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生死習題:人生最後的必修課
Lessons from the Dying

作者:羅尼.史密斯(Rodney Smith)

譯者:鄭清榮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大自在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320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760101

ISBN:9789575984854

定價:NT$380

會員價:NT$266 (70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書籍介紹

關鍵字:臨終關懷

內容簡介

↑TOP

這是一本教你如何「真正活著」的書,而老師正是死亡。死亡是最偉大的老師,因為它擁有生命最後的發言權,它是生命唯一的確定。要想活得淋漓盡致,就一定要看「最貼近死亡的人」,要告訴我們什麼有關生死的奧祕?

「沒有了死亡,生命還剩下什麼?」這個問題看似不合邏輯,卻能帶領我們切入本書核心,開始探討生死的奧祕、生命的本質。

本書作者擁有多年的靜修體驗與第一手的安寧照護經驗。書中,他藉著瀕臨死亡者的生死故事,提出探索生命的重要觀點與問題。豐富的練習題,撼動了我們的慣性思維與行為模式,引導我們拋棄虛妄的恐懼,活出死亡、活出生命。

【名人推薦】
從現在往後看,每個人好像都有無限寬廣與遙遠的未來;但是從死亡終點往前看,我們都只擁有短暫的現在。——許禮安,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

史密斯對人性心靈的探討十分發人省思、鼓舞人心。其實本書討論的不是死亡,而是如何完整而圓滿地過活,擁抱無可避免的改變與失去。——《今日圖書》(Today’s Librarian)




●作者簡介:

羅尼.史密斯(Rodney Smith)

曾在緬甸追隨馬哈希尊者(Mahasi Sayadaw)剃度出家,之後前往泰國的「解脫自在園」(Wat Suan Mok)追隨佛使比丘(Ajahn Buddhadasa)修行了三年。1983年還俗之後,成為安寧病房的專職工作人員,並於全美國指導內觀禪修。過去十六年來,羅尼全心投入安寧療護領域中各種不同的工作。目前,他是全職的禪修老師,舉辦禪修課程、禪修營,並提供心靈諮商。他是麻州巴瑞市(Barre)「內觀禪修社」 (Meditation Society)的資深指導老師,亦是西雅圖「內觀禪修社」的創辦人之一與指導老師。


●譯者簡介:

鄭清榮

台灣雲林人,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畢業,曾任中國晚報國際新聞中心主任。

譯有《太虛》(法鼓文化)、《抓住心靈時刻》(天下)。著有《郭正道八段錦與淨坐》(原水)、《鐵漢慈顏》(上游)。興趣為寫作、翻譯、品茗與氣功。

名人推薦

↑TOP
許禮安醫師 推薦

活著一天,就喜悅一天。因為如此,即使你只活一天,只要能清醒地看見真理,那麼,縱使只是一天,也勝過永生……如果人生百歲中這樣的一天失去了,你能失而復得嗎?
——道元(Dogen)


◆常諦法師分享《生死習題》閱讀心得◆

「生死習題」不僅是人生最後的必修課,也是所有人自出生以來持續學習的一堂課。死亡一直都存在,只是我們拒絕承認,也故意忽略它的存在。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分分秒秒、一天比一天更接近死亡,而且都很公平地在一生中「最老」的時候死去,不再有下一秒的生命。死亡與各人成就、心地善惡、生活貧富及人品高下完全無關,我們無法事先預知與掌握,它依照自行的準則運行。

除了人生的生、老、病、死,一切動、植物,山河大地,甚至是剎那遷流不息的念頭,在在處處都是「生死」這門課的實驗教室。換言之,宇宙森羅萬象隨時都在放光說法,放智慧的光、放慈悲的光,說生滅無常的法,說因緣聚散的法。

一個溫暖春天的傍晚,目擊了蟄伏17年的蟬(幼蟲)從地面鑽出來,爬上了樹木開始羽化……鮭魚每四年一度,悲壯、勇敢地逆流溯源至原生地,只為了圓滿此一期生命的責任,豐富了娑婆世界,也提供學習生死的教材。

生命的本質到底是什麼?若能用正念(Mindfulness)觀察身邊正在上演的景象:一片正掉落的葉子,在水中掙扎的螞蟻,迎面的微風,或是一個升起的怒意……看見事物如其所是——直覺心——將通往探索生命的奇蹟大門。



