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寫給年輕人的佛學入門

寫給年輕人的佛學入門

作者:蔣維喬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7年03月04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56頁 / 21 x 14 cm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50260701

ISBN:9789864771844

定價:NT$280

會員價:NT$23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書籍介紹

內容簡介

↑TOP

初基者必讀,最受大專生歡迎的佛學入門書
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藍吉富、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陳劍鍠主任推薦導讀

蔣維喬:我想起一、二十年前,自己研究佛典,得不到淺近入門書,枉費了無數的冤枉工夫,回想起來,真不值得。倘然能藉這機會,做一部淺近的書,方便初學的人,教他們不再像我的暗中摸索,有一條坦坦平平的路,可以向前走去,也是很有益的。

佛教博大精深,宗派眾多,對於初學者而言,充滿了理解上的困難。本書從佛教的成立背景及原因述起,談及釋迦牟尼的略史、佛教的立基點和教法,敘述經論的結集和佛教在印度的盛衰,與傳入東方後的發展狀況,並講述歷代與海外《大藏經》的雕刻,在佛教的研究方法上,簡單扼要地說明了佛家的修行方式--戒定慧、禪觀、念佛及持咒等等。

本書作者蔣維喬為民初著名學者與修行者,精通文史哲學,並曾皈依諦閒大師、親隨太虛大師學習佛法。撰寫此書時,秉持淺顯易懂的原則,避免談專門名詞,造成閱讀理解上的困難、少談玄妙,僅講述根本道理、著重簡單而可以實踐的修行方式。因此本書內容豐富,言語明晰易懂、觀點理性客觀,是進入佛法堂奧的普及讀物。


●作者簡介


蔣維喬

(1873~1958)字竹莊,別號因是子,江蘇武進人。民初著名教育家、佛學家、養生家。早年致力於教育事業,曾任教育部秘書長、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東南大學校長等職。

青少年時體弱多病,延醫服藥無效,嘗試靜坐養生,身體力行,效果顯著,集結自身經歷,出版《因是子靜坐法》(又稱「蔣居士靜坐法」)一書,刊行數十版,風行全國。

主要著作有《因是子靜坐法》、《中國佛教史》、《佛學綱要》(即《寫給年輕人的佛學入門》)、《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廢止朝食論》、《世間禪》等書。

目錄

↑TOP
推薦序:一部導引初學的佛學入門書/藍吉富
推薦序:進入佛法堂奧的引路指南/陳劍鍠
自序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什麼叫做佛學
第二節 研究佛學怎麼樣下手
第三節 佛學和學佛須要分別清楚
第二章 佛教的背景和它的成立原因
第一節 佛出世前印度的思想界
第二節 佛出世前印度的社會
第三節 佛教成立的原因
第三章 釋迦牟尼的略史
第一節 釋迦成道以前的狀況
第二節 釋迦成道的時期
第三節 釋迦的轉法輪
第四節 釋迦的入涅槃
第四章 佛教的立腳點和它的教法
第一節 佛教立腳點在乎人生的多苦觀
第二節 佛家的教法
第五章 釋迦滅度以後弟子結集遺教
第一節 第一次結集
第二節 第二次結集
第三節 第三次結集
第四節 第四次結集
第五節 大乘經典的結集
第六節 祕密經典的結集
第六章 佛教在印度的盛衰
第一節 小乘佛教的分裂
第二節 大乘佛教的發展
第三節 大小兩乘的分別
第四節 印度佛教的衰頹
第七章 佛教傳入東方的狀況
第一節 佛教東傳的時期
第二節 歷代的譯經事業
第三節 各宗的次第成立
第八章 大藏經的雕刻
第一節 中國雕印的大藏經
第二節 日本雕印的大藏經
第九章 佛教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 佛教大體的研究
第二節 佛教歷史的研究
第三節 佛教教理的研究
第四節 經論的研究
第十章 佛家的修行方法
第一節 戒定慧三學
第二節 禪 觀
第三節 念 佛
第四節 持 咒
第十一章 結 論
附錄一:佛學大意
附錄二:五蘊大意
附錄三:近代佛學入門參考書

序/後記

↑TOP

【推薦序】一部導引初學的佛學入門書 藍吉富

本書是二十世紀初,大陸學者蔣維喬所撰的佛學入門書。作者蔣維喬(一八七三~一九五八),江蘇武進人,字竹莊,別號「因是子」。曾任江蘇省教育廳長、東南大學教授等職。其著作中,《佛學概論》、《因是子靜坐法》、《中國佛教史》等書,大約在一九七○年代都曾在台.... more


購物說明

↑TOP
*商品示意圖謹供參考,請以實際供貨為準!
*易碎、液體、單邊超過30公分及貴重商品,無法開放海外配送及超商取貨付款。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會員均享有10天(含假日)的商品鑑賞期。如果您的商品欲辦理退換貨,請在取得該商品10日內,進行退換貨作業(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

有聲出版品及食品,因性質特殊,一經拆封,即不接受退貨。其他有包裝之商品如欲辦理退換貨,請保持完整包裝(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詳細內容,請參考:退換貨相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