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人生413期:迴向 大悲心起樂分享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13

定價:NT$180

會員價:NT$30 (17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已搶購一空
目前無法購買

訂閱雜誌 可購買時通知我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認識迴向--發廣大心的修行

↑TOP
前言:
無論早晚課、禪修、法會共修,最後一定要迴向,
你知道為什麼嗎?
聖嚴法師深入淺出講解迴向的意義,
教導我們迴向的方法、目的,真切感受最有力量的修行。

■ 聖嚴法師

迴向的意義:分享功德
迴向的意思是:1.迴己向人,2.迴小向大,3.迴有限向無限,4.迴有漏向無漏。
做任何好事,不論是無形的、有形的,為己的、為人的,均有功德。如果認為該功德只應歸於自己,功德便很有限,因為個人是一個非常有限的存在。相反地,如果把功德迴向給一切人,其功德將是無限的大了;如果做了功德而不執著功德,便是做的無漏功德。
《維摩經》中有一個無盡燈的譬喻:點燃自己的一盞油燈,那照明度是很小的,如能主動去點燃別人或被動的讓別人來點亮他們的燈,那麼燈燈相傳相續,點亮的燈越多,照明度越強,照明的範圍也越大,終究使大家都能得到光明。
所以說做人不可自私自利,千萬要有自利利他的觀念,自己得到了利益,不要忘了也不要吝嗇,與別人分享,這叫迴向。
人與人的彼此之間,是息息相關而無法單獨存在的,所給予別人的利益,會像空氣的迴流,又像日光的反射,最後又回到自己身上,這也叫作回饋。
如果人人死守著個人的錢財而不活用流通,那便是凍結了社會資金,停滯了經濟活動,那會使社會蕭條,人人都得不到利益。相反地,如果人人能把多餘的錢財存於銀行,不但個人可以得到利息,也能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繁榮。這也是迴向的一種。
有些人做了功德或念了經,迴向的目的很多、很貪心,包括祈求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以及財富、名利、權勢等等,就像僅僅做了一點好事,便列了一張長長的請求單,要求佛菩薩去代為執行似的。把功德的利益迴向給自己,雖然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能將所做的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自己不僅無損,而且是成就了更多的功德。如果不為自己求功德而願眾生得利益,眾生得了利益,也不以為那是由於自己的迴向,那樣的迴向,才是清淨無染的無漏功德,也是無邊無量的無上功德。(摘錄自《聖嚴法師教禪坐》)

迴向的方法:以感恩心發願與迴向
迴向是將自己的所知、所能,以及所有的資源分享給他人,即使是自己現在不知道的、不會的、沒有的資源,也要增長自己的資源,加強自己的能力,將自己的所有分享他人、迴向他人。
分享並不等於失去,好比我點了一盞燈,但不把它遮起來,只為自己照明,而是把燈高高舉起,讓黑暗裡其他沒有燈的人,都可以看到光明,但是我手上的燈光,不會因此減少或消失,甚至為了讓燈光更加明亮,使更多人看到光明,而設法加強光度。
所以,迴向與分享並不等於犧牲,若是犧牲,自己可能就此失去了,但迴向與分享是自己仍然有,並且分享得愈多,自己成長得愈快、愈壯大。這一定要靠發願,發願讓自己成長以便利益他人,是自利利人。所以,迴向實際上與發願是相同的,因為如果沒有發願,迴向便使不上力,因此這兩者一定是連在一起的。
然而,這與修行有什麼關係?當然有!當我小的時候,聽到了佛法,用到了佛法,覺得非常有用、非常好,那時我發了一個願:「我要把我所知道的、所體驗到的佛法,全都奉獻給別人。」因為發了這麼一個願,到今天為止,為了有人需要,我不斷地奉獻,也因此我自己必須成長、必須好好修行、必須懂得更多。如果沒有這種奉獻的心、迴向的心,以及沒有發這個願,我想我現在不過是中國大陸一處農村裡的一個老頭,或者是一個看廟的老和尚。
所以,迴向和發願,才是能使我們更加精進修行的一種力量,你不要以為:「我自己都還沒有修好,先把自己修好再說吧。」如果有這種想法,你的自私心很重,有了這麼深的自私心,是不可能開悟的。因此,鼓勵大家要分享他人,不要自私。分享誰呢?分享你的家人、朋友,所有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人,都應該分享。
不過,分享並不是僅僅用嘴巴講,如果你回家對家人說:「我將聖嚴師父所說的分享給你,你要照著去做:每天要打坐,不可以罵人和生氣,還要好好地發願、迴向,更要慚愧、懺悔……」結果自己沒有做,專門叫別人做,這就不是分享了。
曾經有一位先生參加禪七之後,很受感動,覺得他的太太非常需要佛法,所以回去之後,老是對他的太太說:「你要去聽聖嚴師父的開示,你要慚愧、懺悔,要感恩我。」後來他的太太來找我抱怨:「我的先生被你教了以後,回去老是教我做這個、做那個,還要感恩他。」
我說:「你的先生做反了,我教他回去分享,是要他自己身體力行,來感動你才對。」所以,分享和發願一定是自己要用自己的行動、自己的修持、自己的表現,來影響其他的人、分享其他的人。(摘錄自《聖嚴法師教話頭禪》)

