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人生409期:學佛爸媽囧很大?

作者:人生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人生單行本

規格:平裝 / 21x28 cm / 彩色

商品編號:1215000409

定價:NT$150

會員價:NT$30 (20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精采書摘

< 回商品頁

【本期專題】與孩子交心 從爸媽自覺開始

↑TOP
父母總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
而佛法就是最好的禮物。
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如何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同時善巧地分享佛法,
考驗著現代學佛父母的智慧。

■ 林何臻

「讀小學時,每次晚餐後,爸爸就把我和弟弟叫到餐桌旁,跟我們講『空性』,那時候哪聽得懂啊!」來自佛化家庭的陳慧蓉,回想起小時候父親因為讀了《金剛經》法喜充滿,每晚和她們姊弟分享佛法的情境,不禁莞爾。

「大約高三時,母親開始接觸佛教道場,家裡的布置氛圍開始轉變,佛教成為她的生活重心,為家人布施、供養與朝山、為我們的學業努力持咒祈福,但也因此,生活、飲食、金錢與時間安排等等,家人有些難認同。」擔任讀書會帶領人的黃曉黎回憶青春期時,曾經很看不慣也聽不進學佛母親的做法與要求。

「小時候我身體不好,母親接觸了佛教,向觀音菩薩祈求讓我的病快好。從此,我要出去玩,必須先把定課做完--每天跪在佛前念108遍〈往生咒〉,完成了才能出去玩。」法鼓山僧伽大學學務長常啟法師,談起小時候受學佛母親影響,對於信仰曾抱持著「利益交換」的心態……

學佛爸媽的「囧」境

「父母感受到佛法的好,自然會想說給孩子聽,但孩子尚未有過類似的經歷,有時無法理解,甚至可能感到厭煩。」從事親子溝通研究的臺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鄭曉楓,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佛化家庭遇到的溝通困境,點出正因佛法重視體驗,而親子雙方生命經驗不同,對佛法的理解也會不同,因此分享佛法的「情境」格外重要。

例如誦經持咒念佛雖能淨化人心,但若在孩子犯錯時,要求孩子誦經或持佛菩薩聖號,作為懺悔,在孩子對佛法理解不深的情況下,可能將「佛法」與「處罰」等負面情境直接畫上等號,反而把孩子推得離佛法愈來愈遠。

聖嚴法師在《從心溝通》一書中也曾指出:「有些人在度化別人時,往往會高姿態地說:『佛法太好了,你必須相信、必須接受。』這種說法是在展現權威,而不是感化別人。」有些學佛的家長,也是如此急切地想和孩子分享佛法,卻忘了菩薩度化眾生,乃是融入眾生之中,不僅和對方地位平等,甚至要讓對方覺得自己地位更高,而有被尊重的感覺,才會對佛法產生好感。

此外,華人父母很習於將孩子視為自己的財產或身體的一部分,或把孩子當作是自己榮譽得失的一部分,太希望孩子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看不見他們的獨立人格,往往把自己的「想要」,當作孩子的「需要」,來要求孩子,造成親子之間的衝突。

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從佛法來看,孩子是獨立個體,有自己的福報和智慧,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若能用這種觀念來看待孩子,明白父母只是孩子生命中一個起點的助緣,就不會亟望孩子一定要成龍成鳳或徒增「恨鐵不成鋼」的煩惱,也更有能力從對方的立場來思考。

尤其,青少年正值建立自我主體性的階段,多少會有叛逆的情緒,即使是聖嚴法師也不例外。因此當法師遇到家有叛逆孩子的弟子前來請教時,往往會告訴為人父母者:不僅要做父母親,也要做孩子的朋友。「孩子有多高,你就站在和孩子一樣的高度去了解他。」先幫助家長們安心,並從整體大環境的脈絡,分析現代青少年的處境與難處,讓親子之間少一些指責、多一份體諒。

成為自覺的父母

「世上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父母,我們都是在拉拔孩子的過程裡,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鄭曉楓陪伴一對性格迥異的子女成長時,歷經許多磨合,深刻體會到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難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教養準則。但正如同修行,與孩子一點一滴的互動,猶如明鏡般,映照出父母自己的期待;而透過練習覺察自己投射在孩子身上的期待、情緒等,與背後的起心動念,方能真正看見孩子的特質與處境,進而與孩子一起摸索,討論出適合雙方的成長之路。

曾是「霸道老爸」的黃家攸,以打罵教育教養兩個兒子,直到學佛禪修之後,對以往的教養方式深感懺悔。「兒子長大了,我發現他們很像從前的自己,因為對佛教不了解而自視甚高,所以我不急著與他們分享佛法,反而是在日常溝通上調整自己的情緒。」

黃家攸試著以禪修調整自己──將心放輕、放慢、放柔,情緒不再暴衝,讓孩子感受父親學佛之後的改變,對他生起安全感,慢慢打開了親子間的雙向溝通。雖然兒子至今尚在佛門外徘徊,但黃家攸一點也不擔心:「佛法能改變我,也一定能改變我的孩子──而我只需要放手,等待因緣成熟。」

當親子之間建立起穩定的情感連結,爸媽或許就可以在家庭裡創造出「不是這麼修行」的情境,讓全家人願意放下手機等3C產品,靜下心來說說話。透過面對面真實的接觸、交心與互動,增進彼此的了解,父母自然能藉由這樣的機會,與孩子分享、討論自己修行的心得,潛移默化中,在孩子心田種下佛法的種子。

就像陳慧蓉儘管兒時聽不懂父親所說的空性,但她的成長之路,從未偏離學佛的道途;黃曉黎雖不認同母親學佛的方式,卻也發現,每當親友遭遇老病死,眾人皆手足無措之時,最有力量幫助全家安心的,唯有虔心學佛的母親,當她在921地震後,對生命起疑情時,很自然地轉向佛教尋求解答;常啟法師當初雖不知所以然,但持咒做定課時,內心總能感到無比安定,也為日後出家的抉擇種下善因。

感化自己,人生亮起來

家人的緣分是自無量世以來所結下,過程中彼此有過傷害與幫助,無法計較付出多寡。當親子之間出現摩擦時,學佛父母更要回歸自心的修行,練習轉念看待。例如孩子執拗時,往往需要付出更多苦心來引導,這時才能體會當初父母是多麼不容易,更能對其生起感恩之心。從這點來看,孩子確實是幫助自己修行的菩薩呢!

囧,本意是「明亮、光明」。學佛爸媽若能在與孩子的互動中,練習自我覺照、真心傾聽、培養同理心,透過身教自然而然將佛法傳遞給孩子,便不必擔心「囧」於分享佛法的為難,而能在孩子心中點亮一盞明燈,讓佛法化為彼此生命增上的光明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