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禪悟之道
The Path to Chan Enlightenment

作者:釋繼程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人

規格:平裝 / 15x21 cm / 30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10331

ISBN:9789575987916

定價:NT$360

會員價:NT$306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前言〉珍惜共修因緣

↑TOP
在中國佛教裡,禪修原本就是叢林的核心,凡是規模大的寺院以及禪宗道場,均設有禪堂,可以說「禪堂」一詞,就是漢傳佛教的特色。

包括法鼓山在內的臺灣佛教禪堂裡,均是以釋迦牟尼佛為禮拜的對象,但是中國大陸的禪堂,則是沿襲過去的傳承,有的不設佛像,有的只設祖師像,換言之,中國的禪堂是有別於佛殿及法堂,而特別再設立的一個道場空間,專門做為禪修之用,以供叢林住眾使用。一個以禪堂為中心的叢林,每天都有出家眾在此禪修,例如年底的冬安居,或七個七的禪修課程,參與者大部分以出家眾為主;不過現在大陸的一些叢林所舉辦的禪修活動,也開始對在家眾開放了,但不論如何,基本上的禪眾,還是以出家眾為主。

如果從我們法鼓山的共修情況談起,再略述不同地區佛教共修的狀態,可以發現從古到今,從東到西,許多共修的情形都經歷調整,但不論如何改變,身為出家人當然要以修行為重,而法鼓山的修行則是以禪修為中心,既然諸位在此出家了,就要重視「禪修」這一個修行法門。

僧眾,承擔佛教傳承的責任

佛教之所以能夠傳承至今,僧眾可說是維繫命脈的中心。歷史上舉凡有法難發生,首當其衝的一定是出家眾,換言之,興起法難的那些人,想鏟除對象一定是出家眾,因為若要滅佛、滅法,首先就要消滅做為整個佛教中心與命脈傳承所依的「僧」。由此可見,僧眾在佛教裡所扮演的角色有多麼重要了。要讓佛教法脈久住世間,身為出家眾的我們,就必須荷負起共承法脈的責任,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重要。

我們要承擔這麼重大的責任,必須要有很深、很穩的修行基礎與工夫,這也是為何禪修那麼重要的原因了。諸位要明白能夠共同在此用功的因緣不僅重要,而且非常殊勝;這並非說在家眾禪修不重要,而是從弘揚佛法的角度來看,出家眾的集體用功,可說是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當諸位能夠集合在一起用功,不但使每個人自身的修行,能夠發揮更大的力量,同時在傳承佛法上,也得以具足更好的因緣。因此,我們一定要非常珍惜這樣的因緣,並且讓出家眾共修的傳統能夠保持下去。

大陸的叢林現在有很多都恢復了出家眾共修的傳統,這些叢林禪堂每天都有禪眾固定在用功,或是於冬、夏安居時,安排密集的禪修課程,這對於整體漢傳佛教的弘揚,皆起著向下扎根的作用。

中國佛教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數次法難,但我們終究慢慢地度過了這些危機,包括一九五○年代後的臺灣也是如此,多虧了許多像聖嚴師父這樣從大陸來臺的高僧大德,方能把法脈傳承下來。

至於現在,能夠接續起佛法傳承,挑起共承法脈的責任,並且把這個工作做得比前人更好,那就有賴諸位的努力與承擔了。每每看到有這樣的因緣,把大家聚在一起共同來用功修行,真的覺得很感恩,我們身為出家人,可以說把生命都奉獻給佛教了,希望佛法能夠久住世間,也希望發揮自己的力量,承擔起傳承的責任,而有了這樣的發心後,不能只想著自己應該做哪些弘法的工作。只想著要做什麼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我們在佛法的受用上,能夠體會的有多少。

聖嚴師父說佛法這麼好,修行、學習的人卻這麼少;我們私下也常感嘆禪修這麼好,來禪修的人卻這麼少,為什麼這麼少呢?因為在禪修、學佛的人,自己並沒有親身體會到佛法與禪修的好,而如果自己體會不到,又如何能把箇中的好,告訴別人呢?師父能如此說,是因為他體會到箇中的好,所以他發了這麼大的願心,要把這麼好的佛法,傳授給別人,要把這麼好的禪法,讓更多人得受用。現在讓我們問問自己:我們在學習佛法、學習禪修的時候,自己本身有沒有體會到它的好呢?我們要如何跟別人講它的好呢?我們要體會它的好,就要實際去用功!換言之,唯有實修,我們才能體會佛法的好,繼而才能把這個好,告訴他人。

自己受用,方能分享禪的好處

透過實際用功,從禪修裡得到了受用,我們才能很有自信地告訴別人:「禪修真的很好!」假如有人問我們佛法是怎樣的好法,而自己沒有實際的體會,那麼所能說的,大概只能從佛經裡,或是從祖師大德的話中鸚鵡學語一番,然而這些話,是佛菩薩和祖師們的體會與智慧,並非我們自己的。如果你只是因為他們說好,所以就跟著說好,那麼就只是把別人所說的好,複製下來告訴其他人,講來講去講的都是別人的話,而你在講這些話的當下,甚至對這些話都未必有信心。因此,你一定要自己有真實的體會,在講佛法的好時,才會有像佛菩薩和祖師大德們那樣的信心,而這就有賴於我們自身的用功了。

尤其是禪修,它是我們修學佛法非常重要的核心,歷代祖師基本上都是從禪修的工夫入道,乃至於開宗立派的祖師們,皆是從禪出教,也就是從禪修中得到了體會,流露出他們的智慧,方才創立宗派成為祖師。由此可知,要修行佛法,要體會佛法的好,一定要很實在地好好用功,唯有通過這樣一個修行的過程,體會到佛法與禪修的好,爾後當我們藉由分享體會來弘揚佛法、接引信徒的時候,才能很有自信、很有力量地告訴他們,佛法有多好;反之,如果我們在告訴別人佛法有多好的同時,並無真實的體會,那麼我們在講話時,除了會缺少信心,還會缺少從自己的內心流露出的智慧。

禪修是出家生活的核心

有了上述的理解,諸位就能明白禪修有多麼重要了,能在此一起用功,這因緣真的是太殊勝了!希望大家在往後每年,凡能具足因緣在一起共修,都能夠更發心、更好好地用功。

此外,平日生活中,我們也要盡量安排禪修的時間。有的同學可能會說忙到排不出時間,但很多時候並非是無法抽空,而是不懂得安排。比我們忙碌的禪眾比比皆是,他們儘管面對繁忙的日常事務,卻還是能排出用功時間,為何我們就排不出來呢?問題癥結不在於有沒有時間,而在於能否好好把握時間。

如果我們確定禪修是出家生活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並視為生活的核心,那麼一定會有時間來用功修行。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即能好好用功,再加上每年或一段固定時間都有共修的因緣,這樣就能通過踏實的修行,體會佛法與禪修的好,然後愈學愈有信心,並累積紮實的修行工夫,如此在面對弘法的工作時,一定能處理地非常善巧與智慧。

在座諸位要好好把握一起用功的因緣,因為這是我們的福報,要珍惜這個福報。希望大家在這段期間,能夠把握共修因緣,好好地用功,之後把工夫帶回日常生活。如果能夠在過程得到一些體驗,增長了信心,不論對我們的弘法工作,乃至於佛教種種事業的運作,都能夠具足更好的因緣與條件,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