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文化文摘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一O二期‧2014年9月4日(每月一次,固定週四發報)

免費訂閱法鼓文化文摘報

入門基礎,一直用到成佛的《佛法綱要》

上星期朋友聚會,多年未見的朋友,耳聞我學佛了,便問:「你可有上課學經典呀?」

我聽了很慚愧,因為我並沒有去上課,也沒有認真學經典,但劈頭就說:「都沒有耶。」也未免斷了交談的興致、錯失讓人多少了解佛法的機會。

於是我說,雖然沒有上經典的課,不過讀讀書倒是有的,而且學佛不一定要從經典開始呀,很多佛法基本的概念,是可以從經典中抽出來講的,而且相當重要呢!

例如:佛法的核心,就是四聖諦;修行的基礎,就是六波羅蜜;初發心學佛,就要讀誦四弘誓願,經典課沒上,先讀了聖嚴法師的《佛法綱要》,就包含了四聖諦、六波羅蜜、四弘誓願這三法門,可說是立刻掌握學佛的入門基礎,更是修行成佛的基礎呢!

越建東老師在本書的導讀中說:四聖諦是以厭離「苦」的心情,對自己處處遭逢苦厄的命運,極想超脫;而六波羅蜜是以不怕挑戰的胸懷,對他人的受苦護念而樂意主動協助。同時,四聖諦與六波羅蜜同時具有「啟發眾生,實證空性」的共同點,而要完成它,其動力就在於四弘誓願。因為願心是檢視進步的重要指標,佛法的修行經常會遇到種種挫折,很容易退失,然而願力卻是乘風破浪的強力划槳,修行的挫折,在時時願力的護航下,必能突破而成佛道。

四聖諦、六波羅蜜、四弘誓願這三法門,教理的深廣度不用贅言,聖嚴法師講經的特色,能契合現代人的情境,從日常煩惱出發,直指矛盾所在。深入淺出又淺顯易懂的解說中,也引用經論做為依據。若已有佛法基礎的讀者,可從中一窺佛教義理嚴密體系之堂奧;一般讀者,則能從幽默有趣的舉例中,感受到親切的說法。細細研讀,必能受用。

 

佛法綱要
作者:聖嚴法師

【四聖諦講記】:佛法的基礎

〈四聖諦是基礎的佛學,釋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後的第一個夏天,最初在鹿野苑為五位比丘弟子所講的佛法,就是四聖諦。

【佛法的基礎】

基礎的佛法應該包括以下的四項:

(一)依戒而住

戒律,包括在家眾的五戒、八戒及十善,出家眾的沙彌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戒律就是健康清淨的生活規範。 

(二)依法為師

依「三法印」為依歸。「三法印」是指: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南傳巴利文的三法印中的第三法印是有受皆苦。

(三)以解脫為目的

觀十二因緣而出生死流轉,破執而離苦。佛法所講的正法,就是對生命的判析,生命的生死過程,是以十二因緣構成的,從十二因緣來觀照;觀成之後,便會覺悟到人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同時,也能夠覺悟到人的生命之虛妄,便可從執著的煩惱之苦,而得解脫。

(四)以四聖諦為總綱

四聖諦是生死流轉及生死還滅的指導原則。一切大、小乘佛法,無非圍繞著眾生的生死及解脫問題在做宣導,故亦皆依四聖諦為根源。如果離開四聖諦的原則而說的,都不算是佛法,而是外道法。

戒律及正法,合稱為正法律,目的是引導眾生趨向於解脫,故皆不離四聖諦的原則。

 
 
 
心經的智慧
╱釋繼程

當能看出五蘊根身是個緣起和合的現象,是色法與心法和合,即所謂色心緣起。色法,四大的各種性能,及所造色,加上受、想、行、識的和合。識是精神主體,依它而發出精神的作用或心理的作用,結合起來而成一個生命的型態。若能透澈地看出生命是五蘊和合、十二處和合,或十八界和合的緣起和合現象,就不會執著了…more

 
圓滿生命的實現:布施波羅蜜(二版)
╱陳柏達
本書就是探討如何運用布施來對治貪吝、利益眾生、斷除苦惱、達到自在解脫的境界。它不但闡明布施的種類、原理、禁忌、障 礙、喜悅、效益、要素和技巧,並且剖析了人生的際遇、苦惱的原因、解脫的境界與方法。這是一部當代研究布施方面最詳盡、最深入的專書…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心靈電子報素食聰明吃電子報人生雜誌電子報智慧掌中書電子報修行電子報
文化文摘報佛法詢問台電子報經典學院電子報心靈好康報大師密碼電子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4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