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祇樹給孤獨園

網站服務選單

會員服務選單

相關聯結

  • 聖嚴法師所有著作
  • 人生雜誌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商品圖片

道與空性:老子與龍樹的哲學對話

作者:林建德

出版社: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09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系列別:漢傳佛教論叢

規格:14.8x21 cm / 平裝 / 410頁 / 單色印刷

商品編號:1111260031

ISBN:9789575986230

定價:NT$480

會員價:NT$408 (85折)

  • 接受海外運送
  • 接受7-11超商門市取貨
  • 接受新竹貨運貨到付款

序/後記

< 回商品頁

〔自序〕聖哲對話中的智慧交鋒

↑TOP
傳統以來涉及佛道之爭大致有四種觀點:道家高於佛教,佛教高於道家,佛教和道家相通一致,佛教和道家相異但各擅其長、各顯光芒;而本書不以佛斥道,亦不以道貶佛,接近上述之第四者。

雖然佛教是我的信仰,我從佛教中獲得世間苦難的慰藉,但我亦欣賞道家,道家思想深刻影響中國文化,我對中國傳統諸如中醫、拳術等之好感與嚮往,多少和道家有關。即此兩個智慧典範皆令我有所啟發、有所體悟,皆在我生命中烙印一定深度,因此相異而平等成了我解讀二家的進路。

但如本書「緒論」所言,《老子》、《中論》各為開宗之作,在道佛思想史中極為重要,而也因為重要,所以古來有不同詮解之可能(或正因這些不同的詮解而顯示二書的重要),因此本書的解讀及比較,也只是其中「一種」觀點而非「唯一」觀點,且著重於文本詮釋和哲學比較,而非文獻、歷史的細究考證;也因此本書副標題強調為一「哲學對話」。

因為是哲學式的對比,當中有我個人的抉擇和見解;認同者吾感欣然,不認同者亦感可喜,因為「哲學」本是如此。對我而言,以哲學助於求道是目的,學術的形式和方法是工具;易言之,我以「求道者」自期來讀哲學,並試著藉學術型態來展示及分享所學,如此探究、分享的過程即是意義和價值;至於他人認不認同,期刊接不接受,已是其次了。另外,本書一些重複論述之處,原力求清楚、明瞭,但卻失之囉唆、繁複,利弊得失之間亦請讀者見其優而不視其缺。

本書是奠定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距離通過學位考試已有一陣子了,期間也曾以單篇論文的形式發表在國內期刊中。由於論及老子與龍樹兩位哲學家,其中又涉及語言、思維及存在(有無)三個課題的討論及比較,因此本論文多數章節自可獨立成文,曾個別地做修訂而發表在國內期刊中,包括《法鼓佛學學報》、《台大佛學學報》、《玄奘佛學學報》、《揭諦》、《東吳哲學學報》、《長庚人文社會學報》。而今,本書也彙整諸多匿名審查人的寶貴意見,再次訂正、增減而於此定稿中呈顯,對於審查人提供的意見,在此也一併致謝!

再者,也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陳鼓應、蔡耀明兩位先生,以及口試委員惠敏法師、李志夫、葉海煙三位老師曾提供的意見,其中以蔡耀明老師著力最深、付出心血最多!另外,在求學、就業過程中,我的家人以及諸多師友同仁的關愛扶持,鼓舞勉勵,都裨益我的成長,豐富了我人生的美善,這一切恩德我都珍存、感銘於心!最後感謝法鼓山之「漢傳佛教論叢」接受了這本書,以及「法鼓文化」編輯團隊之細心與用心,更感念聖嚴法師對「漢傳佛教」之傳承和復興所做的一切努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愛智的人生旅途長遠而孤絕,願我能以最大的信心、定力窮究探索之!

林建德

2013年6月寫於花蓮歇心居