,就是地藏菩薩。但是求菩薩不如學菩薩、做菩薩,自救救人,能夠如此,便是理解菩薩真義。如同東初老和尚所說:「我們不僅以觀世音菩薩……<more>

 

菩薩行-CD
/李俊賢


聽過菩薩的歌聲嗎?只要隨《菩薩行》同發好願,你也能行菩薩行!《菩薩行》的每首歌,都充滿著希望與祝福,如一道陽光,照亮智慧心!如一陣和風,觸動慈悲心!菩薩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捨能捨,將音階化為菩薩道的成佛階梯,凝聚心力的百人交響樂團、合唱團,以磅礡氣勢展現人間菩薩的動人樂音……<more>

 
 
 

動靜皆自在
(二版)

/聖嚴法師

以平實的人生為基礎,少煩少惱為宗旨,輕鬆自在過生活。中國禪宗史上的許多祖師,都以為平常日用即禪。不論出家在家,若能將禪宗的觀念和方法,用之於日常生活,縱然處身於萬丈的紅塵之中,也會體驗到安定灑脫又活潑自然的人生境界......<more>

 

看話參禪

/鄭振煌

從止觀、心性、般若波羅蜜談看話禪。看話禪、話頭禪或者參話頭,都是相同含義的名相。看話禪不是一門學問,而是要實際操練。介紹看話禪背景之後,才能夠真正體會。以下三個因素一定要先了解:第一、止觀法門。看話禪是屬於止觀……<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 版權所有
© 2016 Dharma Drum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