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子報由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385期/2015年9月1日發行‧每個月初發行
人生雜誌


 

領略憨山大師的修行心要──〈觀心銘〉導讀

 

■ 釋常慧(法鼓山三學院監院)

緣起

在我剛出家時,聖嚴師父(西元1930~2009年)還是每三個月於臺美兩地奔波,當時開始閱讀師父在美國寫給僧眾的書信,內心非常感動,感動於為人師者對徒眾們道業的殷殷教誨、念茲在茲。於今,我人在美國弘化,聖嚴師父已經圓寂六年有餘,再讀這些書信,時空的流轉帶動了心境與視野的轉化,伴隨著無限的感懷,感懷於一位漢傳禪門宗師在異地艱辛的環境因緣中,依然心心繫念與踐履著「為付大法於西方,捨身命以報佛恩」的深弘大願。尤其在聆聽與整理當時的禪期開示時,師父為西方禪眾極具耐心地以淺入深、層層引導他們進入禪門大海,對於師父的善巧方便、言辭譬喻,每每掩卷慨嘆:「予何人也,吾何人也?」

1980年中,居無定所、在街頭流浪了三個月的聖嚴師父,終於在眾西方弟子的協助下,完整收回於1979年底購得的紐約愛姆赫斯特區(Elmhurt)可樂那道的二層舊樓房。即便新道場正在整修過程中,師父仍決定於此新開創的道場「禪中心」開始舉行一年四期的禪期。這一年的7月舉辦了在禪中心的第一次禪七,而聖嚴師父也正式開始在禪期中的每個晚上,固定有將近二個小時(含英語口譯)講解禪宗祖師的開示著作,這次禪七講的正是〈觀心銘〉,總共用了五個晚上的時間講完。

〈觀心銘〉重在觀心無相

〈觀心銘〉是明末憨山德清大師(1546~1623年)的著述,相較於〈澄心銘〉有標示為居士而作,〈觀心銘〉僅列在《憨山大師夢遊集》的各「銘」選集中,目前尚無法查證是於何場合、為何人而著述。從比較作者其他「銘」體著述來看,〈觀心銘〉傾向於指導禪修者如何修行、指明修行「心要」的詩偈,而且著重在諦「觀」此「心」「無相」這方面。如同聖嚴師父所言:「這首詩提到的修行方法都離不開身和心,它們是修行的工具,但主要談的是心的作用。」

首四句破題:全詩主旨

全詩首四句:「觀身非身,鏡像水月。觀心無相,光明皎潔。」即開宗明義地提出全詩的主旨:修行是以「身」與「心」為對象,最終目標則是要達到「觀心無相,光明皎潔」,但是,要能「觀心無相」,則必須先從「觀身非身」開始,即要能觀身「非身」。如何知道「身」「非身」呢?憨山大師僅以如鏡中像、水中月之「鏡像水月」一語帶過。聖嚴師父對此則以「五蘊」與「四大」進一步說明「身」與「心」的義涵,以及二者之間互為因果的關係。其中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若能體證到身體是虛幻的,心就會安定下來,煩惱也會消除。以解構的方式打破對色身的執著,再進一步去破除「身體是真實存在」的錯誤知見後,就可以開始來參究我們的心了。

這是聖嚴師父對一般禪宗祖師強調「直指人心」的修證方向上,藉著對〈觀心銘〉的詮釋,進一步強調了「觀身」的前方便,為現代社會中較無修行基礎的人,具體指出了修行的下手處,以層層漸次地進入修心的狀態。

 

觀心銘

■ 明‧憨山大師

觀身非身,鏡像水月。觀心無相,光明皎潔。
一念不生,虛靈寂照。圓同太虛,具含眾妙。
不出不入,無狀無貌。百千方便,總歸一竅。
不依形氣,形氣窒礙。莫認妄想,妄想生怪。
諦觀此心,空洞無物。瞥爾情生,便覺恍惚。
急處迴光,著力一照。雲散晴空,白日朗耀。
內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念起即覺,覺即照破。境來便掃,掃即放過。
善惡之境,隨心轉變。凡聖之形,應念而現。
持咒觀心,如磨鏡藥。塵垢若除,此亦不著。
廣大神通,自心全具。淨土天宮,逍遙任意。
不用求真,心本是佛。熟處若生,生處自熟。
二六時中,頭頭盡妙。觸處不迷,是名心要。

(錄自《憨山大師夢遊集》卷三六,《卍續藏》卷一二七)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385期

 

