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386期/2015年10月6日發行‧每個月初發行


 

大家來讀《普門品》──學做現代觀音

三輪體空真布施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於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

■ 許翠谷

◎菩薩聖德

轉贈禮物,在我們身邊很常見,姑姑前一秒給的水果禮盒,下一刻媽媽出門就轉送給舅舅……傳遞善意與祝福,似乎理所當然,只不過,在施與受之間,我們總是計較著「這是誰送的」、「送了些什麼」、「我想送給誰」,但佛菩薩倒沒這麼想。在這場交流中,觀世音菩薩「不受而受,受而不受」,正意味著沒有施予者、沒有受贈者,也沒有施贈的事物,展現的是三輪體空,無我的大悲心。

三輪體空,是讓自己成為一個穿針引線的人、一座橋樑,讓各種因緣來來去去,聖嚴法師就常常譬喻自己做的是輸血管的工作,「哪些人需要輸血,哪些人願意奉獻自己的血,我這根輸血的管子就從此身連接到彼身,而不會剩下一滴血留給自己用」。

聖嚴法師在《禪門》中便提出慈悲的三種層次——生緣慈、法緣慈、無所緣慈。先從自己的親人擴大到陌生人,從慈悲人類而至微小的動物;接著是「法緣慈」,雖然有被救濟的對象、救濟的事物,以及救濟眾生的自己,但沒有親疏、厚薄、輕重等的差別,而是一視同仁;最後是「無所緣慈」,也就是觀世音菩薩的無緣大慈,在這個層次裡,慈悲不需要問理由,也不需要有對象,甚至連慈悲的心願都不需要有,只是做當下該做的事、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一如《金剛經》所說:「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當我們不求回饋、不為任何目的,不被任何過去的經驗所綑綁,那麼沒有一個眾生不是我們可以幫助的對象,因此觀世音菩薩的無緣大慈,可說是積極之中最積極的一種修鍊。

此外,觀世音菩薩又號「施無畏者」,因為菩薩總能解救他人危難,讓眾生免於各種恐懼不安。進一步來說,布施分有財施、法施、無畏施;我們可以捐捨有形的金錢、物質、身體器官,也可以用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佛號,讓身邊的人看到我們、與我們接觸時,感到安心、歡喜,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無畏施。

在菩薩的修學歷程中,初學菩薩有時也會貧窮艱苦,沒有什麼可布施的,印順長老在《成佛之道》中鼓勵我們,布施是捨心的練習,重在養成「一切能施」,修布施,談的不是布施的種類、多寡、大小,而是心念,所以即便是見到他人布施而生起隨喜心,也是很好的練習。

◎現代典範:善米福田庫 串聯善願的力量

吃飯買米,天經地義,但在發起「善米福田庫」的印隆法師和熱心的網友手中,平凡的一斗米,有了溫度和新的生命。

2014年,印隆法師在一次偶然的機緣下,認識了友善耕作的小農林家良,有感於自然農法護生、愛惜大地的用心,便在網路上發起「募集好米護持道場與幫助獨居老人(弱勢貧病)」,邀集網友合購友善耕作農法種植的無毒米,一來鼓勵小農愛護這塊土地上的一草一物,讓人與大自然得以和合共生,再將這些無毒米,送到有需要的道場供養大眾和十方有情,同時也分享給貧弱的獨居老人,此舉一在網路上發布,隨即獲得廣大回響。

這些米,不僅無毒,更是眾願所成的善米。募集活動結束後,許多民眾仍表示願意護持友善耕作的小農,順著因緣,於是開展出「善米福田庫」的計畫。聖嚴法師說:「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願我們能捨下『想要』,以此幫助『需要』的眾生。」本身罹患罕見疾病的印隆法師,儘管行動不便,仍透過網路鼓勵大眾發心,布施米糧或其他物資給需要者。在這過程中,印隆法師僅僅是作為一個交流的平臺,讓採行自然農法的小農團隊、獨居長者、發心護持者,甚至水田裡的小生物們一一產生了連結,而這些不起眼的白米粒亦如大眾的善念,更成了生生不息的活力補給,持續滋養著每個人的心靈。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386期

 

初心看世界

傻一點兒好

一群年輕人來到道場,向常藻法師請益,
學業、社團、學佛三者如何取得平衡?
常藻法師以過來人經驗分享,
原來學佛的熱忱來自於一股傻勁兒地承擔,方能一嘗妙滋味!


■ 釋常藻(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監院)

一群稚氣未脫的大學生,披風戴雨,結伴上門來。

好不容易約好下課後集合的時間,十幾個人坐著小型貨車,擠不下的騎著摩托車就來了。這年頭,要接引年輕人學佛,一般都要用上十八般武藝,「先以欲鉤牽」。因此,遇到這群如此乖巧、精進、充滿熱忱的孩子,格外讓人疼惜。

心裡頭了解他們為追尋什麼的答案而來。

自己也走過這樣的歷程:單純憨直的心,好樂修學佛法,卻受絆於現實生活中繁忙課業的壓力;想要活出不一樣的大學生涯,但內外各種障緣卻一再讓人不得不卻步。

那渴望成長的眼神,滿溢著無助;那不甘被現實綑綁的熱忱,蘊藏著隨時綻放的光彩。如此主動、充滿活力的生命,叫人不懂得搖頭、不忍拒絕。

於是,成就了這一場相會。

天平上的學業與學佛

彷彿回到了十幾年前,為了辦佛學會活動,只能約在半夜十二點開會的瘋狂日子。一群對佛法只有熱忱,卻一知半解的大學生,不曉得哪來的堅持與信念,再苦都要走下去。想盡辦法,一心只為找出路,不曾浮現放棄的念頭。

當時是怎麼走過來的?

