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人生409期:學佛爸媽囧很大?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09

定價:NT$150

會員價:NT$30 (20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分享篇】孩子豐富了我的學佛路

↑TOP
青春期的黃曉黎排斥母親的宗教言行,
但終究被母親的身教所感,進而對佛法生起好奇。
如今自己一對兒女也進入青春期,
如何運用佛法搭起親子橋樑?孩子願意接受佛法嗎?

■ 黃曉黎(法鼓山心靈環保讀書會帶領人)

學佛人的懇切心,讓人敬佩,但有時則讓人退避三舍,學佛父母想要給孩子最寶貴的佛法,但三句不離佛教、高標要求他人、與主流價值背道而馳??真能讓身邊的人接受佛法的利益與美好嗎?至少對頑劣又值青春期的我,是行不通的。

從我的佛教媽媽談起

大約在高三時,母親開始學佛,家中的氛圍悄然轉變,從飲食、生活習慣、空間、金錢與時間等的安排,都開始有了變化,佛教成為母親的生活重心,卻也顯得我們這些凡夫與她格格不入,儘管家人接受她學佛,但壓根兒不了解她的信仰。

然而,當家族遭遇老病死、無常現前時,最安定且能承擔責任的即是母親,她是幫助家人運用佛法的橋樑與依靠,因此當921地震那年,我開始對生命產生疑惑,媽媽的師父--聖嚴法師,以及家中的佛教書籍,成為我尋找答案的指標。

媽媽花了15年的時間,才換得我在佛門外張望,但我仍不太願意承認自己是媽媽接引的,是師父的書說服了我。現在回頭看,漸漸了解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因緣福報,走過的那些歷程造就了現在所走的路與未來的方向。

當我變成佛教媽媽

或許因為自己曾經走過,在引導孩子學佛的路上,總是戰戰兢兢,深怕一不小心就讓孩子拒絕佛法與佛菩薩的護佑。

比媽媽幸運的是,我在孩子牙牙學語時接觸佛教,他們幾乎一路跟著我學佛長大:一起在床邊讀佛陀與弟子的故事,隨我參加道場的活動,如園遊會、兒童營以及各式新奇的義工體驗,包括擺攤位、表演、當關主、做飯糰、刷油漆、洗石頭……當然也參加我帶的讀書會。直到現在,孩子仍會在寒暑假抽空陪我,有時貼心地跟著讀書、交流,偶爾也會不耐煩地在一旁玩手機。其實,只要他們願意來,歡喜親近道場的體驗,會在未來他們有需要時,知道有個地方可以找到答案與方法。

平常在家裡,我盡量不製造太多宗教意象或氛圍,客廳窗邊的書架,簡單供著小尊佛菩薩像,幾件別緻而趣味的擺飾圍繞在旁,是一處可供人駐足細賞,也是自己拜佛、作功課的角落。師父文章的淺白譬喻、故事與自身經歷,讀來有趣時,我也會和孩子分享;但隨著他們漸漸長大,宗教氣息與法味稍重的言語一出,即會看到他們的不耐煩與敷衍,這時唯有閉嘴,笑一笑便是了!

孩子教我的事

從出生到現在,孩子身心一直在變化,哪一個才是我們愛與思念的孩子?小嬰兒的他已非他,小學的他也不在了,尤其高中時,兒子急遽長成大人樣,常常要多看幾眼記住長相並告訴自己:這是我現在的兒子,把握與珍惜眼前的他。誰知道未來他們又會轉換成何種樣貌?

當了母親二十年,自己經常是在孩子的拒絕、生氣和提醒之中,才恍然某些行為會讓他們覺得很糗或不被尊重,例如:小學高年級時,不能在校園中牽他們的手;國中時,接送上下課要離得遠遠的……

前陣子幫愛唱歌的兒子慶生,特別請女兒預訂KTV包廂,沒想到他很排斥,原來是擔心與爸媽一起現身,如果遇到朋友或同學會尷尬。精心設計的驚喜被唾棄,讓我大受打擊,事後女兒安慰我說:「弟弟還是很開心的。」就這樣在每次「撞牆」、被拒絕或提醒時,不斷地調整自己,見招拆招,畢竟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啊!

這段歷程,讓我體會到佛陀說的:很多事物都不屬於我、是無常變化的,以及眾生各有聚散因緣,所以目前的心態就是接受、理解與欣賞現在的他們,換成我們跟著他們認識新世界。從小在餐桌上、在車上、在客廳,只要全家聚在一起,就會東拉西扯一番,除了生活大小事,閱讀也是全家常交流的話題,舉凡繪本、漫畫、小說、有趣的書,全家輪著讀;漸漸各有喜好之後,我也會看他們推薦的書、電影、連續劇、流行音樂,有時看得驚心動魄,有時則索然無味,但也由於他們的分享,讓我大開眼界!

此外,我和孩子的互動一向有話直說,大大小小的爭執如家常便飯。換個角度想,親子間有矛盾、衝突很好,我們以身作則與孩子一起學著在情緒激動時,觀察、調柔自己,練習傾聽與溝通,許多不願或不敢說的真實,在激動時或許有機會迸出,幫助彼此更了解對方真正的想法。

人與人相處本來就會有衝突,能在家裡練習也不見得是壞事,畢竟對彼此的了解、安全感,以及許多共同的溫暖時光,總會讓藍天再現,而風風雨雨也是成長必需的滋潤,只不過要留意衝突的頻率和強度,以免平日儲備的情感能量消耗殆盡。

孩子看佛教媽媽

這麼多年下來,我曉得孩子有顆助人的善心,願意讓自己和世界更美好,遇到狀況時也會念「阿彌陀佛」安心,但他們是否接受佛法?趁這個機會請教女兒,她回信說:

「小時候跟媽媽去當義工、參加讀書會、聽故事,滿開心;但漸漸長大,有時不喜歡刻意被灌輸的感覺,或有人說那很好、很棒,可是你感覺不到,而跟你說的人也無法理解你感受不到,甚至不特別想感受到的狀況吧!

但我記得你跟我說,你希望讓我知道,當我心中有疑惑或恐懼時,哪裡可以去,而這也真的給了我幫助。也許我不會很明白或很刻意地說我是佛教徒,但我會樂於跟別人說我生長在佛教家庭,而且對於這個宗教,我有一定的認同歸屬,用我自己的方式,而且很喜歡媽媽在那裡有種很厲害的感覺……」

從女兒的敘述中,我想,讓孩子親近佛法的任務達成了一部分,但從過程看來,我還是有些急切,也有自顧自的情形。欣慰的是,女兒以我為榮,也算是被感動一些些吧!

如今,全家聚在一起的時間不多,即使在家,也各自看著電腦或手機,不過飯桌上、車上、客廳一如往昔,說說笑笑、發表意見、互相吐槽,也還是會吵到有人哭哭。感恩孩子願意與我分享見聞,豐滿我的生命,也讓自己再次經歷童年、青春期……也讓我看到身為父母的盲點,互相激發與成長,傳遞著生命的體驗、不同年齡的思流與各世代的風景。(許翠谷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