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楞嚴經新詮
A New Synthe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Shurangama Sutra

作者:李治華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智慧人

規格:平裝 / 21x15 cm / 344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110321

ISBN:9789575987718

定價:NT$360

會員價:NT$281 (78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不歷僧祇獲法身——《楞嚴經》阿難開悟

↑TOP
《楞嚴經》中,阿難遭遇生命困境,佛陀與阿難的對話充滿問題意識,經由一連串的問題進行對談。佛陀在引導問題上緊扣覺性,唯有啟發阿難的覺性,才能讓阿難不再依賴佛陀,而能自立自強,自悟自度。

若從哲學追求真理的觀點來看,阿難悟入法身的過程,經歷了非常完整的哲學探索:

倫理學 → 認識論 → 心性論 → 宇宙論 → 實踐哲學


「七處徵心」破妄心,「十番顯見」顯真心

《楞嚴經》一開始,阿難在托缽乞食的途中遭遇摩登伽女之難,這是阿難在「倫理規範」上的戒律行持出了問題,然而佛不從戒律行為上去指點他,卻追問阿難是如何認識佛法的:「當初發心,於我法中,見何勝相,頓捨世間深重恩愛?」這表示出,行為之所以出錯,常是觀念上就有問題,所以必須由「倫理行為」進而探討至「如何認識」的課題。

由「如何認識」的探討,必須再追究至做為認識根源的「心性本體」。《楞嚴經》在「七處徵心」之時,力破攀緣心(也稱妄心、識心),攀緣心是必須藉由「作意」才能產生認知的心,「七處徵心」之時,還未暇仔細指示真心,其後展開「十番顯見」,極力指陳真心,但阿難總是慣用識心思辨佛的指示,不能當下體會悟入,「多聞第一」的阿難,識心強大異常,自是分外難以割捨。

二○一四年電影《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描寫一位優異的大學女教授愛麗絲(Alice),竟患上早發性失智症,逐漸忘記一切。在她病情初發之際,被邀請現身說法,在演講上,愛麗絲說:「我畢生都在累積記憶,成為我最重要的資產。這一生中累積的一切,認真工作的心血結晶,如今都要被剝奪了,這無疑是人間地獄。我要求自己活在當下!」通曉「失去的藝術」,正是人生必須修練的功課。


佛陀再三考問「見與心」, 阿難數度聲淚俱下

多聞第一的阿難,原先自信滿滿,平等乞食,無問淨穢,不避淫室,卻遭女難被困,文殊菩薩救歸之後,阿難悲泣,悔恨多聞卻乏道力,在自信心打折之下,不求深妙大法,只向如來啟請成佛之道的最初下手之處。

阿難原是基於愛樂如來法相莊嚴才發心出家,佛以此追問阿難:「當初你是用什麼看見佛身相好?又用什麼來愛樂佛身?」阿難回答:「我用眼睛看見,用心愛樂!」佛又問阿難:「眼與心在哪裡?」於是展開「七處徵心」的詰問,阿難的回答,都被佛訶斥:「無有是處!」阿難原本以為自己只是行門欠佳,想不到在知解上也一再被否定,這令阿難更加謙卑,盡除知識的傲慢,再度請法:「開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諸闡提、隳彌戾車。」阿難將自己與斷善根、惡知見者並列,請求開示!

如來舉臂握拳,再度考問阿難:「你的眼睛看見我的拳頭,此時什麼是你的心?」這可說是讓阿難「補考」,但阿難還是將攀緣心當成自心,佛陀喝斥一聲:「咄!」阿難驚怖疑惑,找不到心究竟在哪裡?阿難再度悲淚,深深體會到多聞卻不修行,實與不聞相似,說食不飽,更自比窮子,祈求明心之法。

佛又再次亮出拳頭追問阿難:「這拳如何形成?你用什麼看見?」阿難仍不悟真心,經中於是展開「十番顯見」。十番顯見中,阿難屢屢被佛肯定,但在「顯見不失」中,佛責備阿難:「不知色身及山河、虛空、大地都是唯心顯現,譬如捨棄百千澄清大海,卻將一小水泡當作全部大海,真可憐憫啊!」阿難深感佛說重話,用心良苦,不禁又垂泣起來。

在「十番顯見」之後,阿難還是不太明瞭真心,「心猶未開,而今更聞,見見非見,重增迷悶」,阿難有些愈聽愈迷糊,情難自禁,忽又悲淚,希望佛能更加詳細說明。阿難求知之心甚切,倘若不能讓阿難在聞知上充分了解妄心與真心的差異,斷難在情感上放下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