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禪悟之道
The Path to Chan Enlightenment

作者:釋繼程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人

規格:平裝 / 15x21 cm / 30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10331

ISBN:9789575987916

定價:NT$360

會員價:NT$306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對因果、空性的體悟

↑TOP
佛陀覺悟後的的人生,和我們一樣每天照常生活與處理事務,開悟者的生活與常人並無二致,但他所顯現的行為,是真正地做到中道,也就是恰到好處、剛剛好。因此,開悟者的一切行為,沒有後遺症,不會再有「後有」,也不再有輪迴的作用,因為他體悟到一切的「有」與其生滅,皆是依空而立,本性都是不生不滅的。我們若是也有如此體會與覺悟,就能和佛陀一樣自在解脫;但我們的實際狀態,卻常常是在面對當下的問題時,一會兒想到過去,一會兒又想到未來,在這當中來回不停地循環,十分累人。開悟的人則不會如此,並非說開悟後就從此不用過生活,不會遇到問題,他們依然每天照樣做該做的事,他們是做真正應該的事,而我們則是常常做了很多不該做的事,這就麻煩了!有些事表面看來是我們應該做的,可是在做的過程中,又加進很多不該加進的東西,導致後續產生許多問題。比如聽到別人說一句話,你就罵了一句,結果這麼一罵,後續衍生的問題,就得一件、一件地處理,簡單的或許只要道歉了事,再嚴重些,可能會吃上官司。

這類的事時有所聞,之所以發生,往往因為事發當下,無法見到因緣的完整性所致。當然我們無法見到全部的因緣,但因為明白這個理,所以知道一切現象必然是緣生緣滅的因果顯現過程,同時清楚這個現象必有其發生的原因,所以我們在處理上該有適度的保留。更進一步,如果你能見到它不生不滅、依空而立的本性,你就能把它放下,因為所有的現象,都是即生即滅,也就是當下生,當下就滅了,既然如此,就不會再有任何的執著。現實的生活中,我們若是能體會到佛法所說的這個究竟真實,就能得自在解脫,這就是開悟。

修行就是通過對上述的理解,漸漸地把究竟真實,與整個身心和生命融會。先在思想觀念與精神層面上,對這個法有所理解,如此在面對很多事時,就能夠更理性地處理。當然這其中還存有我們本身的知見,通過持續地修行,最後我們會直接證到究竟的真實。這是一種智慧,是具有層次的。比如我們現階段所具有的智慧,當中就包含著辨別與判斷的能力。至於一個人的智慧究竟有多高,其實從他顯現出來的行為,即可透出端倪。譬如我們學佛,對於佛法的融會,消化、吸收了多少,我們都會如實地將其顯現。因為我們是通過直接的修行工夫,練習將身心安定,並且更深細地思惟法義,透過不斷地思惟,熏習我們的心,到最後完全地融入。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現,當我們對佛法的體會愈深、智慧愈高,我們的行為就愈符合佛法所說的理,也更懂得如何順著因果法則來運作,同時對於因果觀念的了解,以及對因果的信心,也更加圓滿。

我們看到很多的現象,心中會有不平,就是因為還無法用上述的道理來體會這些現象。若是對因果的體會愈深,就愈能接受這些外在的現象,因為我們知道一切顯現出來的果,必由因而生,而這些因,很多是我們看不到的,一則是由於空間,人的視野受限,能夠看到的範圍不夠廣,再者是由於時間,過去和未來所發生的一些事件,隨著事件的發生,因果就已在醞釀了,而這些事件很多也是人看不到的。諸位在打坐中會發現,過去所造的業,特別容易在打坐中起現行,有的業是以各種妄念的形式現為果報,一打坐就有很多雜染的妄念,以各種的影像、事件,或是一些人物的顯現,干擾我們的修行,這些實際上都是我們的業報。

還有的業報會顯現在身體上。最明顯的就是平常沒有照顧好身體,一旦進到禪堂用功,所有的問題就顯現了。另外一種業力現前的狀況是,為了能夠到禪堂修行,早早就把所有的事都辦妥,但時間一到,人卻病倒了,這個病怎麼來的?當然很可能是生理出了毛病,但有時還真找不出生病的原因來。另一種常見的障礙是,快要參加禪修了,卻突然發生了一些事,障礙了你無法進禪堂來用功。

一旦有以上的情形發生,要以聖嚴師父的「四它」來對應:「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無論如何都要面對與接受這個事實。因為果由因生,這就是我們的業,它現在現為報,儘管我們看不到,也不知道它的因在哪裡,但還是要接受這個事實。能夠完全相信、接受,接下來才能用佛法來處理它。盡量不要用世俗的法來處理。處理了之後,不一定能解決,但不論結果如何,都要放下它。這就是聖嚴師父教導的修行方法。

一個人若是能做到「四它」,表示他相信因果,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因果法則愈是相信,就愈能夠做到「四它」,尤其是最後一個階段的放下,這個層次最不容易,但若是見到了不生不滅的空性,就一定放得下。我們有時表面上說放下它,心裡卻仍是牽掛著它,如此一來,就會延伸出新的因緣,結出新的因果,產生新的業報了;若能真的放下,所謂生滅滅已,那才是真的滅了、沒有了。

諸位在修行的過程,對此必然也有些體會,有時的體會是淺淺的,有時則是很深刻的。以我自己為例,學佛的原因很簡單,開始是緣於民間的信仰,舉凡跟宗教有關的事,我都滿有興趣,並且有一種親切的感受。後來上了高中,我就主動參加學校佛學會的活動。當時佛學會有位老師的課很受歡迎,我聽得非常歡喜,他第一堂課就講因果,透過一個人做好事得到好果報的簡單故事,引發了我對佛教的興趣,於是我自己去找佛書來看,便這麼一頭栽進去了。

老師講的是十殿閻王的因果故事,通過闡明因果觀念的故事,壞人看後害怕下地獄,就不敢做壞事。傳統信仰的因果觀念,原本就已深植在我們的心中,雖然它會讓人心生畏懼與罣礙,但確實是有道理,佛法則對這個理做了條理分明的論述,所以我一聽就立即接受佛法的因果觀念,後來又慢慢地了解因果的法則與因果的本性,愈是了解,愈是覺得佛法真的是太好了,真的是找到了人生的真理!而我能做的不只是好好學習,還要把它教給更多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出家。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念頭,我就發心出家了。

對因果道理體會的深度,反映出一個人智慧的程度。如果你完全相信因果,你的行為必然會完全符合因果法則的運作,那麼,你就是一個解脫的人了。所有發生在你身上的事,都可以完全接受,因為你知道它是因果,是你造的業所招感的果報,所以不可能逃避得了,就算逃得了一時,也逃不了一世;逃得了一世,也逃不了輪迴的生生世世。

至於完全相信因果,接受一切發生在你身上的事,這個態度並非是消極的,反而是能更進一步地去調整、處理它,好讓自己能夠從中解脫。若能對因果的道理,體會、相信得愈深,就愈能夠把一切事處理得宜。

我們智慧的程度,就看我們對因果相信的程度;而一個人顯現出來的行為,也能如實反映他對因果相信的程度。所謂開悟,是指完全相信、接受因果,所以修行人如何印證他是否開悟呢?就看他對因果的體會有多深。也因此,在修行的過程中,諸位先要有因果的觀念,接受果是從因而生,所有現象的顯現,必有它一定的理則,並且明白一切顯現的現象,本性都是空,建立起這樣的知見後,再透過實際的身心訓練,也就是修行的工夫,讓知見和實際的體會結合,至此即是完全的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