三十一歲的出走

環島祈福行記事一二

一個三十一歲的年輕人徒步環島三十二天,
一方面,他想要為臺灣、世界祈福,
一方面,想用最慢的速度旅行,雙腳是最好的選擇,
一步步認識這片土地,也一步步認識、反省自己,
當下,走路是唯一的正念。


■ 林奕昕(社會工作師)

我從5月5日開始從臺北的家「起腳」,徒步順時鐘環繞臺灣一圈,於6月5日完成環島,共花了三十二天。

環島期間,早晨五點多起床誦早課、加誦〈普門品〉、《金剛經》和《地藏經》。多半行走以念佛為主,早上以念誦「南無地藏王菩薩」聖號、下午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為主,傍晚則以「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為主。時間允許則施食,如途經車禍肇事地點則以誦〈大悲咒〉、〈楞嚴咒心〉為主。 睡覺前誦念〈楞嚴咒〉兩遍。

看到世界不斷地充斥著物欲橫流、天然災害、戰爭的破壞,立志要徒步環島一圈約一千多公里,並且在苗栗大興善寺進行「三步一拜,環島傳愛」,發願為臺灣祈福,也為世界祈福,希望能夠藉由此舉平息外在環境與內在自我的爭端,消弭內外的有形、無形災難。

從環島中,體驗到生活的真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看見自我,進而改變自己與環境。

徒步環島就是一份工作

在環島的過程中,總有人問我:「你為什麼要徒步環島?」、「你的工作呢?」

我覺得謀求三餐的工作可以再找,但這個「工作」卻不能不做。

我所找的工作,是別人不太能理解的。獨自一人,安步當車,節衣縮食,早起晚睡,求得心安理得。我可以在徒步的閒暇去做別的事,例如打太極、朝山、打坐、研究經典……,而不用一早在車陣中穿梭趕上班,不用在辦公室吹著冷到直發抖的空調,也不用在競爭中擔心失去職位,更不用一直盯著電腦螢幕趕著交辦的事務,導致精神緊繃、忐忑不安。

這一個月中,我有一份職業,叫「徒步環島」,唯一的工作就是「清淨自心」,打掃塵垢,試著做一個真切的人。

沿途提醒自己不看電視、不亂看手機、按時刻表作息,慢慢找回清淨的心。正如同美國海軍海豹部隊的口號:「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Losing more sweat in peacetime means shedding less blood in war.)」對自己的要求愈嚴格,生活反而愈自在,祖師大德朝聖或環島前輩已經證明這條路是可行的,可以體驗到不同的人、事、物,學習到平常沒學習到的事物,所以我選擇踏上了這條旅程,接受這一份「工作」,直到完成。

三十二天的反躬自省

知錯就改,永遠是不嫌遲的。

——莎士比亞

如到臺東時,民宿老闆曾在車上指著眼前一望無際,看不到終點的大橋問我:「這樣走會不會感到絕望?」

「還好,我一路上都是這樣走來的。」我說。

只是,路途中偶爾也會有走累的時候,這時腦中會浮現念頭:「還有多久才會到?」這時我告訴自己,這一路上來已經過了大大小小的難關,不是也挺過來了?

我覺得民宿老闆的話雖是不經意,可是涵義很深。何謂絕望?人如果自以為是,不反省且自私自利,為了自己的欲望,那就真的是走到「絕望」了。四個星期內,走在路上,我也會自我反省:「為什麼我總是諸事不順?人生的難關接踵而來?考試不順?是不是我總是自欺欺人,沒有專一其心,失敗後沒有得到教訓,沒有克己復禮,還是不斷重演人生的失敗情節,如果要圓滿心願,必定要毫不懶惰,要真正的用功。」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385期

 
  三寶加持心安定 預約法鼓山9月祈福皈依
 

「信佛學法敬僧,三寶萬世明燈。」接引社會大眾透過三寶慈悲與智慧的加持,共同學習面對、接受、處理與放下,種種悲歡無常的生命歷程。法鼓山將於9月19日(六)下午2點在新北市金山區的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舉辦「2015年祈福皈依大典」。9/10前可透過網站專區(http://www.ddm.org.tw/refuge/apply.htm),或法鼓山各分院寺、共修處洽詢報名.....more

 
  九月禪遊法鼓山 禪修月活動開始報名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曾說:「禪究竟是什麼?禪不著語言、不立文字;語言、文字只是個標示工具,真正的『禪』是要靠自己去體會的」。而以禪悅境教聞名的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將於9月1日至9月30日,舉辦「禪修月」活動,竭誠歡迎民眾與親朋好友、公司同事一同禪遊法鼓山,學習放鬆身心......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5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