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明代觀音信仰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Faith in Guanyin Bodhisattva in the Ming Dynasty

作者:徐一智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漢傳佛教論叢

規格:平裝 / 21x15 cm / 448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260051

ISBN:9789575987077

定價:NT$520

會員價:NT$442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推薦序】繁花似錦的佛教:明代觀音信仰基礎之擴大

↑TOP
隋唐是中國佛教最高峰自無可疑,但自此之後的佛教,絕非衰落一途可以完全解釋。傳統佛教思想史往往承襲日本佛教學界的框架,以有無新宗派的出現做為評斷優劣的判準,錯以為宋代以後的漢傳佛教光輝逐漸黯淡。但若轉移視角,不難發現:在清代中葉以前的文化場域,「以禪喻詩」、「以禪喻畫」等說法長期盤據在文化論述的中心地。除了文學藝術等風雅傳統之外,舉凡語言、飲食(如茶)、民俗節慶、說唱文化(如寶卷)莫不深染佛味。佛教,不只是一種哲學思想體系,還是一種生活方式。至少是,生活的一部分。

觀音信仰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俯拾即是。佛教進入中國以後,觀音信仰以各種方式深入民間,乃至於東亞各地,在觀音的國度,苦痛與悲辛都不再摧心,只有溫暖的撫慰。觀音信仰是如此廣受人民的歡迎,普陀山可以說是觀音信仰的具體表徵,在《西遊記》等小說的推波助瀾之下,隨處應機示現的觀音,一時竟有定居南海(做如是想的民眾恐怕為數不少)之勢。觀音信仰的流傳過程中,舉凡其聖者形象、修持法門、輔教靈驗事蹟、神聖空間、信眾基礎的擴大等元素的建構與定著,明代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似不應止於輕輕看過而已。

本書作者徐一智博士發揮史家本色,廣收各種資料,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嘗試勾勒明代觀音信仰的樣貌。觀音信仰的研究專著,前賢固然多所著意。但從此書對於明代觀音相關文獻的收羅之宏富、刻畫之精密,作者所下工夫之深,治學態度之精勤,皆於此書展露無遺,自成一格殆無可疑。

明清佛教是個寂寞的學術園地,儘管繁花似錦,然問津者寡。那些不被了解的寂寞、那些不能突破的障礙,還有遠方遙閃且難以觸及的燈火之種種世間情味,徐一智博士想當都已嘗盡,但其於明代佛教始終甘之如飴,立定腳跟,不隨時移,不隨世轉,直同蚊子叮鐵牛,熟梅滋味想當已沁入心脾。

一智嘗從余遊,在中央研究院進行兩年博士後研究。值其新著付梓,丐序於余,其學自有源流,早已透網掉臂,其與余四分溪畔兩年論學析義往還,時若洞山曹山,針鋒走馬,陸地行船,中有妙境。法鼓山亦觀音道場,一智此書在法鼓文化出版,種種時節因緣,自非偶然。觀音信仰之研究雖然名家如林,此書當無忝分一席地。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廖肇亨
歲次丙申,題於四分溪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