他們很努力地猜:「願力!」「責任感!」「護持三寶!」「毅力!」「堅持到底!」「為了分享佛法!」

標準答案,卻以上皆非。答案只有一個:「夠傻。」

大家聽完閃著一雙雙瞪大的眼睛。

是的,回頭看,沒有什麼更能耐得住考驗的,就只有:「夠傻。」

若是聰明一點,就會不斷地周遊在計較和比較當中。課業已經夠繁重了,肯定不會讓自己去承受學業以外多餘的壓力,也不會犧牲假日睡眠的大好時光,更不會為開不完的會議,而錯失吃喝玩樂的旅遊。

還好當初不夠聰明,沒盤算出其中的得失利害。因此,傻傻地承擔了一點兒都不知道要怎麼當的主席之職,傻傻地忙得天昏地暗。付出了那麼多,也沒什麼成績可言,卻一點兒都不在乎,也從未閃過「我不幹了!」的念頭。

「沒有一定要怎麼樣。」只有這麼單純的心念。一路走來,因為不怕累、不怕做不好,因此有機會累積了許多的善緣,一路牽引著我,更貼近佛陀的教誨,乃至走上出家之路。

一股傻勁兒

聊著聊著,聊到了出家後的執事。

「法師長期承擔著弘法的使命,為何法師都不會累?不會起退心?」

法師不是超人,乃血肉之軀,這色身當然會累啊!不過,還真沒起過退心。原因何在?似乎自始至終沒有改變──因為夠傻。

要是聰明一點兒,打聽清楚,前後斟酌,鐵定不敢來接現在的執事。那時候單純的腦袋瓜只想到,僧團賦予的任務,來了再說,會就做,不會就學。想得實在很簡單。

然而,當傻勁兒漸退,慢慢看清事實後,才驚然發現,原來一點兒都不簡單。考驗、挫折、無助常伴左右,還真不是「會就做,不會就學」這簡單的座右銘所能抵擋的。

面對那許多超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根本無暇去想「要不要」、「自己到底能不能」等問題,只能不斷地往前走。如此多的「不知如何是好」,若是拚了命「一定要把它做好」,只會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盡,又一事無成。

不能只懂拚了命的努力,又不能不負責任地棄之不管,到底要怎麼辦?

其中一位大學生冒出一句:「就傻傻地去做,能做什麼就做,不能就靜待因緣成就。」年輕人果然領悟力強,馬上現學現賣,說的確實是個人這段時間的應對方法。

無助時,我只想到,過去眾多的善因緣成就了自己,總不能放棄說不要做了。尤其能在聖嚴師父座下出家,暢飲師父的法水,那麼幸福被滋潤的我,對如來家業怎麼還能推辭呢?因緣讓我來扮演目前的角色,就讓那些曾經滋養我生命的善好因緣,來發揮更大的作用吧!

只是讓因緣經過的個體

我需要做的,只是敞開心胸,不要限制任何善緣的發展與成就。我,只是讓善緣經過的個體,就讓善緣盡情地發揮其功能,廣利眾生。

自小膽怯的我,開始不再為了害怕面對人群,而拒絕站出來講話。因為我要向眾人表達的,不是我個人的想法,而是過往曾經受用過的善言與智慧。生來自我保護感頗強、凡事過於謹慎而至拘謹的我,開始願意允許不確定性的出現,因此也允許了許多潛能的開發與開展。

因為傻傻地承擔,而讓所有的善因緣,有了更開放與寬敞的空間,得以成就更多人的學習與成長。我已不是我,是讓因緣經過的個體。這樣的感覺真好,沒有負擔,沒有非得如何,卻有了比個人拚命努力更圓滿的成果。

聊著聊著,渾然不覺夜已央。

真抱歉,這一晚沒有大家期待的勵志格言,只有一句:「傻一點兒好!」蘊藏的,是禪修不斷練習放下自我的精神,是受挫力無限、個人受用一生的原則與方法。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386期

 
  募集「心」潮青年 10/31相約法鼓山
 

在現今各種風潮中,年輕的你「心」朝何處?是否能勇於追尋自我價值,創新自我的潮流。法鼓山世界青年會即日起熱情募集300位全球的「心」潮青年,一同加入10月31日及11月1日的「祈福大集會」,藉由《心經》共讀祈福,在忙碌混亂的生活中,找到安定身心的力量.....more

 
  預約禪悅幸福 法鼓山佛化婚禮即日受理報名
 

體驗禪悅境教的幸福,快來預約你們的佛化婚禮!法鼓山第二十一屆佛化聯合婚禮將於2016年1月10日在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舉行,預計將為64對新人圓滿囍事,即日起受理報名,額滿為止。歡迎年滿20歲以上的準新人相約,明年共同在佛前完婚,在三寶前許諾珍愛一生......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5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