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2024國際書展-書籍館

商品圖片

早晚課50問
50 Questions on Morning and Evening Chanting

作者:法鼓文化編輯部編著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學佛入門Q&A

規格:平裝 / 21x15 cm / 176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0510141

ISBN:9789575987657

定價:NT$180

會員價:NT$126 (70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導讀

< 回商品頁

【導讀】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釋果暉

↑TOP
寺院中的朝暮課誦又稱為早晚課誦,簡稱早晚課。佛教早晚課雖源自寺院,在家菩薩依教修持,依然同霑法益受用良多。

三十多年前,在聖嚴師父座下出家,成長於農禪寺的時代,對課誦梵唄特別地投入。有一次,為了學習擔任大悲懺法會維那,一個人在菜園旁的臨時書庫裡練習,突然感動到放聲大哭。那時,除了經常擔任每個月的大悲懺法會維那之外,遇三時繫念法會時也常常上台主法;領執維那師時,也曾經編輯過當時的課誦及法會儀式手冊。

在日本留學期間,每天固定早上誦念一遍《普門品》,比較忙的時候則念三遍《心經》,幾十聲佛號,再加上〈四弘誓願〉、三皈依、迴向。能夠順利取得學位,除了聖嚴師父的護念、僧團的護持之外,也相信冥冥之中有觀音菩薩的護佑。

早晚課對於修行的幫助之大,不可言喻,歷代祖師大德無不重視此日常功課,甚至依此成就道業,我們若學習他們的用功方法,即使不能保證悟道,也一定能確保此生三寶護佑,厚植善根。《早晚課50問》提供修行者豐富實用的課誦觀念和方法,一探早晚課殿堂奧妙,值得參考。

第一單元「與佛有約做功課」,將早晚課來自寺院的五堂功課之演變,及課誦的主要架構詳加說明。對於五堂功課,我再稍加補充說明如下:佛學家周叔迦在其〈佛教的儀式〉一章中,將晚近寺院的課誦內容分「早殿兩堂,晚殿三堂」,故稱「五堂功課」。其中晚殿內容有單、雙日之別,而一般的寺院早殿也不一定每天兩堂都做。另一種,是將寺院中一天的共修作息分為五個時段,並將僧眾的早、午齋過堂算作兩堂,加上早、晚課各一堂,而每天晚課後都要做蒙山施食,故單獨算一堂,加起來共五堂。現在各寺院多以上述第二種說法來詮釋五堂功課。

第二單元「做早晚課有方法」,對在家居士做早晚課的場地選擇、布置需求、服裝、時段等都提供很好的建議,乃至對課誦內容也列舉了參考範本。態度方面,則提醒要秉持恭敬虔誠心;課誦的方法則是「眼到、口到、心到」(在第一單元也有提到)及「全心全意在每一次的課誦」。本單元並鼓勵與家人一起共修,如果因緣尚未成熟,還是要以「家庭和樂為先」。

或許有人會說,做課誦需要這麼講究嗎?事實上,本單元提出通勤中也可以善用時間來做功課。印光大師說:「佛法從恭敬中求。」《華嚴經》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將定課與信仰融入日常生活,是落實修行的最好方式。

本單元也提到,透過規律的課誦音聲會有調氣、調心的功能。對於共修力量大,我補充說明如下:共修課誦時,從聲帶發聲,透過自己身體共鳴,再經過空氣振動,傳到殿堂空間,形成整體的共鳴,再傳回到所有共修者的耳膜、腦神經、聽覺區,這樣的巡迴共鳴,力量是相當強的。所以共修課誦時,要聽大眾、整體的聲音。《普門品》也說「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世間人迷失在音聲世界中,佛教課誦的海潮音則是清淨、莊嚴、和諧,並能與諸佛菩薩的慈悲、智慧相應,故勝過世間所有的音聲。

第三單元「朝暮課誦精進不息」,將課誦之各條目加以考據說明,以及為何要唱誦這些內容,做了恰到好處的詮釋。對此,聖嚴師父的《學佛群疑》等著作中也有不少的釋疑,讀者可自行參考。本單元的考據可以呼應部分讀者的知性需求。當然,坊間也有《二課合解》等書,有興趣者可自行研讀。但不管是知其然,甚至是知其所以然,都僅僅止於「知識」的範圍,要有真正的受用,還得要親自去體驗才行。一般課誦多會將功德迴向佛國淨土,但現世修行的同時,也在建設人間淨土,這才與大乘菩薩道相應,故《六祖壇經》要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第四單元「持之以恆的一生功課」,強調「如果少做一天的早晚課,就像一天沒有洗臉、清潔身體,無法清洗累積的煩惱塵垢」一樣。其實,早晚課的意思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要做的定課、恆課。世界各大宗教都有它們的日常課誦(或禱告),培養每天做定課的習慣,可以讓我們生活有規律、有方向而能維持心靈的健康、清淨。做「恆常不斷的一生功課」,必能夠熏習淨化我們無始以來的八識種子,將煩惱轉為智慧而常時趣向佛道。

本書是一本重於實用而又能滿足讀者的知性需求的好書。對初學課誦者,提供了詳細的指引;對已經會課誦的人,也是值得參考的修行指南。

釋果暉
法鼓山副住持暨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