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人生413期:迴向 大悲心起樂分享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13

定價:NT$180

會員價:NT$29 (16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已搶購一空
目前無法購買

訂閱雜誌 可購買時通知我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迴向Q&A

↑TOP
前言:
迴向在佛教來說是什麼意思?
它和祝福、發願有什麼不同?
一起從問答中釐清觀念,
理解迴向的各個層面與實踐。

■ 編輯室

Q:迴向與一般的祝福有何不同?
A:祝福的原意是求神賜福,現今意指希望對方得到福分。迴向則是分享,簡單來說,就是把自己得到的福分分享出去,因此兩者概念不盡相同,但可以連用。
對佛教徒來說,迴向更深一層的意義,在於藉由利他來成就自己的一種修持,例如,將布施的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這是利他,當我們生起「與所有人分享」這一念心的時候,就是在練習放捨。迴向眾生、讓眾生歡喜,是一份慈悲;斷我執、離煩惱,這不就是智慧了嗎?因此迴向看似簡單,但在修行上來說,卻是核心中的核心。

Q:一定要先累積功德,才能迴向嗎?
A:是的。迴向是迴己向他,也就是把自己所得到的、自己所擁有的,分享給他人。聖嚴法師在《禪鑰》提到,迴向有二種情況:第一是將自己的有形財物,分給人家;第二是把自己修行的無形的功德分給他人。當自己獲得利益時,也願每一個眾生都能得到那麼多的利益。

Q:如果誦了經而沒迴向,會有什麼影響嗎?
A:有些人將功德視為存款,想要不斷地積累福德資糧,這麼想的時候,其實是把「我」看得太重、抓得太緊,與解脫背道而馳了。迴向便是提醒我們練習不慳吝,對於自己所擁有、有形無形的一切,都能歡喜與人分享,用無我的態度來做功課、行布施;如果迴向時,心不甘情不願,那麼所謂的功德也就大打折扣,甚至不存在了。
有人擔心誦經忘了迴向,會不會被外力干擾?「這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觀念。我們常說『功德迴向』,但為什麼誦經行善就有功德?真正讓眾生得解脫的,又是什麼?」法鼓山弘化發展專案召集人果慨法師指出,誦經是在聽佛說法,聞法之後,心開意解,並且願意在生活中實踐佛法、利益眾生,這便是功德所在。我們之所以不得解脫就是因為有所執,以為誦了經、做了大布施,就能積聚福德,消災解厄,其實修行的重點在於修心、鍊心,讓自己在遇到各種狀況時,不會逃避或產生對立,而願意去面對、接受、處理、放下,這才是真正的消災。

Q:將修行的功德迴向現世親友、先亡眷屬,他們真的收得到嗎?
A:迴向是一種心力的感應--以自己的心力通過諸佛菩薩的願力,達於所要迴向的目標。聖嚴法師譬喻,這就像陽光通過反射物,如鏡子或金屬體的折射,使戶外的陽光照到室內的黑暗處,因此室內暗處即使沒有直接暴曬在陽光下,依然能接受到太陽光。
正信的佛教徒,每做一樁功德,無論是法會超薦,或是定課、布施等,都會發願迴向給一切眾生,並深信自己所修的功德,可以迴向給他人。當我們與現世親友分享我們的善業功德時,若他們能生起隨喜心,就能同享這份功德利益。至於往生親友,由親屬做功德幫助超度的關鍵,取決於被超度者積聚的善業是否足夠,以及誦經者虔心修持而起的心力感應。
依《地藏經》所云,往生者僅得七分之一的利益,其餘的六分乃屬活人所得。因此唯有把握人身依法修行,才能為自己和他人累積福慧資糧,一同度脫苦趣超生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