生與死息息相關,也是一體的兩面,都是無限時空中的必然現象。生是一種權利,死也是一種權利;生是一項責任,死也是一項責任。從生命開始的那一天,就要有面對死亡來臨的心理準備。如同聖嚴法師在《平安的人間》中所開示:「活著的時候,接受它、運用它;結束的時候,接受它、面對它。」

事實上,生命是剎那生滅的現象。剎那,就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我們的生理及心理,包括身體的細胞、組織以及心念等,持續性地生起、消失、生起、消失……不斷地新陳代謝,不斷地變動,有生有死,有起有滅——生與死便是如此緊密結合、自然相續的因與果。當我們試著體驗當下、覺察當下,「無常」將激勵出最積極的生命價值觀。

這也是無數瀕臨死亡的病人,為我們所上的寶貴一課。大部分的人對時間有太多的困惑,我們一再想要擁有更多時間,卻不在已經擁有的時間中真切地過活。當臨終者警覺到時間的不可回復性時,會很明顯地放鬆自己而進入當下。

生與死交會的時刻,賦予人性黑暗與光明共享的時間與空間——在生命面前全然誠實——對立與衝突瓦解了。有一位長期折磨妻兒身心、酗酒、暴怒的病人,從嚴重昏迷的瀕死階段醒來後,表示:「已經厭煩並痛恨自己,必須將自己整合起來,面對死亡。」這一段告白,令人想起《論語》〈泰伯〉篇: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貼近無常,傾全力活在現前一刻,安寧病房中的病人、家屬、醫護人員、研究學者、志工及宗教人員,都有機會從本質上見證生命的最大潛能。亦如《法華經》中〈藥草喻品〉所述:

迦葉!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谿谷土地,所生卉木叢林,及諸藥草,種類若干,名色各異;密雲彌布,徧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時等澍其澤,普洽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小根小莖,小枝小葉,中根中莖,中枝中葉,大根大莖,大枝大葉;諸樹大小,隨上中下,各有所受。一雲所雨,稱其種性而得生長,華果敷實;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在大雨普注中,每個人依據生長條件適性發展,並汲取一切生命能量所展現的真理,圓滿自己的生命意義。

作者羅尼․史密斯曾在緬甸出家,在泰國解脫自在園修行,後續不論於安寧病房協助病人,或指導內觀禪修,都是立基於對佛法的深刻體悟。在《生死習題——人生最後的必修課》一書中,除了帶領大家突破生死切割的迷思,藉由「死亡的必然」探索「活著」的內涵,並在每一章節末後加上「省思與練習」,引導讀者仔細觀察內心深處的情緒反應,重拾向未知學習的本能,進而自己解開生死的奧祕。英文書名〈Lessons from the Dying〉,其實若稱為〈Lessons from Living〉——向生命學習——可能更為貼切。


