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圖解佛教八識

圖解佛教八識

作者:洪朝吉

出版社:橡樹林

出版日期:2017年01月14日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16頁 / 17 x 22 cm / 全彩印刷

商品編號:1150771791

ISBN:9789865613365

定價:NT$300

會員價:NT$255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作者序】

↑TOP
大約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講解了放牧牛群的口訣、夫妻相處之道、升天成神的方法……、乃至解脫輪迴與成佛的法門,無數的經典包含了幫助眾生的一切學問,這也就是後代流傳、實用的「佛學」;後來彌勒菩薩與很多菩薩們再講述與整理佛學中,有關於心理、物質與業力的教法,而成為現在佛學的一個支脈,亦即「唯識學」。

唯識學盛行至今約一千六百年,認為眾生的心具有八種不同的作用,因此定義心的結構包含了八種「識」,而宇宙萬有都是由識所顯現與認知,這也就是「唯識」兩字的意義;它有別於唯心論所說的「心是宇宙中唯一的實體,身體的一切行為只是心理功能的顯現」,也相異於唯物論主張的「身體是宇宙中唯一的實體,心的精神作用只是腦的生理功能」。

如果從哲學家的觀點來看,你也可以說唯識學是一種哲學或心理學,但是有一點不同,就是它跟任何佛法一樣,只要認識並且實修,一定會得到有用的收穫;若能依照佛法和善知識的引導,實修實證就可以成就解脫;如果認為它只是一門學問,那就是入寶山空手而回了!

一般哲學家思辨的結果,都無法超出八識中前六識的範疇,因為人類的智慧與思想範圍有限,只能到達人的程度,除非他學習並實行佛陀的教導,實際證悟佛性,已認清無窮盡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宇宙。佛學是使人成佛的方法,不同於神學——神學清楚的劃分人與神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存在,本質上無法轉變,也無法超越。

宇宙中有無數的佛與眾生,佛的理智、情感與能力都已達到最圓滿的境地,佛清楚的告訴我們:「佛法的目的,只是希望一切的人、神與眾生都能回歸本來的真性,跟他一樣成佛,得到永遠的快樂。」佛俱足大智、大慈與大能,但佛並非全能,不同於神學所講的全能的神,佛不能判決我們上天堂或下地獄,只有你自己的所做所為,才能決定你以後要到哪裡。

為了認清這些道理,中國唐朝時的玄奘法師就專程到印度去研究唯識學,並翻譯及編著了很多有名的佛教經論,《西遊記》這本世界著名的小說,即改編自他從中國到印度學習佛法的故事,雖然書中沒有如實描述玄奘法師高尚堅忍的人格與行為,但是書中的主角孫悟空,就顯示出人類的心理狀態──心猿意馬,這裡說的「心」即第六識,像猿猴跳躍,起伏不定;「意」即第七識,如馬奔騰,永不停止的思量執著自我。

傳統的唯識經論有六經十一論,以及本書的主要依據《成唯識論》,這些典籍即使是修習佛法的行者,初讀之下,仍如進入迷宮,因為文義包羅萬象,很難明白。所以本書用淺顯的文字,配合簡單的圖解,有系統的介紹人類的八識,與唯識學的部分教理和佛學名詞,對學佛的行者會有相當的幫助;尤其是注重實修的禪宗與密宗,能藉此知道自己的修行方法所根據的理論。

眾所皆知,漢傳佛教的禪宗與藏密寧瑪派的「大圓滿法」,都來自印度佛教的同一淵源,禪宗從達摩祖師到六祖慧能之前,以解說如來藏的《楞伽經》為印心依據;寧瑪派則認為《楞伽經》是真實「中觀」的根本經典,而《楞伽經》更是唯識學的經論當中,調和唯識與如來藏思想的重要經典。所以說參禪或修密的行者,對於八識的法相若有基本認識,更能解行並重!

現代人多以追求男女情愛與物質享受為人生的目標,卻不知幸福快樂的起源,來自於心及行為的轉變,因此我們希望把佛學的智慧介紹給更多人,期盼能破除虛妄,讓人們認識自己的心與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永遠與真正的快樂。

最後,我們建議閱讀本書時,由於第一章的十幾個佛學名詞較不常見,先看過理解就好,於後面的章節會再次使用與大概說明,只要如此,就會像看圖畫書一樣的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