迴向的目的:讓他人同獲修行利益
懺悔之後要迴向,就是發願用此修行功德來達成某種目的,所以它也是一種發願。迴向的意思有很多,迴自己而向他人、迴個人而向眾生、迴此土而向彼岸、迴小乘而向大乘等,都叫作迴向。
迴小乘而向大乘,就是要發菩提心,譬如我們念佛本來是求個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如果進一步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念佛,希望自己念佛的功德能影響其他人也能發菩提心、修菩薩道,這叫作發廣大心。
對念佛人來說,功德的迴向有兩層,第一層是還未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前,先在人間以身、口、意三業使周遭的人都分享到你修行的好處。一般我們最難影響的就是家人,其實若能運用我所提出的「心五四」中的「四感」,應該不難做到。四感是「感恩」所有給我幫助的人,「感謝」所有給我機會服務的人,用佛法「感化」自己,使自己能化煩惱為智慧、慈悲,然後才能用自己的行為來「感動」人。
用嘴巴說不如親身去實踐,很多人念佛一輩子,可是家人、甚至連家裡的狗都討厭他。因為他念佛時是念佛,但是平常嘴巴很惡毒、表情很兇惡、動作很粗野,又死不認錯,這樣要如何感動人?一定要從自己轉變起,你的語言、行動、表情一轉變,家人立刻就能感覺到,會慢慢相信學佛、念佛有它的道理,也會想了解你是怎麼修行的,這就是感動他人。而能度得家人也來修行、念佛,那就表示一定是最好的。
將自己修行的功德迴向家人或死去的親友也有用,因為這是以我們的願力幫助他們得到利益,讓在生的人能夠健康、長壽、消災、延壽、平安、吉祥,過世的人能超生、離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若功德迴向之後,馬上又顯露之前的「本來面目」,那功德就很有限了。譬如有人發願為家人每天念108句佛號,結果念完以後,一看到家人的樣子馬上又罵:「剛替你念的108句佛號都白費了,看看你,那是什麼樣子,真糟糕。」這就不是迴向了。
本來是好心好意,可是因為修行沒有轉變自己的身心行為,當然沒有辦法把利益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如果下定決心洗心革面、重新來過,表現出來的都是感恩、慚愧、懺悔,而且又那麼慈悲、溫和,讓家人覺得你真是脫胎換骨了,這才是真正的迴向,而產生的力量、功德真的很大。
所以,迴向一定要從我們生活中做起,如果只是希望念佛求感應,希望佛來度家裡的人,那阿彌陀佛也無可奈何。
第二層的功德迴向是發願往生西方淨土。西方淨土有有形和無形之分,有形的是有相淨土,為凡夫所生,而無相淨土是聖人所見。我們既然還是凡夫,就發願往生西方淨土,如果不想去,就發菩提心,代表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在世間廣度眾生。發度眾生的願需要更精進、更努力,不能只是嘴上說說,沒有實際度眾生,也沒有修行淨土資糧,而你又不想去佛國淨土,就有可能到三惡道去了。
因此,對來生是否還能修行沒有把握,或對來生是否還能堅持願心沒有信心的人,就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安全的。(摘錄自《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