◎作者:釋常諦
陽明大學生理學研究所博士,曾任陽明大學醫學系副教授(1995-2002),目前任職於法鼓山北海岸關懷室,致力於心靈環保與生命教育的推動。

參考連結1
參考連結2


◎延伸閱讀:老泉山上的寧靜力量——劉若瑀的禪鼓修行

「活在當下,不執著,何來瓶頸可言呢?」內在的修煉是表演的靈魂,打坐、禪修與行走,即是優人神鼓作品裡的養分。
——《張老師月刊》,新浪雜誌<More

目錄

↑TOP
推薦序──許禮安醫師
中文版序──羅尼‧史密斯
英文版序──喬瑟夫.葛斯坦(Joseph Goldstein)
致謝

導論
我的人生旅程
關於「省思與練習」部分
第一章 對神祕世界的欣喜
直覺心
欣賞與喜悅
【省思與練習】神祕世界與喜悅

第二章 看見事物如其所是
對死亡的省思
【省思與練習】觀察抗拒的心態

第三章 勇於冒險
改變的急迫性
從恐懼到關愛
【省思與練習】習慣與變化

第四章 認出內心的陰影
生與死的分離生
與死的交會
【省思與練習】陰影

第五章 做一個真正的人
像一個真正的人那樣死去
表達恐懼
原諒
【省思與練習】擁有我們的人性

第六章 從每一個經驗中學習
利用生命學習
已知與未知
向死亡學習
【省思與練習】向未知學習

第七章 用心傾聽
投射
傾聽臨終者的心聲
實話與有益的話
親密感
【省思與練習】傾聽與說話

第八章 追尋意義
希望
意義的相對性
【省思與練習】發現意義

第九章 了解我們為何受苦
了解痛苦
現實的衝突
【省思與練習】和痛苦做朋友

第十章 敞開心胸
尋找我們的愛
關懷的心
愛與自我
【省思與練習】愛、慈悲與親密

第十一章 臨終的心
否認現實
失去控制
喪失自我感
信任這過程
【省思與練習】放下控制欲

第十二章 了解哀傷
我們如何哀傷
我們為何哀傷
哀傷與改變
【省思與練習】敞開心胸面對哀傷

第十三章 時間的結束
斷裂的時間
與當下整合在一起
【省思與練習】了解你與時間的關係

第十四章 不死
活出死亡
從死亡到不死

序/後記

↑TOP

中文版序

很高興我的著作Lessons from the Dying翻譯成了中文,讓台灣讀者也能分享我對死亡的看法。對死亡與瀕死議題興起探討的興趣,是從我在泰國出家當和尚的時候開始的,當時我已經知道死亡是必然的,但卻對它一無所知。死去是什麼感覺?面臨死亡時,一個人的心會發生什麼.... more


【推薦序】練習把死亡當作起點重新看待事物

健保局1998年7月進行安寧療護試辦計畫,歷經有史以來最漫長的十一年試辦,一直到今(2009)年9月終於把安寧療護納入健保局正式給付項目,而且範圍從原本只限癌症末期,中期加上運動神經元萎縮症(俗稱漸凍人)末期,竟然一口氣追加適用到八大非癌症末期:老年期及初.... more


英文版序

對想要獲得自由的人而言,羅尼.史密斯(Rodney Smith)的著作《生死習題》(Lessons from the Dying)顯得深具意義。羅尼在本書引用了豐富的個人體驗,包括自己的佛教修行、曾經身為佛教僧侶的經驗,以及長期推動安寧病房工作而獲得的人生智慧,都有清晰的闡釋。這.... more


精采書摘

↑TOP

向未知學習

省思自己如何將生活當作一種商品。這種產品的心態可能很微妙,它包括想得到某些利益、節省時間、獲得知識、吸引別人的注意,以及美化自己等。想一想行為背後的動機與意圖。你大部分的行為,是否都想著要獲得或避開什麼東西?大多數的欺騙,都來自於想獲取某種利益。.... more


表達恐懼

瀕臨死亡時,我們的自我形象會一片片地瓦解。我們的工作、性別認同、父母、配偶、情人、朋友等各種角色,都將受到質疑。死亡將我們剝光,只剩下赤裸的人性本質,不過,我們的人性仍然是完整的。我們生前所扮演的各種角色,都只是掩蓋人性的最巧妙裝飾。我們習慣於當.... more


直覺心

置身於一個人的出生或死亡現場,時常帶給我們一種奇妙和驚訝的感覺。面對出生,我們會問生命從哪裡來?面對死亡,我們會問生命將往何處去?站在瀕死病人的床邊,或站在新生兒的床邊,我們會像小孩子一樣,身處於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我們的心警覺地看著、傾聽著.... more


我的人生旅程

我探索死亡的漫長旅程,最早是從在泰國深山當一位佛教僧侶開始的。我先在西方的居士修道院修行,接著,前往泰國的叢林寺院。經過多年的離群索居,我對靜坐修行的生活開始覺得有點枯燥。這種枯燥的感受,似乎來自於部分的我,這個部分的我無法從離群索居的僧侶生活中.... more


臨終的心

了解自己、他人的痛苦與受苦的心,會讓我們的心變得柔軟。我們看到痛苦是普世存在的,也看到生命基本上是我們無法完全控制的。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我們自己努力地在打造生活,但是,痛苦和死亡透露出的訊息是:有另一股力量在引導著生命旅程,我們幾乎無法控制自己會.... more


購物說明

↑TOP
*商品示意圖謹供參考,請以實際供貨為準!
*易碎、液體、單邊超過30公分及貴重商品,無法開放海外配送及超商取貨付款。注意!收件地址請勿為郵政信箱。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會員均享有10天(含假日)的商品鑑賞期。如果您的商品欲辦理退換貨,請在取得該商品10日內,進行退換貨作業(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

有聲出版品及食品,因性質特殊,一經拆封,即不接受退貨。其他有包裝之商品如欲辦理退換貨,請保持完整包裝(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詳細內容,請參考:退換貨相關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