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禪味細道:日本東北、北陸祕境佛寺之旅
Visiting Buddhist Temples in the Tohoku and Hokuriku Regions of Japan: A Journey of Chan Inspired by Oku no Hosomichi

作者:秦就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06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琉璃文學

規格:平裝 / 21x17cm / 216頁 / 彩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700371

ISBN:9789575987831

定價:NT$320

會員價:NT$272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臨川寺

↑TOP
臨川寺
隅田川畔寺與庵

芭蕉的代表作《奧之細道》

《奧之細道》是松尾芭蕉的代表作之一。書中提到:「日月者百代之過客,來往之年亦旅人也。」
有人的生涯在船上度過,有的執馬鞭迎接老年。歌僧西行上人(一一一八~一一九○年)、連歌師宗祇(一四二一~一五○二年)等,皆死於羈旅,前者於河內國弘川寺往生,後者於箱根湯本早雲寺寂滅,芭蕉願效法他們死於羈旅,但多次長途奔波,已傷了他的健康,在《奧之細道》之旅出發前,芭蕉還特別艾灸三里穴。
事實上,一六八七年芭蕉才遊歷尾張、三河、大和、紀伊、攝津、播磨等國,於次年返回芭蕉庵,其間曾浪跡鳴海、伊良古崎、和歌浦、須磨、明石等海濱。他「以無庵為庵,以無住為住」的心態旅行,以致往往回到芭蕉庵,屋內早布滿蜘蛛老網,於是他在《奧之細道》之旅出發前,便把居處讓與他人,時值女兒節,乃寫下俳句:

草庵已換主
何事歡樂滿牖戶
見偶停腳步

捨家只為遠遊,決心與毅力令人感佩,遷出芭蕉庵後,他移居芭蕉門人杉山杉風的別墅,宅名採荼庵,故採荼庵成為《奧之細道》之旅的出發地。採荼庵正確地點不明,只知位於仙台堀川海邊橋附近,今在海邊橋綠地設一有著木板窗的牆,緣廊立一芭蕉銅坐像,手拄著扙,一副準備遠行的樣子。一六八九年,芭蕉和弟子河合曾良(一六四九~一七一○年)從江戶出發,遊歷東北、北陸至大垣(岐阜縣),後將所見所聞,及沿途有感而發所撰寫的俳句,集結成書即《奧之細道》,並於一七○二年印行。至今該書多次被改編成紀錄片,多數日本中學生的教科書也都會選入,可以說是日本人人必讀的文學作品。

臨川寺附近的芭蕉遺跡
一六七二年, 芭蕉來到江戶,這年他二十九歲。芭蕉初到江戶,住在神田川沿岸,神田川從前稱為神田上水,當時是江戶最大的飲用水供給源頭。他寄身日本橋本船町名主(村長)家,在他幫忙下,好幾年都在神田上水兼差,擔任工作量不大的記帳工作。這一方面是因為俳諧無法維生,同時也是不想讓當局認為他無業而盯上他。
一六七六年,芭蕉已是公認的俳句大師,出版文學作品並擔任詩歌比賽的裁判,一批追隨他的弟子,在一六八○年為他建了第一間芭蕉庵,不料在一六八二年冬,芭蕉庵焚毀;一六八三年冬,弟子為他建了第二間芭蕉庵。此庵位於何處,有很長一段時間無法推定。一九一七年因颱風發生「大正六年高潮災害」,受災地區範圍極廣,災後卻發現了傳說是芭蕉所喜愛的石蛙,於是認定發現處是芭蕉庵跡(都指定舊跡),當地人乃原地建芭蕉稻荷神社,並立有芭蕉庵跡的碑及芭蕉句碑。
他在芭蕉庵寫下許多流傳至今、膾炙人口的俳句,在此舉二例:

明月升天時
光華清照柴門處
潮頭正湧指

此句道出芭蕉庵附近當時還是個長滿茅草的濕地,出門不遠處即可見到潮頭湧來。

花開如雲嬌
何處傳來鐘聲杳
上野或淺草

此句則寫出在沒有高樓大廈、各種噪音的年代,從芭蕉庵便可眺望上野、淺草一帶的櫻花,甚至連鐘聲都聽得到。
隨著芭蕉庵地點的發現,附近漸漸重建出一些芭蕉相關的景點。因芭蕉庵跡一帶占地狹隘,於是另在可望見新大橋和清洲橋的隅田川旁建芭蕉紀念館,一九八一年開館;二○○二年舉辦的國際筆會活動,並認定此館是東京都內唯一的「二十一世紀.芭蕉之道」,館內展示當年發現的「石蛙」,以及芭蕉相關的展品。
從芭蕉紀念館後門出,沿隅田川堤防岸步行約二○○公尺,即紀念館分館「芭蕉庵史跡展望庭園」,園內有芭蕉事跡的看板及坐像,每天下午五點芭蕉像會向清洲橋方向旋轉四十五度,並打上燈光。
看著庭園裡望向河邊的芭蕉坐像,彷彿時光倒流,重新回江戶時代,那裡有一個熱切參訪禪師,將禪修所得化為文字,奉「俳禪一如」為圭臬的詩人,儘管已名滿天下,卻堅持清貧,不斷行腳各地,只願所見所感能淬煉成詩句,留與後人細細體會這娑婆世界的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